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大肠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比较明确的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患者DNA的损伤修复与肿瘤的关系密切,本文综述DNA的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3种损伤修复机制与大肠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MMR系统是一组高度保守基因及其产物蛋白构成,其主要功能是纠正DNA复制、重组及基因损伤时出现的碱基配对错误.本研究总结国内外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以“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大肠癌”等为关键词,检索1997-01-2016-06的相关文献共102篇.纳入标准:(1)错配修复基因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关系.(2)错配修复基因大肠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最终选取4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 错配修复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内的自我修复机制,对防止基因突变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关系密切,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时,使机体肿瘤易感性明显增加.结论 错配修复系统是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6.
7.
DNA甲基化由于影响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 ,因此在肿瘤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近来 ,DNA甲基化机制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很快 ,现对最近 3年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 DNA甲基化的概念DNA甲基化主要指在胞嘧啶的 5位碳上加上一个甲基基团 ,该反应由 S-腺苷蛋氨酸 (SAM)提供甲基 ,由 DNA甲基转移酶 (DMT)催化 ,形成 5甲基胞嘧啶 (5 m C)。 5 m C是真核细胞中唯一天然存在的修饰碱基 ,约占整个胞嘧啶的 3% ,而 90 %的 5 m C存在于 Cp G序列中。哺乳动物 DNA中 5 0 %~ 90 %的… 相似文献
8.
错配修复基因变异与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变异与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1 0 0例临床初诊的散发性大肠癌患者 ,配对提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同源正常组织的基因组DNA ,检测并分析癌细胞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MSI)。结果 :46/1 0 0 (46 % )的癌组织MSI阳性 (MSI+ ) ,其中 1 8%为MSI+ H ,2 8%MSI+ L。按年龄分组分析表明 ,发病年龄 <45岁的大肠癌患者中MSI+ 检出率明显高于≥ 65岁的大肠癌患者 (P <0 .0 5) ,且MSI+ 的检出率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呈负相关 (r =- 0 .95 ,P <0 .0 5) ,但与癌细胞的分化及患者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的丧失可能出现在癌症发生的早期 ,可能参与构成部分散发性大肠癌发病的遗传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错配修复缺陷检测手段的应用。方法对71例散发性大肠癌行hMLH1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检测以及hMLH1和hMSH2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三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9%,9.9%和71.0%,三者密切相关。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散发性大肠癌均具有结肠癌多发和低分化腺癌相对多见的特征。错配修复蛋白表达阴性的散发性大肠癌仅具有低分化腺癌相对多见的特征。结论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具有结肠癌和低分化腺癌多发的倾向,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以及错配修复蛋白的失表达三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肿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MMR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MMR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其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对筛查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失两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的分析,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检测策略。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并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2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台检测MLH1、MSH2、PMS2、MSH6的表达缺失情况,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tatellites instability,MSI)状态。结果:在223例结直肠癌中,27例(12.1%)MMR蛋白表达缺失(MMR deficiency,dMMR),196例(87.9%)MMR蛋白表达完整(MMR proficient,pMMR)。MLH1、MSH2、MSH6和PMS2的缺失率分别为9.0%(20/223)、1.8%(4/223)、2.7%(6/223)和9.4%(21/223)。包含PMS2和MSH6的2种抗体试验筛查dMMR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4种抗体试验(MLH1、MSH2、PMS2、MSH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相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igh,MSI-H)2... 相似文献
13.
正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列恶性肿瘤的第二。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结构老龄化倾向,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尽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大肠癌行肝瘤、交界和残端组织DNA倍体分析,以深讨倍体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均为异倍体,残端组织为二倍体,少数病例残端组织学阴性,而DNA含量仍为异常值,S.G2、M(细胞周期)增高,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15.
血清DNA-PRIA是一种新的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广谱性和诊断符合率高的特点,本研究测定49例大肠癌病人的血清DNA-PRIA,其阳性率达7347%(36/49),同时检测67例大肠良性疾病病人的血清DNA—PRIA,阳性率占4.48%(3/67)(P<0.01),又检测100例正常人血清DNA—PRIA,其阳性率为0(P<0.001),提示血清DNA-PRIA诊断大肠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DNA损伤修复能力、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大肠粘膜不同病变上皮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DNAsynthesis,UDS),分析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及DNA聚合酶,突变型p53蛋白(以下简称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分析这些因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正常大肠粘膜,癌旁粘膜,散发性大肠腺癌到腺癌,DNA损伤修复能力依次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53蛋白和PCVA的阳性表达率则随病变向恶性发展而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且大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变组织。但正常粘膜与腺癌组织的DNA聚合酶β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了这些因素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某些生物标记物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DNA错配修复(MMR)系统是一个严格的校对者,鉴别及纠正复制时错配的DNA碱基.DNA错配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卫星是真核基因组中含1~6个碱基的高度多态的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产生就是由于DNA复制错误(RER)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它与MMR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DNA MMR缺损的肿瘤基因组中常出现大量的MSI,也称RER阳性或RER表型.现综述有关DNA错配修复基因及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和散发性结直肠癌之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黄美兰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9):703-706
DNA错配修复(MMR)系统是一个严格的校对者,鉴别及纠正复制时错配的DNA碱基。DNA错配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卫星是真核基因组中含1~6个碱基的高度多态的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产生就是由于DNA复制错误(RER)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它与MMR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DNA MMR缺损的肿瘤基因组中常出现大量的MSI,也称RER阳性或RER表型。现综述有关DNA错配修复基因及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和散发性结直肠癌之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3在家族性食管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和直接测序法对10个有遗传背景的食管癌家族(66名成员),检测hMLH3基因所有外显子(共12个)的突变。对发现的基因改变,在家系内进行分离分析,并与在96例散发性食管癌患者和96例正常对照中发生的频率相比较。结果:在4个家系中共发现了4个错义突变和3个碱基多态性,而4个错义突变在各自家系中的发生频率均高于散发性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的频率。在家系9(A2173C)和10(C2825T)中,hMLH3的突变可能具有致病性,但外显率下降;而在家系1(T3826C)和7(T3826C)的结果不支持它是单一的高风险基因。结论:hM-LH3基因在某些家族性食管癌中可能为高风险基因,但外显率下降,而在某些家系中可能仅为一低风险的基因,它诱导肿瘤的产生可能通过与其他基因相互叠加、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