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并探讨莫匹罗星用于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共28例,采用自身对照,以莫匹罗星软膏为治疗组,以常规药红霉素软膏为对照组,使用方法一致,分别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的检出率及清除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6±3.5)d,细菌清除率为91%,对照组愈合为(20±4.2)d,细菌清除率为3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对烧伤后残余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999~2001年我们应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软管包装犤批准文号(93)卫药准字J-04号犦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烧伤后期感染性残余创面共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12~71岁,平均41.5岁。热液烫伤23例,火焰烧伤36例,化学烧伤7例,电烧伤5例。烧伤面积最大72%,最小2%;治疗后残留肉芽创面71例,其中植皮手术后残留创面48例,创面分别为1cm×0.5cm~8cm×7cm;创面均有不同程度脓苔或脓液。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53例,均有细菌生长,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绿脓杆菌1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分两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30例)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对照组(30例)用聚维酮碘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残余创面细菌清除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76.5%(13/17),对照组为12.5%(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4±5.12)d,对照组为(30.13±7.25)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既能有效地清除残余创面感染,又能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烧伤后残余创面联合应用rhGM-CSF、莫匹罗星的疗效及局部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2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受试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创面外用rhGM-CSF凝胶剂及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创面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两组创面分泌物、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的变化及局部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7,14 d的创面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选择1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肉芽组织较为鲜红。未观察到明显局部不良反应。治疗7,14 d后的创面细菌清除率联合治疗组为(45±11)%、(92±9)%,均高于对照组[(28±12)%、(70±11)%,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8±14)%、(97±10)%,均高于对照组[(53±12)%、(89±13)%,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14±3)d,P<0.001]。治疗前2组创面TNF-α、IL-1β积分光密度(IOD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14 d联合治疗组创面TNF-α和IL-1β IOD值分别为2740±248,1385±116和7876±596,4185±399,均低于对照组(3419±178,2112±297和9912±578,6657±412,P<0.001)。结论:联合应用rhGM-CSF、莫匹罗星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细菌生长及创面TNF-α、IL-1β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杨茂华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6)
目的 探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37.5%(15/40),治疗10d后有效率57.5%(23/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47.5%(19/40),治疗10d后有效率85%(34/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82.5%(33/40).结论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比单纯的莫匹罗星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烧伤残余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对照组为60.00%(1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8.1±3.6)d,对照组为(31.2±5.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确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短,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对中小面积烧伤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40例)及SD-Ag冷霜(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中小面积烧伤创面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5~10d后创面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95%,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能更有效治疗中小面积烧伤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深度烧伤尤其是大面积者,后期常残留散在的直径为1~2cm小创面,反复溃破,历时数月,经久不愈,这种创面是烧伤治疗中难题之一。笔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处理烧伤总面积70%~90%的大面积烧伤病人后期残余创面8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0~43岁,平均31岁,烧伤总面积70%~90%,均有Ⅲ度烧伤,Ⅲ度烧伤面积为30%~65%。8例病人在入院60天左右创面大部分愈合,残留创面部位零散,分布于胸背部、双下肢,残余创面肉芽组织均增生水肿明显,创面反复破溃,8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均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后期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感染91个创面用2%莫匹罗星治疗,金葡菌清除率为100%。连续用药3d,金葡菌清除率已达85%,但其中5个创面上又出现了革兰阴性杆菌,表明莫匹罗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无效。 相似文献
11.
烧伤后期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感染91个创面用2%莫匹罗星治疗,金葡萄清除率为100%。连续用药3d,金葡萄清除率已达85%,但其中5个创面上又出现了革兰阴性杆菌,表明莫匹罗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无效。 相似文献
12.
13.
<正>莫匹罗星喷雾剂是以莫匹罗星为主药,加入成膜材料甲壳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制成的治疗皮肤烫伤的药物。本实验旨在观测其对实验性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 相似文献
14.
莫匹罗星(Mupirocin,MP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外用抗生素,其抑制细菌异亮氨酰-tRNA的形成使其抑菌效果独特,但常规使用的MPC软膏有一定毒副作用,如其对创伤部位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软膏基质的毒副作用等。同时,随着细菌对MPC的耐药性逐渐提高,MPC的抑菌效果也受到影响。近年来针对MPC的特点,已经发展出多种更加方便患者使用的新剂型。更重要的是,新剂型可以减少MPC的毒副作用、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血清半衰期等,在增进疗效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耐药菌的筛选。本文主要综述莫匹罗星喷雾剂、贴剂、水凝胶和纳米等新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14):1939-1941
目的:研究烧伤患者伤口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并探讨亚抑菌浓度莫匹罗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3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菌落计数法分析亚抑菌浓度(1/4 MIC)莫匹罗星对铜绿假单胞菌黏附性的影响,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亚抑菌浓度莫匹罗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我院临床烧伤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莫匹罗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敏感性较高。亚抑菌浓度莫匹罗星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性和生物膜形成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莫匹罗星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但其抑制程度具有菌株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11)
<正>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大面积的皮肤溃疡创面的存在,可影响机体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所以如何尽早封闭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就成了临床治疗的难题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保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11)
目的比较莫匹罗星软膏与安慰剂、其他局部抗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治疗脓疱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lsevier、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有关莫匹罗星软膏与安慰剂、其他局部抗菌药物或口服抗菌药物对比治疗脓疱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入选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36篇文献,包含3 284例脓疱疮患者入选。Meta分析显示,莫匹罗星软膏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RR=2.21,95%CI(1.59,3.05),P<0.000 01],与夫西地酸乳膏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RR=1.01,95%CI(0.98,1.04),P=0.50],与利福霉素、新霉素、金霉素、杆菌素、新孢霉素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优于四环素(P=0.000 4),显著优于口服红霉素[RR=1.07,95%CI(1.02,1.13),P=0.007],与双氯青霉素、头孢氨苄、氨苄西林无显著差异[RR=1.09,95%CI(0.94,1.28),P=0.25]。莫匹罗星软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红霉素[RR=0.41,95%CI(0.25,0.69),P=0.000 7],高于夫西地酸乳膏[OR=5.27,95%CI(2.06,13.53),P=0.000 5]。在微生物学可评估患者中,莫匹罗星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率与夫西地酸乳膏无显著差异,[RR=1.05,95%CI(0.99,1.12),P=0.09],显著高于四环素软膏[RR=1.16,95%CI(1.08,1.26),P=0.000 1]。结论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脓疱疮优于安慰剂、其他局部抗菌药物和口服红霉素,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软膏对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60例(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14±s12a),表浅者外涂该药3次/d,中度惑染者外涂后包扎1~2次/d,5d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除3例涂药后局部瘙痒外,余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疗效好,且清洁、方便。 相似文献
20.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软膏对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60例(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14±s12a),表浅外涂该药3次/d,中度感染外涂后包扎1 ̄2次/d,5d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除3例涂药后局部瘙痒外,余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疗效好,且清洁、方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