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王静  吴运景  徐效义 《吉林医学》2007,28(7):927-928
目的:为研究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即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植入剂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溶性及降解性。结果:药栓植入肌肉组织内可引起药栓周围局部肌肉组织轻微的无菌性炎症,栓剂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厚度<30μm,药栓植入24周后完全降解。结论:PLGA聚合物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待药物在机体内释放后,载体可被生物降解成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被机体利用,故高分子生物降解缓释中药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植入药栓眼内组织相溶性及生物降解过程.方法:将自制的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经平坦部巩膜切口植入11只兔眼玻璃体腔,进行眼电生理检测和电镜及光镜检查.结果:药栓植入前后b波振幅差异无显著(P>0.05);药栓植入后7d和21d电镜和光镜检查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性改变;药栓植入早期眼组织有轻微异物性炎症反应,药栓逐渐降解吸收.结论: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在眼内玻璃体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并能逐渐降解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附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附栓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颈糜烂患者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附栓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附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微波治疗组或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附栓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为72.22%,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栓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生物高分子止血吸附栓是治疗宫颈糜烂的较为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胆固醇(C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端胆固醇基聚己内酯(Ch-PCL),然后与端羧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COOH)偶合制备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端胆固醇基聚己内酯-b-聚乙烯吡咯烷酮(Ch-PCL-b-PVP)。利用红外(FT-IR)、核磁(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试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粒径在150 nm左右的球形胶束,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2.6 mg/L。采用布洛芬(IBUPROFEN)为药物模型,测得其载药量(DLC)为32.4%,药物负载率(EE)为70.1%,具有较好的缓释功效。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聚合物对避蚊胺延效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不同条件下高分子聚合物对避蚊胺(Deet)的控释作用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的加入能够显著延长Deet的有效驱避时间,为进一步研究长效聚合物驱避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物可降解功能高分子纳米载药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蛋白类药物最近在肿瘤免疫疗法及其他重大疾病中大放异彩,但是其载体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从蛋白类药物递送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可降解功能高分子作为蛋白类药物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开发具有更好应用研究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功能高分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例如脂质体、微球和微囊)可能有较好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如果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能携带药物穿越生物屏障,显示疾病部位靶向性,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既可监测药物实时分布,又可帮助理解疾病发病和病理。特别在药物化学领域,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药物的组装过程、形貌和特征。为了帮助相关领域的读者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组装过程和纳米体系的形貌,本文提供了29幅图。这些图使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体系的特征可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新型聚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壳聚糖(chitosan,CS)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ADSCs进行培养,贴壁细胞至3~5代,评价其多向分化能力。将干细胞收集重悬后,以l×107/mL的密度接种于多孔PLGA/CS支架,形成细胞 支架材料复合物。培养7天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生长和基质分泌情况,评价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Dil荧光标记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分布;Hochest 33258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接种1和7天后,分别对细胞 材料复合物行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材料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用成脂诱导条件培养基诱导分化ADSCs及ADSCs支架材料复合物,7天后,尼罗红荧光染色液检测ADSCs在不同环境下的成脂分化能力。结果  原代培养的ADSCs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在相应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和骨细胞。细胞接种于PLGA/CS支架材料上第8天分裂增殖达到高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提示ADSCs在支架表面贴附生长良好,并向孔隙内壁充分延伸,细胞周围形成丰富的基质成分。活死双染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材料对细胞活性无影响,尼罗红染色可见成脂诱导后的ADSCs细胞质内有红色脂滴颗粒形成。结论  多孔PLGA/CS支架与兔AD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组织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黄体酮生物黏附缓释栓的体外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的体外黏附时间测定装置和Setnikar-Fantelli 装置模拟阴道环境,测定栓剂的黏附时间、液化时间和药物滞留量;采用转篮法和HPLC法测定黄体酮生物黏附缓释栓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同批栓剂的黏附时间、液化时间和药物滞留量试验测得值的RSD均小于10%(n=6),表明自制装置的精密度符合要求;体外释放度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辅料不干扰药物的测定;黄体酮在6.008~120.16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83%(n=9);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得3批栓剂的黏附时间为(42.11±1.71) s,液化时间为(22.12±0.88) h,8 h药物总滞留量为(98.41±0.10)%,6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接近100%,表明栓剂有适宜的黏附时间和液化时间,可使药物在阴道内滞留长达8 h以上,并缓慢释放药物.结论 所建立的体外评价方法可用于(缓释)栓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中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资源、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剂及中药新药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大量先进实验技术及研究手段的引进,中药研究可望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参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影响,所致肾小球高滤过,尿蛋白排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 ,肾脏肥大,最终发展至肾小球硬化,即糖尿病肾病.近年来有关DN的中药复方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试就中药复方治疗糖肾的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运用董氏理肠饮、益肠饮等系列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47例的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临床治愈率67.6%,总有效率97.3%的疗效,提出分期治疗该病的思想;同时还对脾虚、血瘀、免疫及粘膜损伤因子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均显示有意义的治疗前后变化;最后提出防止病后复发和癌前监测是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药现代化的核心是中药的“有效、安全、可控”。现阶段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前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仍属新兴学科,在中药理论运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在研究深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提取物不能等同于原中药,单体研究不能替代中药研究,应加强对中药药性及药理毒副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古文献中止痛中药的收录与用药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辨证止痛、归经止痛、引经止痛、定位止痛、对症止痛等对后世痛症辨治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Embolic events in 93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embolic events and relevant factor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F),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on ways to prevent embolic events.Methods Autopsy data from ninety-three continous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AF were analysed. The incidence of embolic ev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underlying disease, 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heart, and oth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Results Embolism were observed in 27 of 93 cases, with an incidence of 29.03%. The incidence of embolic events was highe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than those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ypertensive myocardiopathy and heart diseases. Patients with chronic AF,with a course of AF≥3 years, and those with heart failure or diabetes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embolic events than those without these complication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paroxysmal and chronic AF. Patients with left atrial or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mural thrombosis in cardiac chambers, valvular calcification and valvular vegetation also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embolic events. Oral dipyridamole (75-150 mg/d) or aspirin (50-150 mg/d) showed no definite effects in preventing embolism in some patients.Conclusions There was a high incidence of embolic event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A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should be provided to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F, especially to the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for embolism.  相似文献   

18.
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细胞的耐药性是目前导致化疗失败、缓解率降低、影响白血病化疗效果的主要方面,解决白血病细胞的耐药问题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传统医药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与复方新药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000首方剂是开发中药复方新药的宝库。12772种中药及其复方中的有效成分是开发中药复方新药的基础。逆向思维、利用文献、研究有效成分动态变化和综合作用是开发中药复方新药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