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远达  陶涛 《河北医药》2001,23(3):173-174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方法 ,并探讨该方法的利弊。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 ,采用随机抽样观察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对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 ,并以 93例采用Billroth手术做对照。结果 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明显优于Billroth手术。结论 该方法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对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熊昌庆  王兴贤 《云南医药》1995,16(5):393-394
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附27例分析)熊昌庆,王兴贤用传统的毕罗氏胃大部切除术(BG)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效果已被证实和肯定,迄今为止仍未能被其它方法所替代,是目前广泛、普及开展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术式。但该手...  相似文献   

3.
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临床体会(附17例报告)平潭县医院李盛平,吴海峰,刘孙标我院于1987~19g3年应用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简称PAFPG)[1~3],治疗胃溃疡17例,疗效满意,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性...  相似文献   

4.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目前多采取胃大部切除,按B—Ⅰ式、B—Ⅱ式吻合,多数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病例效果不佳,术后不同时期,出现了各种并发症,为了防止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返流,滞留、倾倒三个动力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次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简称PAFPGB)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需外科手术治疗的胃、十指肠溃疡病人 2 9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98例患者均经钡餐、胃镜确诊 ,需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疡病无选择性随机行胃窦浆肌瓣式胃次全切除术 (PAFPG) 2 7例 ,其余大部分行毕罗氏Ⅰ或Ⅱ式胃大部切除术。随机抽取其 2 7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行毕罗氏Ⅰ式 5例 ,毕罗氏Ⅱ式 2 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死亡。观察组 2 7例中胃小弯溃疡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阻梗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2 1例。1 2 手术方法1…  相似文献   

6.
陈宝康 《医药世界》2006,(12):93-9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疤痕性溃疡行溃疡病灶局部切除或外置Billroth—I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4—2005年收收治的十二指肠疤痕性溃疡18例病人行溃疡病灶局部切除或外置Billroth—I式消化道重建术。结果本组近期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十二指肠离断,溃疡病灶局部切除或外置Billroth—I式消化道重建术对十二指肠严重性疤痕性溃疡的治疗是简便、可行、安全的一种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在BiUrothⅠ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对58例胃溃疡患者行保留幽门管,并将胃黏膜于十二指肠内处理成漏斗状瓣膜的BillrothⅠ式手术。结果全组无吻合口溃疡和残胃癌,随访胃钡餐透视吻合口通过顺利,钡剂进入十二指肠后十二指肠加压无钡剂反流入胃。结论保留幽门管和黏膜漏斗状吻合的BillrothⅠ式手术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我院外科自1976年10月至1980年2月,用改进的Billroth I式(简称I式)舌瓣成形术,治疗十二指肠前壁溃疡或穿孔1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及游离胃大、小弯及十二指肠同Billroth I式。在幽门下方切断胃与十二指肠,胃侧切除胃体1/2或3/5,包括幽门、窦部和部分胃体。残胃小弯侧断端用丝线做间断或连续褥式缝合。大弯侧保留宽度与十二指肠腔等同。在十二指肠前壁溃疡或穿孔远侧做一凹形挖除。根据十二指肠前壁凹形缺损之大小,在准备与之吻合的胃前壁做一凸形的舌瓣,其大小与十二指肠前壁挖除的凹形大小相当。舌形瓣的长宽出例以2:1为宜。吻合方式同I式。吻合前与吻合后的情形见图1和图2。胃十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近端胃切除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需进行近端胃切除胃部疾病患者92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采用临床常规的手术方式,不附加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和试验组(n=46,近端胃切除术后附加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干预3个月后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胃排空障碍发生情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胃管留置时间、胃管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52%(3/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反流性食管炎总发生率为23.91%(11/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87%(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总满意度为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5%(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近端...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较多 ,但各存有缺点。1 994~ 1 998年 ,我们行保留幽门胃次全切除回盲部肠段代胃 1 2例 ,旨在寻求一种更好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胃癌全胃或保留幽门次全胃切除 2 2例。男 1 4例 ,女 8例。平均年龄 52岁。胃体部癌 1 2例 ,胃底癌 6例 ,残胃癌 2例 ,皮革胃 2例。随机分为保留幽门胃次全切除回盲肠段代胃 1 2例 (回盲肠段组 ) ,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 en y或“g”形吻合 (Roux en y组 )。1 .2 手术方法 回盲肠段组保留幽门和胃窦部 2cm ,按根治术要求行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该病Ⅰ期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方法对37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采用胃大部连同病灶切除术,Ⅰ期治愈;胃肠重建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6例(16.21%);BillrothⅡ式吻合31例(83.78%),其中BillrothⅡ式结肠前吻合18例(58.06%),结肠后吻合13例(41.94%)。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术后残端瘘、吻合口漏、输入输出袢梗阻及倾倒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1例(2.7%)。随访时间5年以上,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I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在解决穿孔的同时,又去除了溃疡病灶和泌酸环境,达到了根治的目的,远近期疗效均确切,是治疗APPU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治疗贲门癌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是目前广泛用以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方法。其吻合多采用食管胃端侧或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较高。前者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两者则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990年3月至1997年3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治疗84例贲门癌,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亦无严重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我们认为本术式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留幽门及幽门部迷走神经的胃大部切除术治疗高位胃溃疡(附7例报告)冶金部太原十三冶医院(030009)李占科,张际昌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赵华善我们应用保留幽门及幽门部迷走神经的胃大部切除术(GPPPV)[1]治疗高位胃溃疡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34~61岁。上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好转后择期手术2例;3例急诊手术,其中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2例为上消化道穿孔.以上5例中有3例术前曾行胃镜检查证实为高位胃溃疡。余2例为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确诊后择期手术者。溃疡直径0.5~15m;溃疡距贲门3.0\5.0cm。二、手术方法:取上腹正中切口,明确溃疡部位和幽门后,自胃大弯侧幽门环上2cm处开始于血管弓内游离至胃网膜主动脉第1~2分支,小弯侧在距幽门9~10cm处开始紧贴胃壁向左游离,保留“鸦爪”支,迷走神经前后主干和肝支,切断支配胃体的迷走神经分交。将溃疡连同胃体向下牵拉,在相应部位切断胃体。若溃疡位置过高或其周围充血、水肿、炎症严重,或者溃疡位于胃底体部,可局部切除溃疡缝合、关闭,在其下方横断上端胃,切除范围不宜过大,缝闭小弯侧,大弯侧留3/~4cm,粘膜下止血,备吻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返流性胃炎已逐渐被医务人员普遍认识。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近年来共施行胃空肠后同步吻合术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29~67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复合性溃疡2例,幽门管溃疡1例,胃窦部炎症伴肠上皮化生1例,多发性溃疡1例。1.2 术式:常规作胃大部切除术,留大弯侧约4cm作吻合口待吻合。距屈氏韧带下8cm作空肠浆肌层横形切口(占空肠周径1/2),沿横切口中点向上及纵轴方向浆肌层切开约5~6cm,如倒“┺”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保留幽门的Roux-en-y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吻合,使食物转流直接进入空肠,不再通过十二指肠。结果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症状消失,体质量增加,均无手术后的胃排空延迟。胃镜检查显示无吻合口溃疡,幽门功能正常。结论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优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且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本术式保持了胃和幽门的完整性,保留了胃的消化和储存功能,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且预防了胆汁反流性胃炎、小胃综合征、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溃疡的发生。凡具有手术治疗指征且不伴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可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穿孔、出血和狭笮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存在一些严重并发症而影响患的生活质量。自1970年Johnston首创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我院于1979年基于PCV的原理,设计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xtended parietal cell vagotomy,EPCV),只切断分布到胃的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神经分支,使胃酸显下降,溃疡得到愈合。因保留了胃窦和幽门神经支,保留了胃的完整性,从而维持了胃的正常容积和排空功能,使得手术更加符合生理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国范 《江苏医药》1998,24(8):602-602
胃、十二指肠溃疡BillrothⅡ式术后,因胃窦部、幽门切除及非正常的吻合通道,病人正常的胃分泌、排空及消化功能均发生了改变,正常的解剖关系已不存在,胆汁返流、胃液pH值变化,势必对残胃粘膜产生影响。我们对98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行DillrothⅡ式术后病人作内镜随访,以观察其残胃粘膜病变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经验,旨在提高该病Ⅰ期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41.35%)采用胃大部连同病灶切除,Ⅰ期治愈;胃肠重建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18例(20.93%),BillrothⅡ式吻合68例(79.07%),其中BillrothⅡ式结肠前吻合42例(61.76%),结肠后吻合26例(38.24%)。结果86例中,1例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月余治愈,其余病例术后恢复均顺利,随访5年以上预后良好。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Ⅰ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既解决了穿孔单纯修补术后再次复发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粘连、溃疡恶变等问题,又缩短了治愈周期,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1881年Rydygier及Billroth等氏采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及溃疡病以来,迄今胃次全切除术仍被认为治疗溃疡病的最佳及应用最多之手术疗法,Rydygier 及 Billroth氏等所最先施行之胃切除术为在切除大部胃后进行胃及十二指肠吻合,即现在通称之Billroth 氏第一式胃切除术,其缺点是:1.胃近端切除每受限制,不能作较广泛的切除。2.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溃疡及瘢痕,不易进行胃十二指肠吻合。3.在口径不成比例的胃与十二指肠断端  相似文献   

20.
胃排空障碍是腹部各种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排空障碍,近年来逐渐被认识。本文总结我院诊治的11例,并就其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等问题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36~70岁。其中胃窦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比尔罗特(Billroth)II式吻合术后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比尔罗特II式吻合术后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诊行胆囊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