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海鹰  谢勉  侯景辉  董秋美 《肿瘤》2005,25(6):609-612
目的了解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RP、p53的表达与含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肺癌标本LRP、p53的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化疗前后的成对标本中,化疗前肺癌标本LRP、p53的表达明显低于化疗后;化疗前LRP表达与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LRP 阳性组化疗有效率40%,LRP阴性组73.91%,P=0.033);化疗前p53表达与化疗有效率正相关(p53 阳性组化疗有效率76.19%,p53阴性组40.91%,P=0.031).中位生存期化疗前LRP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7个月和16个月,p53化疗前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8个月和15个月.Cox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化疗前p53表达(P=0.029)以及淋巴结转移(P=0.014)是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检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LRP和p53表达有助预测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化疗前p53超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提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NA干扰使Adrml基因沉默后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Adrml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癌细胞RKO,筛选Adrml基因沉默的稳定克隆.实验细胞分为3组,即稳定转染Adrml-shRNA的实验组、仅含大肠癌RKO细胞的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rml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3组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肠癌RKO细胞中,Adrml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组细胞的非贴壁依赖生长能力明显下降,偶见个别集落形成.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百分率为(12.4±1.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3±0.2)%,P<0.05].实验组G_0/G_1期和S/G_2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2±1.1)%和(58.8±1.1)%,实验组细胞被阻滞在G_1期.Adrml基因沉默能明显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大肠癌RK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引起大肠癌RKO细胞大量凋亡.结论 RNA干扰介导的Adrml基因沉默能诱导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于Adrml基因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RNA干扰Adrml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传统化疗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它有两种形式,即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053是抑癌基因,存在于核内,在DNA损伤或缺氧时活化,使依赖p53的CDK抑制物p21和DNA修复基因上调性转录,细胞在G,期出现生长停滞,进行DNA修复。它能抑制ras,myc的转化活性,半衰期短,不稳定。而突变型p53能抑制野生型p53的活性,是促癌基因。免疫组化检测的是突变型p53,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与肝癌耐药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是与化疗敏感性关联最高的抑癌因子,临床上很多化疗药物就是通过诱导p53依赖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肝细胞癌是一种容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恶性肿瘤。本文从肝细胞癌的耐药机制、p53基因对肝细胞癌耐药机制的影响以及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三方面,探讨p53基因在治疗耐药型肝细胞癌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Lane等SV40感染的小鼠细胞中发现p53基因以来,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近几年来,人们对p53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上的意义十分重视。现就p53基因的结构、D53蛋白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16INK4a与p53抑制白血病细胞株生长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型p16INK4a、p53抑癌基因的表达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的生长抑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野生型p16INK4a、p53抑癌基因转染K562、HL60细胞并进行G418筛选,免疫印渍检测p16INK4a、p53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及细胞凋亡分析,采用联苯胺氧化试验检测K562细胞的分化。结果转染后p53、p16INK4a在K562及HL60细胞中表达;与对照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G1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减少。与p16INK4a相比,抑癌基因p53使细胞表达Annexin V增加,显示出更强的致凋亡现象,尤其在HL60细胞株。结论抑癌基因p16INK4a、p53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可能更适合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rAd-p53 的抑癌作用及体外转染后抑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了解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对大肠癌-174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半数致死量(IC50),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利用MTT法对比检测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与5-氟脲嘧啶、替加氟、顺铂、奥沙利铂、丝裂霉素以及紫杉醇等大肠癌常用化疗药物的IC50,明确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体外抑瘤活性的强弱;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重组人p53腺病毒体外转染大肠癌-174细胞株后,细胞凋亡、生长抑制与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抑瘤效应,IC50为5.73×10^11VP,且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其单用时的体外抑癌远远逊于经典的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和顺铂等;五种不同滴度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在体外大肠癌-174细胞株转染过程中皆出现了阳性染色结果,最早的阳性染色结果出现在p53基因转染24小时后,而空白对照组的免疫组化染色皆为阴性。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具有明确的体外抑瘤效应,且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其单用时的体外-174细胞株的作用低于丝裂霉素、5-氧尿嘧啶和顺铂。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的异常增殖不仅与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控制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并与细胞凋亡被抑制有重要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已随访5年以上的125例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了bc1-2和p53基因蛋白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此2种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目前,p53抑癌基因受到普遍关注。它的改变在很多恶性肿瘤中都有发现;如大肠癌、肺癌、乳腺癌,很多软组织肉瘤及恶性血液病等,被认为是人类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基因改变,是细胞生长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1概述pO3抑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分子量为53KD的核磷酸化蛋白——p53蛋白。正常情况下,p53蛋白结合于细胞DNA的特殊部位,调节细胞周期,限制细胞的过度增殖。在体外实验中,P53蛋白的失活可促使细胞向恶性转化。关于P53蛋白失活的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野生型p16INK4a、p53抑癌基因的表达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的生长抑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野生型p16INK4a、p53抑癌基因转染K562、HL60细胞并进行G418筛选,免疫印渍检测p16INK4a、p53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及细胞凋亡分析,采用联苯胺氧化试验检测K562细胞的分化。结果 转染后p53、p16INK4a在K562及HL60细胞中表达;与对照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G1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减少。与p16INK4a相比,抑癌基因p53使细胞表达Annexin V增加,显示出更强的致凋亡现象,尤其在HL60细胞株。结论 抑癌基因p16INK4a、p53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可能更适合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在5—氟尿嘧啶致大肠肿瘤细胞凋亡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p53基因被认为是引起哺乳类动物细胞凋亡的基因,许多抗肿瘤药物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的,故p53基因有否突变与化疗药敏的关系较密切.本文通过研究p53基因与5-FU对大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探讨p53基因与化疗药物5-FU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大肠癌39例标本,用PCR-SSCP法进行p53基因第5~8外显子检测,同时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加入5-FU(10μg/ml)和甲酰四氢叶酸钙(5μg/ml,10μg/ml)用TDT法分析5-FU对大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全组男性18例.女性21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22例,C期8例,D期5例.结果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率为43.6%(17/39例),p53基因突变与Dukes分期,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等关系不明显.在加入5-FU(10μg/ml)2h,4h,15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典型的调亡小体.药物作用15h后行TDT法分析发现:P53基因突变组细胞凋亡率为16.4±4.89%,而P53基因未突变组(野生型p53基因组)细胞调亡率为26.6±6.80%(P<0.01)结论 5-FU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的,p53基因的状态在5-FU作用于大肠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ras均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有关.作者把这两个基因作为研究的目的基因,以期找到它们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体外生长及裸鼠体内致瘤性抑制作用,并了解p53基因与SKOV-3细胞对顺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将含有人野生型p53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B6-p53导入SKOV-3细胞中,观察该细胞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致瘤性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改变.结果:免疫组化法证实外源性p53基因在阳性细胞克隆稳定存在;转染野生型p53基因的SKOV-3细胞体外生长速率下降,裸鼠体内致瘤性丧失;G1/G0期细胞百分比(81.5%)和凋亡细胞百分比(11%)增高;p53表达阳性的SKOV-3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增强.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能使SKOV-3细胞出现生长抑制和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第 72位密码子多态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林东昕 《癌症》2002,21(1):107-108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50% 以上的人类肿瘤有 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正常情况下,细胞内 p53蛋白水平很低,当细胞发生 DNA损伤、缺氧、代谢性改变或受到某些细胞因子的刺激时,p53基因被激活,细胞内 p5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使细胞周期阻滞在 G1期,等待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若 p53基因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可致肿瘤的形成.p53基因具有多态性,其第 72位密码子的 CGC/CCC是一个常见的多态位点,多态基因可编码或含精氨酸(Arg) 或含脯氨酸(Pro) 的两种 p53蛋白.这两种野生型 p53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p53基因第 72位密码子 Arg/Pro多态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变的演进及预后有关.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p53、MRP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3例经新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标本p53、MRP蛋白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采用Cox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73例患者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36例,总有效率为54.79%。73例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35.62%,p53、MRP蛋白表达阴性者术后3年生存率均高于阳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53、MRP蛋白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化疗疗效与患者预后呈显著性相关。[结论]p53、MRP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以预测化疗疗效.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的异常增殖不仅与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控制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并与细胞凋亡被抑制有重要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已随访5年以上的125例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了bcl-2和p53基因蛋白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此2种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bcl-2、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异常增殖不仅与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控制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并与细胞凋亡被抑制有重要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已随访5年以上的125例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了bcl-2和p53基因蛋白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此两种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p53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节目子.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持基因组DNA的稳定.其突变.缺失或与细胞、病毒、肿瘤蛋白结合所致的p53失功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野生型p53基因的抗肿瘤特胜.我们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人野生型p53基因(WT—p53)cDNA全长正向插入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BamHI位点,构建了pREP9-p53重组体,用电穿孔方法将其导入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肠癌SW1116细胞.通过标记基固Neo筛选带外源p53基因的G418抗药胜克隆,以观察抗药性克隆数量.同时对G418抗药性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细胞增殖周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导入WT-p53基因能使肠癌SW1116细胞的G418抗药性克隆形成减少,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增殖周期G1期增加、S期下降。这些结果证明人野生型D53基因能抑制肠癌细胞的生长。本研究为大肠癌WT-p53实验性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基于恢复p53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基因治疗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MDM2与p53     
癌症被认为是基因疾病,控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有缺陷就会导致癌症,这些基因可为癌基因也可为抑癌基因 [1]。 p53是研究最多的抑癌基因,它在 DNA转录、细胞生长和增殖以及许多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约 50%以上的肿瘤中都有 p53的突变 [2]。在一些有野生型 p53的肿瘤中,则有其它的因素改变阻断 p53的功能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例如 MDM2 基因的扩增或 MDM2蛋白过度表达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BAG-1、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Ⅲ期NSCLC患者BAG-1、p53蛋白表达水平,并研究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BAG-1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BAG-1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136,P>0.05).BAG-1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p5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BAG-1与p53共同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 化疗前Ⅲ期NSCLC患者BAG-1与p53均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