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康普乐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系统检测508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并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将总胆红素>11μmol.L-1者作为高胆红素组(n=221),总胆红素≤11μmol.L-1者作为低胆红素组(n=287),对血清总胆红素与CF-PWV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组CF-PWV值为(9.04±1.20)m.s-1低于低胆红素组的(10.89±2.18)m.s-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总胆红素与CF-PWV值呈负相关(r=-0.636,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脉搏波速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跟踪(ET)技术评价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病人无粥样硬化时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6月,于青州市人民医院采用电子血压计选择病例。应用ET技术检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0例正常高值血压病人及50例理想血压病人颈动脉硬化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高血压组的β、Ep、PWVβ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于理想血压组;高血压组AC低于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低于理想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75~101.259,P<0.01)。各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4,P>0.05)。结论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的颈总动脉弹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3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 PWV 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 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 PW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7)m/s 比(11.9±1.2)m/s,P=0.3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 PWV 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0.4±1.4)m/s 比(11.7±1.4)m/s,P=0.018]。结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 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4.
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指数评价血管早期病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宏宇  芦娜  李丽红  王敏  刘康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53-956,959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和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男性健康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的应用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男性受检者入选此研究,平均年龄(57.8±9.8)岁(范围41~78岁),其中23例为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6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组).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CAVI和ABI作为反映受检者血管早期病变的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CF-PWV和CAVI明显升高分别为(12.61±2.99) m/s比(10.87±1.40) m/s(P=0.005);7.34±0.78比8.63±1.57(P<0.001),ABI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08±0.12比1.09±0.13,P=NS).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与CF-PWV显著相关(R=0.612,P<0.001),ABI与CF-PWV显著相关(R=-0.454,P=0.012),ABI与CAVI显著相关(R=-0.697,P<0.001).健康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CAVI与PWV密切相关,并与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的血压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血压及ba PWV检测,根据不同血压检测值把入选人群分为四组,即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1期组、高血压2期组,研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平均动脉压(MAP)对ba PWV的影响。结果:与其他三组相比较,血压正常组人群的SBP、DBP、PP、MAP均存在统计学差异,ba PWV随着SBP、DBP的增高逐渐升高。SBP是ba 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a PWV可作为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预防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分级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动脉硬化自动检测仪测定入选的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踝动脉PWV值,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血压水平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的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26)cm/s 比(1604±32)cm/s,P<0.001];2级、3级均与1级高血压患者的PWV有显著差异[(1 765±87)cm/s比(1 474±58)cm/s,P=0.016;(1 757±93)cm/s比(1 474±58)cm/s,P=0.027],2级与3级间无显著差异[(1 765±87)cm/s比(1 757±93)cm/s,P=0.938];药物降压后按145/90mmHg将控制后血压分为高低2组,较高组的PWV显著高于较低组[(2 088±64)cm/s比(1 496±32)cm/s,P<0.000 1].结论: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动脉硬度明显高于治疗中的患者,降低血压在145/90mmHg下时,动脉弹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误差状态的设置对脉搏波速度(PW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和材料选择90名年龄在(18~40)岁的健康体检人群,男女各半.分别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Complior仪检测受检人群不同节段的PWV.颈股CF-PWV、颈桡CR-PWV、颈远端CD-PWV,分别反映主动脉、上肢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僵硬度.将3组受检人群检测时动态误差在分别设置为15%>误差>10%、10%>误差>5%、5%>误差三种状态下,重复测量各节段的PWV值,观察不同误差设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动态误差在10%>误差>5%,5%>误差两种状态下各组人群的各节段PWV值无显著差异;而动态误差在15%>误差>10%时,与动态误差<5%组比较,各节段PWV值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误差分析系统对PWV检测结果会有不同影响,选择误差较小的检测模式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极速成像(UFI)技术在单纯夜间高血压(NH)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进行高血压筛查的患者182例,按照血压状况分为血压正常组(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且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n=75)、单纯NH组(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Hg,且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n=31)、全天高血压组(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Hg,且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n=76)。采用常规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UFI测量颈总动脉前壁收缩起始时PWV和收缩结束时PWV。结果 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全天高血压组和单纯NH组颈总动脉前壁收缩结束时PWV均增大(均P <0.05);而与全天高血压组比较,单纯NH组收缩结束时PWV减小(P <0.05)。3组收缩起始时PWV及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全天高血压和单纯NH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与颈总动脉前壁收...  相似文献   

9.
宋朝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21-22,2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及PWV作为心血管危险预测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1例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不同水平分组观察,对照组为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各组的颈动脉-股动脉PWV,取10个测值的均值作为最后的PWV,同时测定101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FIB、CRP。结果高血压患者组的PWV、CRP、FI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高血压患者的PWV、CRP、FIB也逐渐升高,高血压1级与3级间达极显著差异;随着高血压患者的PWV增加,CRP和FIB也逐渐升高;不同组别PWV均值与相应组别的CRP和FIB呈正相关,并且尤其与FIB呈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的PWV、CRP、FIB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高血压患者的PWV与炎症指标(CRP、FIB)密切相关,作为心血管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贾学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995-996,1003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血压正常高值者(正常高值组)106例,血压正常者(正常组)83例;检测和比较两组间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血hsCRP、一般血生化项目及体重指数(BMI),并进行PWV与hsCRP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及BMI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正常高值组与正常组CFPWV分别为(9.3±0.9)m/s、(8.3±0.8)m/s,CRPWV分别为(9.5±1.2)m/s、(8.2±0.5)m/s,hsCRP分别为(3.56±2.27)mg/L、(2.67±1.79)m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CFPWV、CRPWV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316、r=0.327,P均<0.01)。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PWV明显增高,且与hsCRP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