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风温肺热病由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以肺卫表热证为初起证候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属肌表脏腑同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是许多全身疾病的前驱症状。近年来,有学者针对风温肺热病初起即存在的病理状态,提出早期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养阴等药物来截断病势发展。笔者应用清气凉营注射液治疗风温肺热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燕 《中医药学刊》2002,20(4):535-535
穿琥宁注射液具有明显解热、消炎作用。是穿心莲内脂在吡啶中与琥珀酸酐反应而研制的水溶性针剂。能抑制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促使消炎退势,促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并能在炎症初期发挥作用,抑制炎症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气凉营注射液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气凉营注射液在临床上以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为主 ,疗效显著 ,实验结果说明其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杀灭作用 ,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且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示 :该药具有抗菌、抗病毒及免疫的作用 ,是其临床疗效显著的主要药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风温肺热病风热犯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入液静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及血清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对血清CRP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风温肺热病风热犯肺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风温肺热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温肺热病是风温病与肺热病的合称,是感受风热病毒引起的四时皆有,而以冬春两季多发的急性外感热病;以发热、咳嗽、咯痰、胸痛、舌红苔白或黄、脉数为主症,包括西医的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肺部感染疾病。本病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中药治疗研究颇多,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现将其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对风温肺热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观察,探讨风温肺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病例根据《温病学》分为卫、气、营、血四组,并进行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收集齐病例后,比较各组间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血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与营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血分组血清胱抑素水平C较营分组、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营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卫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风温肺热病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制定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选择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路径组56例及常规治疗组50例。比较路径实施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路径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减少(P〈O.05),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I临床路径可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中药在老年风温肺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诊疗等多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在临床疗效提高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需进一步的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总结其药理学作用,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治疗的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CRP、ESR、TNF-α、IL-2、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对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介入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足三里(双侧)、绝骨(双侧)艾灸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高度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浆IL-1β、IL-6、hs-CRP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绝骨穴可显著改善介入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痰湿阻肺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评价爱罗咳喘宁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证期痰湿阻肺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痰湿阻肺证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n=25例)和治疗组(n=25例)。两组均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口服爱罗咳喘宁2.32 g·kg-1·d-1,分2次服连续7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指标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结果:治疗前两组人口学指标、肺功能及细胞因子IL-8,IL-4,TNF-α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著增加(P0.05);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分别为(1.97±0.02,1.61±0.02)m L,FEV1/FVC分别为(60.89±14.87)%,(52.24±16.67)%;细胞因子IL-8分别为(0.42±0.10),(0.48±0.12)μg·L-1,IL-4分别为(0.28±0.09),(0.32±0.06)μg·L-1,TNF-α分别为(0.87±0.40),(1.28±0.25)μg·L-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可显著降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痰湿阻肺证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差异。方法分别对COPD肺气虚证患者30例、COPD肺阴虚证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血清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且肺阴虚组高于肺气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细胞因子,肺阴虚证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络脉绌急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2、IL-6和IL-10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络脉绌急病理变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L-蛋氨酸(1 g/kg),分别于第10 d、第20 d、第30 d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kg),正常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1 h左颈总动脉采血,室温凝固后于4℃,2000转/min,离心15m in,分离血清检测TNF-α、IL-2、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造模10 d时,模型组大鼠血清的TNF-α、IL-2、IL-6水平均升高,并且20 d、30 d时继续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水平在开始时升高(造模10 d、20 d),随后下降。结论:利用喂食蛋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复制络脉绌急大鼠模型时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不同证型晚期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晚期肺癌患者,辨证分别归于气阴两虚证组及气虚痰湿证组,两组均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两个疗程。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FGF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气阴两虚证组的VEGF水平亦有所下降,差异显著;气阴两虚证组的VEGF和bFGF下降较气虚痰湿证组显著;治疗前后两组VEGF和bFGF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地抑制气阴两虚证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且可能增强气阴两虚证晚期肺癌的VEGF和bFGF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HD)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试图寻找与肝胆湿热证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选择HD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病肝胆湿热组40例;高血压病非肝胆湿热组20例。另选择健康者39名作为对照。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质,ProteinChip 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质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所有蛋白质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识别肝胆湿热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证候决策模型。结果HD肝胆湿热证与健康组之间共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182个(P0.05);肝胆湿热组与非肝胆湿热组之间共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峰132个(P0.05)。经筛选以质荷比为2 761.555(表达增高),6 624.362(表达降低),2 487.192(表达增高),2 461.610(表达增高),2744.318(表达降低)的5个蛋白峰组成的证候决策模型能很好地将肝胆湿热区分出来,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90.00%、假阳性率10.00%、假阴性率3.45%。进一步对此决策模型进行盲法检验(前瞻性考核),结果其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9.66%、假阳性率10.34%、假阴性率18.18%。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是HD肝胆湿热证的物质基础,以此建立分子生物学证候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模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免疫、代谢的变化,对湿热证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分别运用放免法观察SIgA、IL-1、TNF-a,GAS、MTL;直接法测定HDL-c、LDL-c;定磷法测肝线粒体Na -K -ATPase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变化,与中医学湿热证基本相符;模型组SIg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HDL-c、LDL-c水平非常显著增高,模型组MTL水平显著升高,GAS水平显著降低,模型组肝线粒体Na -K -ATPase活性非常显著降低,说明湿热证大鼠模型制作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痰热清用于治疗胸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胸外科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90例胸外科术后(肺癌术后48例,食管癌术后42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的抗感染方案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于术后即给予痰热清20 m L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治疗前及治疗后TNF-α、IL-6、IL-8含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道分泌物有效清除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中治疗后TNF-α、IL-6、IL-8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术后即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胸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降低其血清中TNF-α、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说明痰热清注射液发挥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之通过抑制组织中TNF-α、IL-6、IL-8等炎性反应因子的生成或释放进入血清,降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但其具体机制仍需后期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痹痛方镇痛抗炎方面药效学作用,探讨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镇痛实验用热板法与扭体法;抗炎实验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及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药物对内毒索引起的TNF-α产生的影响。结果:在热板法与扭体法实验中痹痛方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具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棉球肉芽肿质量;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爪肿胀,对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内毒素引起的TNF-α产生。结论:痹痛方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外周与中枢两种机制介导;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为其抗风湿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