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睫状体扁平部的无色素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紧密粘连,不易分离,加之通常用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均难窥到扁平部,因此,对扁平部裂孔和上皮脱离尚未引起广泛注意。1941年Klien[1]作了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脱离的临床病理报告。自从1950年Schepens(?)Bahn[2]强调了双目间接检眼镜和巩膜压迫器对观察锯齿缘部的重要意义以来,国外有关本症的临床报告日益增多,最近我科遇到一例睫状体上皮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经电凝封孔治愈特报告如下。检查方法检查仪器用900型裂隙灯及附有锯齿缘压迫(附  相似文献   

2.
黄斑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现多采用黄斑裂孔凝固(电凝、冷凝、光凝)疗法,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我院于83年5月至84年三月间先后用硅胶海绵加压相应于黄斑部巩膜表面上封闭裂孔,共治疗了七例,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手术方法: 于颞侧角膜缘球结膜切口,上下直肌止端置牵引线。断外直肌,在外直肌腱处置牵引线,将眼球轻轻牵拉向鼻侧,露出上下斜肌的止端,于6—12点钟方向,在后极部巩膜表面固定长10—14mm(14—17mm),直径6—8mm(7.5mm)的园柱形硅胶海绵,上端固定上斜肌止端,略偏中央部位;下端固定于6点子午线下斜肌下。缝线结扎,硅胶海绵被拉紧后,它的下端就被固定  相似文献   

3.
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病,当查裂孔时应注意其发病机理。现按裂孔所发生的部位分组讨论(图)。一、周边组(一)周边圆形裂孔定义:锯齿缘后方约1 pd 为周边侧界限(即玻璃体基底后缘);在眼球外面测量,由角膜缘17~19mm 处为后极侧界限。在这两个界限范围内所存在的裂孔(引起视网膜  相似文献   

4.
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以封闭裂孔和迫使视网膜复位为主。术前须详查裂孔,定位准确,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了正确记录裂孔部位,保证手术顺利,要熟悉一些有关的组织解剖、标志和数字。眼球直径:眼球的水平、垂直、前后径并不相等。一般前后径作为24mm,周长为75mm。高度近视眼每增加3D,延长轴径1 mm。子午线:是通过眼球前、后极的球面弧形连线。临床上以时钟指针方向表示。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可引起葡萄膜炎,而葡萄膜炎亦能继发视网膜脱离。本文报导系将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葡萄膜炎的两例,以期引起注意。例1 韩×洪男 30岁工人。1979年2月10日来诊。病史:1978年初左眼视物模糊而来我所就诊。当时诊断为葡萄膜炎,经多种抗炎疗法治疗一年无效,视力从1.2渐渐下降至眼前指数。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常可见并发眼内出血,出血可发生在脉络膜上腔,视网膜下甚至进入玻璃体中,若出血多或累及黄斑者可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为了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将在临床上碰到的10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例,年龄20一65岁,平均52岁,右眼7眼,左眼3眼。除1例为眼内异物取出术后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外,其余均为孔源性机网膜脱离,包括1例复发性。按美国视网膜学会PVR分类:PVRAS眼,PVRB4眼,PVRI眼。治疗情况:均采用冷凝封闭裂孔,2例作巩膜缩短,6例外加压术,环扎外加压及玻璃体切除联合机网膜脱离复位各1…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术中并发眼内出血王桂英上海市青浦县朱家角人民医院眼科(201713)胡土荣王文吉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常并发眼内出血,出血可发生在脉络膜上腔和视网膜下,甚至进入玻璃体内,若出血大或累及黄斑者可影响视力恢复。为了提高视网膜脱离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因黄斑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7例,经施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入空气和手术后俯卧位的方法获得成功。选例标准:选自近3年期间因黄斑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者7例,患者年龄59~70岁;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为10天~2个月,5例有高度近视(≥-7D),并合并玻璃体后脱离。一例中度近视(-3.50D),一例远视(+1.75D):视网膜脱离范  相似文献   

9.
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国外仅见Felder等(1982)报告2例(3眼),国内文献未见论及。现将我院最近收治1例报告讨论如下。病例报告杨××,男,38岁,农民,住院号72953。左眼视力下降约10个月于1982年12月23日入院。既往有近视史,无全身病及眼部炎症、外伤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7.00 DS→1.0);左眼0.06,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7.30mmHg,左眼12.22mmHg。外眼检查正常。裂隙灯及检眼镜检查:右眼底-16D窥及,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裂孔长度达眼底周长1/4或更长的称巨大裂孔。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虽占少数,但因治疗困难,疗效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率在50~63%。且由本组患者分析,多数为青少年,因此更应重视。现将1979年6月至198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9例、41眼视网膜巨大裂孔,简要小结,试找出其特点,并讨论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后脱离眼的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临床表现为眼前漂浮物或闪光感,而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时则易出现视网膜裂孔,从而增加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视力必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脱离超过1周将难以恢复原有的视力[1],因此早期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裂孔或变性是玻璃体后脱离良好视力预后的保证。我们对一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进行了三面镜检查及预防性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11月因眼前飘浮物或闪光感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628例12…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6岁,自觉左眼视野缺损。视力0.8,眼压10mmHg,眼前节及屈光介质未见异常。眼底检查见后极部多发性渗出灶,视乳头颞上方渗出灶呈圆形,2PD大小,色调菲薄,境界鲜明,渗出灶颞下方的视网膜呈泡状脱离,无视网膜裂孔及玻璃体牵引,渗出灶右半部极薄呈半月状。可透见视网膜下液随体位变换而明显变动,但不超过脱离之边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与渗出灶一致的高荧光区及染料渗漏。黄斑区稍颞侧的渗出灶也存在半月状高荧光,毗邻部位则呈现低荧光。此外,高荧光区下方的视网膜脱离部,染料渗漏增大。治  相似文献   

13.
14.
郭希让  田清芬 《眼科研究》1990,8(3):174-176
对患萎缩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577例(595眼)进行了临床观察。其特征为:(1)67.59%的病例发生在年青人,70.25%为近视或高度近视。(2)裂孔小,数目多,且绝大多数分布在颞侧视网膜。(3)74.62%以上与视网膜退行性变性有关,2/3以上的病人有玻璃体液化和色素游离。  相似文献   

15.
董应丽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2,10(4):241-243
1980~1990年,共收治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28例,其中马蹄形裂孔757例(760只眼),占43.8%.在757例中,男性518例(占68.5%),女性239例(占31.5%),年龄7~77岁(多在20~8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在760只眼中,近视及高度近视者占76.32%,有玻璃体机化牵引者占42.5%。760只限均行手术,其中733只眼为巩膜外垫压术。结果662只眼治愈,总治愈率为87.11%(662/760)。本文就马蹄形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38例(38眼)眼挫伤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巨大裂孔(≥90°)2眼(5.26%),黄斑孔3眼(7.89%),锯齿缘离断性视网膜脱离23眼(60.53%),其他部位裂孔(≤90°)10眼(26.32%)。34眼(89.47%)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眼视网膜脱离未复位(10.53%)。锯齿缘离断性视网膜脱离18只正视眼和对侧正常眼行B超测定,患眼的眼球容积、眼球轴长、赤道直径增大。结论眼挫伤引起视网膜脱离中,锯齿缘离断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手术要掌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 选取1999年11月~2000年7月眼科超声检查视网膜脱离伴明确裂孔的连续临床病例48眼,每眼均经过各个方位的超声探测。结果 当连续性脱离视网膜光带中有明显中断,且断端间距大于1mm时,可诊断为视网膜裂孔。马蹄形裂孔中18眼在孔前缘有玻璃体牵引,4眼PVD刚好至后缘,8眼在前后缘均有牵孔;黄斑裂孔中6眼在黄斑处有玻璃体牵引,6眼有完全PVD。巨大裂孔中2眼无明显PVD,大量皮质在裂孔中;1眼后缘有明显牵引。结论 应用超声可以诊断部分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周围多有玻璃体牵引,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对此部位的处理,超声诊断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有帮助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8月对95例(95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 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方法5例(5眼)未发现视网膜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眼在施行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均获复位,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3眼视力增进至少3行,视力不变和减退者各有1眼,后者都有黄斑病变。结论对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联合应用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术治疗,显示有良好的解剖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兄弟二人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病因学视网膜穿孔/病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