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治未病工程,首先要明确"治未病"的基本内涵,认为"未病"的本意所指为一种特殊的状态,即"病前状态"——既非健康,也非疾病,而是从健康至疾病至疾病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治未病的内涵及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治其未生);欲病救荫,防微杜渐(治其未成);适时调治,防其发作(治其未发);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治其未传);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瘥后防复)等5个方面,明确了治未病的基本内涵,将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谢强教授注重"治未病",总结形成了平衡康复治未病法防治扁桃体炎的经验,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3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4个步骤(未病防萌,欲病防发,已病防变,初愈防复)。在日常摄生、临证施治、医嘱处方以及病后调护等实践中始终贯穿着治未病的平衡康复法思想来防治扁桃体炎。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十个方面,即:养生防病,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传变;先治未病;未盛防盛;病盛防危;已盛防逆;病后防复;先安将受邪之地;先病服药等,论述了《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指出,《伤寒论》治未病思想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创新也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培育正气;既病防变,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Ig A肾病中,未病时,严防病症出现;病未显时,要及时发现病情、控制病情;未传时稳定病情;未盛时要极力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瘥后要注意各种调摄。  相似文献   

7.
张彬  单海燕 《河北中医》2010,32(3):447-447
“未病”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可分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4个阶段,贯穿于疾病隐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传而未变及变而未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高理想境界。本文以中医药"治未病"理论思想中的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四大原则,分别在骨伤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叙述。通过运用治未病的前瞻性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病痛时间及降低临床的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方面探讨与复感儿的关系.未病先防包括胎养以及儿童日常生活调护;既病防变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早采取阻截措施;病后防复包括内外治法相结合调理体质,强壮身体.为“治未病”理论在复感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丁强 《中医药导报》2011,17(10):8-10
王志英教授从医30余载,在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诊治中颇有见解,尤其善于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支气管哮喘进行防治。王志英教授治疗哮喘分为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阶段,其中特别强调未病先防和病后防复这两个阶段,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治未病"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临床采用未病先防、早治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治疗肛裂可明显减少肛裂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降低手术比例,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导预防、保健、养生的重要理论思想,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倡导人们重视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未生病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疾病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病情复发。"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崇尚自然的社会理念,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同时对中医防治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亚临床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卵巢功能下降之初的疾病,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肝郁、冲任失调。从未病先防防病因、既病防变防进展、瘥后防复维持疗效三个层次,探讨亚临床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防治思路,以疏肝、调神、益肾、固冲为指导原则,并提出以针、灸、耳穴、中药为主的中医治疗方法,调理脏腑及冲任脉的功能,在治疗及防止本病进展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从无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病瘥防复四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应用。认为"治未病"思想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股骨头坏死发生和恶化的重要途径。从精神情志、饮食习惯、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调治,借助现代医学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中医养生保健,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孕前的防治思路。方法:确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原则。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孕前防治、帮助受孕、保胎治疗3个阶段。结果:达到内养正气,祛除病因,保胎成功之目的。结论:该病多因脾肾两虚,正气不固,郭气乘虚而入,伤及冲任,从而使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及免疫等功能失调致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战略的“前移”,预防思想研究已成为中医学术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以《伤寒论》原文为据,探讨《伤寒论》中蕴含的预防思想,即未病先防、欲病防发、既病防重、已病防变、病盛防危、瘥后防复;以及相应的预防方法,即针灸预防、剂型预防、服药时间预防、药后调护预防。认为:“活”、“动”、“变”的预防特色是张仲景预防治疗学思想能够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战略的"前移",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已是势在必行。《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既秉承了《内经》"治未病"的精髓,又将中医预防思想提升为治疗学层次上的原则与方法。《金匮要略》从"未病先防"到"欲病防发",再到"既病早治"与"已病防传",预防原则一线相贯,全篇渗透的"剂型预防""饮食预防""体质预防"等各类预防方法更是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完善,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在肝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肝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此三方面介绍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了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何加强防治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对病原学有更加务实的认识,认为病毒、细菌等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原体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异气",这种"异气"具有非常强的传...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理论是未来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初病在络"久病入络"应引入"治未病"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发挥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对以络病病机变化为主的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