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是各种外伤作用于脑部致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外伤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国内外文献报道TSAH的临床特点较多,我院从1997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其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脑脊液(CSF)置换术并注入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0例,与既往传统方法治疗20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外伤。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脑血管痉挛而死亡。而致命的最严重并发症是再出血。为预防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针对我科收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再出血的30例患者,分析其再出血诱发因素,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聚,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剧烈的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积极治疗病情可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突然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其中再出血率为15.8%,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现将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部分SAH后再出血病例的出血诱因进行分析,以寻找原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的结核感染,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病变在脑膜,特别是颅底脑膜,因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是脑膜刺激症,占77%-90%。此外还常伴许多神经系统损害,使结脑的症状复杂化。如果用药不及时,则病死率很高。因此,早期治疗,彻底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而脑血管痉挛(CVS)则是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高,是SAH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951年Ecker等首次提出“脑血管痉挛”概念,至今SAH后CVS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中医学在此领域亦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最终使血管完全闭塞,引起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急性期脑血栓病死率高,存活者有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治疗越早,预后越好。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7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一般可分为原发性的(即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和继发性的(即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患者常因急性期人出血、冉出血和继发性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痔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01年6月-2003年11月共收治12例非感染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结核病CT影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49例脑结核病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多见,平扫示“正常“或脑积水,增强示脑底池“铸型样“强化;结核瘤及结核性脑脓肿平扫示多发或单发结节/肿块(或空洞),增强示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结核病灶周围明显水肿,晚期病灶可钙化。结论:CT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脑结核病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可进行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颅内脑外积液CT分类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脑外积液CT分类诊断与其临床病因、生理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对108例经CT诊断为脑外各类积液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组,通过脑外间隙的测量,CT增强表现、临床表现及随访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液占58例(53.7%),硬膜下积液占45例(41.6%),混合积液5例(占4.6%)。其中婴幼儿组以生理性蛛网膜下腔积液居多,其次是缺血缺氧性脑病。其他年龄组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多见,感染性疾病次之。结论颅内脑外积液分为蛛网膜下腔积液和硬膜下积液,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有生理性、病理性和原因不明等三类,正确的CT诊断对明确病因、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多见,主要通过带菌的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当侵入人体的结核菌数量多,毒力大,以及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结核病。结核性脑炎(结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为原发性肺结核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高颅压导致脑疝是其死亡常见原因之一,结脑误诊率13.4~49.6%,早期诊断仅10%,病死率高,死亡率19~22%,后遗症25%,预后差。我科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重症结核性脑炎患者6例,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把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2例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1.5岁。其中40岁以下17例,41~50岁10例,51~60岁13例,61~70岁8例,70岁以上4例,中医分型为中脏腑16例,其中痰迷心窍9例,肝阳暴亢7例,中经络36例,其中痰浊型12例,瘀血型11例,肝阳上亢型5例,阳虚型8例。2观察指标从临床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有以下特点:2.1发生时间一般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4天,第2周…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主要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而引起,临床上常呈周期性发作。笔者2002年2月~2004年8月,运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36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brainheart syndrome,RHS)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4月共治疗46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8.97%,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BHS明显高于脑出血(P〈0.05),且BHS的发生于脑出血部位有关。BHS心电图主要表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结论:BHS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硬化症属中医"眩晕"、"头痛"、"健忘"等范畴。目前临床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防治措施,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症45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痉挛是SAH的严重并发症。根据痉挛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急性脑血管痉挛在SAH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短,多在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在SAH后3~4d,第2周达高峰,一般需3周左右的恢复过程。现将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8例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24 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 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本科1993 年10 月1998 年10 月收治的IAC 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4 例患者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CT 及MRI 检查, 以及病理检查来确诊, 符合IAC 的诊断;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大部分病例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加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交通术, 术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 CT复查和随访证实治疗有效。结论:IAC 临床表现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特点, 其好发部位最多见于枕大池和中颅窝外侧颞部; CT 及MRI检查是IAC 诊断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 认为凡囊肿伴有颅内压增高, 引起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者均应手术; 情况允许应尽可能切除囊壁, 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首乌黄精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头晕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2000年6月~2003年6月用自拟首乌黄精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头晕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历代中医家认为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痰”“瘀”。导师胡镜清研究员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与多年理论探索,发现“虚”“痰”“瘀”三者相互影响可化热生火,火(热)与痰湿、瘀血之间又可相互搏结和转化,最终生毒、结癥并损伤脑络。在老年性痴呆基本病机基础上强调对患者病程各个阶段“火(热)”病机的辨治,尤其注重抓住老年性痴呆进展期“痰瘀化火,热结脑络”关键病机,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总结从“火(热)”病机论治老年性痴呆四点心得:肾精不足致虚火上炎,应滋阴泻火不可纯补无泻;痰湿可郁结化热,清热化痰应与燥湿化痰并重;瘀血常与热邪搏结,注意清热凉血散瘀;火(热)甚重继而蕴结成毒,急予清热解毒法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