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00例食管癌后程加速放疗的研究   总被引:87,自引:20,他引:87  
评价后程加速放疗对食管癌病人的疗效。材料与方法自1991年10月至1993年5月对100例食管癌病人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后超组(50例)。两组包括颈段4例,胸上段35例,脾中段56例及胸下段5例。全部病人均为鳞癌。常规照射:180-200cGy/次,5次/周,总量6000cGy/6周;后程加速照射:前3周同常规组,共3000cGy/3周,第4周起,150cGy/次,日2次,间隔6小时,照射量为3000cGy/2周,总照射量6000cGy/5周。结果局控率后超组98%(49/50),常规组94%(47/5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42/50)、56%(28/50)、48%(24/50)及62%(31/50)。34%(17/50)22%(11/50),后超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1)。两组放疗副反应无差别,其主要死因是局部复发、次为出血、穿孔及远处转移,后超组死于出血、穿孔者并不多于常规组。结论后程加速照射能明显提高食管癌病人1,2,3年生存率,不增加放疗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小于3cm的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3cm以下食管癌病人的预后及与照射量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自1977年1月到1988年12月共收治3cm以下的食管癌193例,男118例,女75例。全部有病理证实,均为鳞癌。其中包括颈段癌3例,胸上段癌78例,胸中段癌105例,胸下段癌7例。照射方法采用60Co外照射,常规3野,200cGy/次,5次/周,照射量4088~7345cGy。结果1,3,5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71.5%、40.4%、30.1%和16.5%。以5000~7000cGy组生存率最高,>7000cGy组最差,且<5000cGy组1和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7000cGy组,5和8年生存率无差别。结论食管癌病人的病变越短,生存率越高;病变部位与生存率的关系不大;最佳的照射量应为6000cGy左右/5周,对于3cm以下较早期的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中不宜追求高剂量。  相似文献   

3.
64例早期食管癌放疗后长期生存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早期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1975年3月-1976年10月对64例早期中段食管癌进行了单纯放疗,放射源为^60Co,采用常规三野照射,前野6cm*15cm,背后二斜野5cm*15cm,剂量为50-70Gy/5-7周。  相似文献   

4.
块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灶≥5cm的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自1974年1月~1988年12月共收治原发灶可测量、最小径≥5cm的非小细胞肺癌278例,男235例,女43例。全部有组织学证实。Ⅰ期5例,Ⅱ期37例,ⅢA期175例,ⅢB期61例,伴有空洞42例。照射方法采用60Co或8MV-X线外照射,常规前后野照射40Gy/4周,然后避开脊髓缩野加量20~30Gy/2~3周。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9.3%和5.0%。原发灶5cm×5cm~6cm×7cm和7cm×7cm~10cm×12cm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11.6%,6.0%和3.8%,2.5%。Ⅰ,Ⅱ和Ⅲ期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0%和18.0%,10.0%和6.0%,3.0%。空洞和非空洞3,5年生存率分别为2.4%,2.4%和10.6%,5.0%。结论肿瘤≥5cm的情况下,肿瘤大小与空洞发生率无明显关系,预后与原发灶大小关系不大,而与临床分期、局部是否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70例胸内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扩大野放疗组,2组常规野放疗组,进行前瞻性临床放疗研究,比较两组淋结转移情况。结果显示,疗后1组淋巴结转移出现的时间较2组晚且发生率低,3年内1组11.4%,2组54.3%,、1、2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15.9%及15.4%、8.6%,提示:胸内食管癌设扩大野对区域淋巴结进行预防性进行可延缓转移的时间,延生长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程加卡铂后程野中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自1991年10月至1993年6月对9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常规放射治疗组(常规组)和前程加卡铂后程野中野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前化后超组)各45例。两组临床资料相近,具备可比性。常规组每周照5次,每次2Gy,总量60~70Gy;前化后超组前3周放疗同常规组,配合卡铂每周两次,每次100mg,总量600mg。第4,5周在原照射野中设小野(同病变长度),每次1.5Gy,每周5次,上午照大野,下午照小野,总量5周65Gy,其中大野5周50Gy,小野后两周15Gy。结果放疗结束时X线改善前化后超组病灶全消和消失1/2以上86.7%(39/45),常规组57.8%(26/45)(P<0.01)。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5.6%、53.3%、42.2%、33.3%和55.6%、31.1%、20.0%、15.6%。前化后超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前程配合卡铂后程大野套小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显著提高食管癌1,2,3,4年生存率,病人能顺利完成疗程。  相似文献   

7.
111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年9月至1992年12月收治食管癌销骨上淋巴结转移111例,均采用^60Co外照射,食管DT60~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10.8%、6.3%;病变长度≤5.0cm~8cm、〉8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2.5%、0(P〈0.05);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  相似文献   

8.
213例食管癌锁上预防照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锁上预防照射对治疗食管癌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988年7月-1992年6月对213例食管癌病人做了前瞻性双锁上预防照射,随机分成两组:双锁上预照组(95例)及对照组(118例)。食管局部采用10MV-x线常规3野照射,总量60Gy/6周,双锁上用Co常规分割照射,总量50Gy/5周。结果:双锁上预照组1,2,3年生存率似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胸上段预照组2,3年生存率似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胸中段7cm以上的病人2,3年生存率领照组似优干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放疗期间有3%(4/118)的病人发生锁上淋巴结转移(胸上段1例,胸中段3例),均出现在对照组,结论:我们认为,双锁上预防照射对防止锁上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作用,但对提高生存率未贝肯定影响,对颈段、胸上段病人应行双锁上预防照射。胸中段7cm以上的病人也可行双锁上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超分割合并缩野加量放射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比较超分割合并缩野加量与常规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等。材料与方法从1990年10月到1992年1月,4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合并缩野加量组(研究组)和常规放射组(常规组)。研究组的总剂量为73~75Gy,照射60次/6周;对照组总剂量为70.2Gy,照射39次/7.5周。总疗程从常规放射的7.5周缩短到6周,总剂量则由70.2Gy提高到74Gy,获得治疗增益20%。结果(1)研究组无1例鼻咽部复发而常规组则有6例复发。研究组和常规组的5年局控率分别为100%和75.0%(P<0.05);(2)研究组和常规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58.3%;(3)研究组的急性粘膜反应明显高于常规组,但能耐受,尚无严重后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分割合并缩野加量治疗鼻咽癌的局控率高于常规放射,且能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 年9 月至1992 年12 月收治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11 例,均采用60Co 外照射,食管DT60 ~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49.6 % 、10.8% 、6.3 % ;病变长度≤5.0 cm 、5.1 ~8 cm 、> 8 cm 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5% 、2.5 % 、0( P<0.05) ;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分消失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2.5% 、1.8%( P< 0.05);锁骨上淋巴结<3 cm 和≥3 cm 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8.1 % 、0 。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应积极治疗,淋巴结大小、食管病灶长度、疗终X线表现、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成年男性额面颈部红外热像的定位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体红外辐射(IRR)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国产DW—9100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成年男性额、面、颈部IRI,IRIAS专用软件自动定位、定量,Excel 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年男性额、面、颈部IRI有效色码表达可达11级,色码分布具有明显的定位规律;Ⅰ~Ⅺ级色码温区呈递减状态,同级色码平均温差为1.03℃,P<0.01; 逐级色码平均递减温差为1.05℃,P<0.01 ,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色码温差亦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体额面颈部IRR具有明显的定位、定量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人体IRR表达的多元信息。  相似文献   

12.
自 1978年元月至 1981年 12月 ,放射治疗食管癌 112 8例 ,疗后发现放射野外新病灶 6 4例(5 .7% ) ,放射野上下缘新病灶发生率分别为 2 .9% ,1.6 %。第二段癌发生率占 1.2 % ,其中 5 4例进行了再程放疗 ,其 1,2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7% ,2 4 .1% ,13.5 % ,5 .8%。结果表明此类病人与局部复发或未控制病例有较大区别 ,再程放疗在减少或避免重复照射的基础上 ,可给予根治性放疗 ,首次放疗时病变两端各延长 3cm的照射野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采用诱导性化疗加照射治疗晚期外阴癌的方法以替代晚期外阴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方法 1989年5月~1997年5月收治了FIGO分期Ⅱ期外阴癌30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不是累及阴道、尿道、阴蒂,就是累及肛周.中位年龄63岁(43~78岁).化疗用改良VBP方案(VCR1mg/m~2,第1天,CDDP60mg/m~2,第1天,或分3天用,BLM_(A5)25mg/m~2,第1~3天)每10天重复一次,共3个疗程,1周后采用角度楔形野照射,剂量DT65~70Gy/6~7周.结果 全组在30天内完成三程化疗共86个疗程,缓解率达86.7%,完全经解率达30.16例随访超过5年,13例无瘤存活,五年生存率达72.2%,主要合并症,近期是放射性外阴炎23%,肛周痛2例,远期合并症,尿道狭窄尿潴留1例,股骨颈病理性骨折1例,无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产生.结论 改良VBP方案用于外阴癌化疗对缩小肿瘤体积是有效的,化疗加照射治疗晚期外阴癌与根治性手术治疗疗效相似,保留了女阴形态完整和功能,避免了腹壁造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放射生物学概念在鼻咽癌、食管癌及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对上皮癌的常规分割放疗方案是:每周照射5次,每天1次,每次1.8~2.0Gy,总剂量60~70Gy/30~35次/6~7周左右。这一由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临床方案所包含的生物学基础是近年来认识到的。即:足够的总剂量控制肿瘤,但不增加急性反应;合适的总疗程使正常组织增殖修复;不太大的分割剂量使后期反应组织得到保护。但在临床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分割方案并不都能获得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对某些肿瘤来讲可能需要用其它分割方案。近年来,对总疗程、总剂量、分割剂量、分割次数和间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  相似文献   

15.
高放射性矿泉水对小鼠微核和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放射性水平不同的矿泉水喂养实验动物,分别在第50d,100d,150d时采集相应标本进行微核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显示,选用高放射性矿泉水组动物的微核率,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动率在有些时期同对照组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提示当矿泉水中的放射性比活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可能会对小鼠产生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观察冬虫夏草发酵菌丝(DCXC)对小鼠受X线照射后骨髓及小肠的防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照射前服用DCXC的各照射剂量组,小鼠骨髓干细胞的存活数均高于单纯照射组,防护系数为1.67;(2)昆明小鼠无论照射前给药或照前、照后连续给药,对小肠隐窝干细胞均有一定保护作用。表明,DCXC对辐射诱发的小鼠骨髓及小肠急性损伤具有较好防护效果,是一值得继续开发和探索的辐射损伤防护剂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应用碱性凝胶电泳技术探讨了活性氧自由基在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形成环丁烷嘧啶二聚体中的作用。人皮肤DNA加抗氧化剂后,经紫外线照射,T4N5切割,电泳,最后进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可见,抗氧化剂对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β胡萝卜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谷胱甘胱(GSH)和过氧化氢酶(CAT)的作用明显,但均未能完全阻止CPD的形成,这提示活性氧自由基在CPD的形成中起部分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受照人员免疫功能变化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6例小剂量受照人员受照26-31年后,血清IgG、IgA和IgM的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CD4、CD8和NK细胞阳性率进行了分析。提示小剂量照射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皮肤伤口内VEGF基因表达的定量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研究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中VEGF基因表达及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l和28 d活杀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VEGF基因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单创组于伤后2 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VEGF呈强阳性;5 d时毛细血管数明显增多,其内皮细胞浆内VEGF阳性;而于10 d后,VEGF逐渐减少.伤照组则于伤后5d呈弱阳性,10 d时阳性,15 d后呈弱阳性.定量结果表明单创组VEGF于伤后2-10 d平均光密度(MOD)逐渐减少(P<0.05或P<0.01),积分光密度(IOD)逐渐增加(P<0.05或P<0.01).15 d后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伤照组VEGF的MOD和IOD(P<0.01)于伤后10 d达高峰.照射组与单创组比,伤后5-10 d,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伤后15 d,其IOD较单创组为多(P<0.05).结论内源性VEGF基因表达参与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减少,强度减弱,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与放射治疗照射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文杰  翟振宇 《中国肿瘤》2006,15(2):110-112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REP)与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的关系,寻求降低REP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3年收治的NPC放疗后REP患者28例,采用Varian ca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重新核算脑部病变部位剂量。[结果]全组病例最先出现脑部病变的部位均位于剂量热区,其剂量经核算均超过70Gy。[结论]颞侧对穿野的高剂量照射导致的颞叶剂量过高是REP发生的主因,可通过合理配比颞侧照射野与辅野如鼻前品字野的剂量比以减少RE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