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药注射剂[1]一般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供注人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是我国首创、特有的现代中药新剂型,以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的特点广泛用于临床。但近年来,因不良反应报告逐年增多其安全性、有效性而备受质疑。本文收集了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4例,进行回顾性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 ,为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现将四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供医生临床使用时参考。1 穿琥宁注射液1.1 变态反应[1] :患者因头痛、发热、恶心等症状被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静滴穿琥宁。 1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不适、面色苍白 ;2分钟后患者鼻孔两侧出现散在白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 ,立即停止输液 ,肌注非那根、氟美松 ,30分钟后症状缓解。1.2 过敏性休克[2 ] :患者因咳嗽静滴穿琥宁。 5~ 6分钟后患者即周身出汗、口唇紫绀、双上肢皮肤发红发凉 ,…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 ,由中药人参、麦冬经超滤法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中医急诊科 (室 )必备中成药之一 ,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展 ,其不良反应逐渐有所报道 ,应当引起重视。1 过敏性皮疹李志华 [1 ]报道 1例 ,患者 ,女 ,2 9岁 ,护士。给病人静推 5 0 %葡萄糖 参麦注射液前 ,在排空气时 ,少许药液溅到手指上。约 30 m in后 ,局部皮肤出现散在丘疹、发痒 ;在给另一病人注射 5 0 %葡萄糖40 ml加参麦注射液 6 ml,30 m in后 ,手指片状丘疹 ,奇痒 ,丘疹逐渐满布颜面、躯干、腹部和四肢。及时对症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80例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以≥61岁的老年人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过程,必须注意配伍、适应症、滴速及个体差异,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8)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医师更合理地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对196例中药制剂所致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ADR的发生有个体差异;中药注射剂所致ADR例数占首位,且其中以活血化瘀类中药品种居多;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因素、药物和临床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所引发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2008年5月发生的由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所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87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及其系统中,以过敏反应最常见。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7.
丁健  韩佳  韩秀莲 《河北中医》2002,24(12):924-925
由于大多数中药来自于天然的动植物 ,因而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 (ADR)和毒副作用。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近年来 ,随着循证医学的开展 ,国内开始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工作。尤其是中药ADR的报道逐年增多 ,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ADR亦时有发生 ,一些认为很安全的中药 ,如甘草、菊花等使用不当 ,也会有ADR的发生。由于人们对中药ADR认识的不足 ,从而影响了中药的正确使用。现将引起中药ADR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如下。1 中药使用不当引发ADR有毒性的中药在入药前必须依法炮制 ,如乌头 ,其炮制前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1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肤损害、过敏反应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占总例数的82.92%,频数居前3位的占70.73%,频数居前3位的5种药品的金额占13种中药注射液金额的63.20%,60岁以上患者占41.46%。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关,与药品的金额、药品质量、患者年龄、个人因素、临床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和相关指南规定合理使用,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方法:根据本年度我院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76例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中药ADR报告中,女性男性,尤以41~50岁的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有23例(30.26%);而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50例(65.79%);中药ADR发生率排名中前3位分别是热毒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9例(38.16%),其次为消化系统,有20例(26.32%)。结论: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重视中药引起的ADR,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加.笔者对本院2010~2012年度收集上报的中成药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其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2010~2012年中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0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药品名称、临床表现、国内文献以及说明书记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2021年上报的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5例ADR中,男33例,女32例,10岁以下患者和50~59岁患者发生率最高;65例ADR共涉及10个品种,主要药物种类是热毒宁注射液18例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14例;65例ADR发生时间多数集中在用药后30 min内;65例ADR共累及9个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65例ADR中有17例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稀释比例不合理8例,占47.06%。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医嘱审核和点评,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上报工作,加强对特殊人群和易于发生ADR中药注射剂品种的用药监测,减少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太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52-1052
随着中药注射液不断研制成功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且普遍认为中药注射液低毒、平和、安全 ,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中药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病例时有发生 ,现将 1990年以来我们观察治疗的 76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均为门诊观察病人 ,其中男性 35例 ,年龄 4~ 78岁 ;女性 41例 ,年龄 7~ 65岁。1.2 病例分析临床症状见头晕、胸闷、口唇发麻。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慌、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多汗以及粟粒样红疹及荨麻疹等 ,其中严重过敏性休克 4例 ,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丽 《中成药》2003,25(10):U009-U011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而中药注射剂近年发展迅速 ,品种不断增加。一般认为中药作用温和 ,比较安全 ,但随着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收集了 10年来国内主要医药期刊中 2 1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 4 6 5例。现就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例数、临床表现及发生不良反应时使用的药物列作表 1,药物不良反应分类、所占比例、涉及药物列作表 2 ,作以下综述。讨论由表 1可以看出 ,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药物有茵栀黄针、双黄连粉针、清开灵针、复方丹参针和葛根素针等。由表2可知 ,将不良反应按靶器官的…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5,(6)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s)的特点,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有关资料,分析致ADRs的原因。结果共检索到参附注射液致ADRs 26例。其中,4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80.77%),尤其是60岁以上者(53.85%);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高(38.46%);大部分(65.38%)ADRs发生在给药后30 min内;ADRs发生与给药途径和剂量无关。26例均是静脉滴注给药,而且给药剂量均在药品说明书规定范围以内;ADRs发生和消失很迅速,大多在4 h内恢复正常,但精神症状和肝损害发生较晚,停药后消失也慢;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参附注射液的ADRs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注射液是由鱼腥草加水经水蒸汽蒸馏制成的中药注射剂[1]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 ,临床常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尿路感染、痈疖等 ,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中成药 ,特别是在这次治疗非典型肺炎中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被卫生部指定为用于治疗非典型肺炎的 8种中成药之一。鱼腥草注射液自 1 998年被卫生部批准用于临床以来 ,时有不良反应报告 ,经文献检索统计 ,从1 998年有不良反应报告到现在 ,已在文献中登载的不良反应报告 2 0余篇 ,报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百余人次。现将文献中所报告的不良反应情况作如下归类分析。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果: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呈现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复杂。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6,(1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致病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手工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以及处理和转归等。结果共检索到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28篇36例,其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男性、41岁以上的患者占比较高,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循环、皮肤及附件、呼吸、神经、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皮疹、瘙痒、心悸、寒战、恶心等多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等。用药前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问诊遗漏、未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用药、超说明书用药、联合用药以及长时间给药等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笔者根据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中药ADR发生的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以期将中药ADR降到最低,让其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