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VD)在判断胃腺癌中的转移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胃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组织中MVD的表达水平,随访生存时间,比较MVD的不同表达程度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MVD阳性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并与Bomn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比较相关显著(P<0.05),MVD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者短(P<0.05)。结论:MVD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癌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李宁毅  王青  杨宪勇  侯刚  王延秀  赵峰  石亮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2):106-108,T001,T002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3例涎腺腺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 5 .12 %的涎腺腺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涎腺腺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表达的病人术后 5年生存率较阳性表达者高。结论 涎腺腺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是涎腺腺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VEGF可做为涎腺腺癌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995年以来Ⅰ、Ⅱ、Ⅲ期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189例,利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并在随访的基础上研究微血管密度与胃癌组织病理学分级(Lauren分类法)、PTNM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微血管密度与胃腺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PT—NM分期中的N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但与PTNM分期中的T分期及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的关系。结论:微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荣 《医学综述》2014,(11):2056-2057
目的探讨Ets-1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尚义县医院就诊的80例宫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宫颈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ts-1的表达情况。结果 Ets-1在宫颈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和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1);Ets-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有关(χ2=6.57,6.13,6.67,3.87,P<0.05),但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1.23,0.23,P>0.05);生存分析显示,Ets-1蛋白阴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患者(χ2=4.18,P<0.05)。结论 Ets-1在宫颈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水平预示着患者的生存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收集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脑膜瘤组织中MVD为6~55,平均28±11,其中非典型性、间变型、血管型与其他各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WHOⅡ及Ⅲ级脑膜瘤中MVD显著高于WHO Ⅰ级(P<0.01);非侵袭与侵袭型脑膜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及Ⅲ级瘤周水肿纽MVD与0及Ⅰ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MVD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膜瘤血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密切相关,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进一步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将可能为脑膜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用D240、CD31分别标记淋巴管和微血管后进行密度计数,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peri-lymphatic vessel density,P-LVD)明显高于肿瘤内淋巴管密度(intra-lymphatic vessel density,I-LVD)及对照组淋巴管密度(P<0.01).I-LVD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而P-LVD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 =0.003、0.026),MVD仅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38).在生存分析中发现P-LVD、MVD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密切相关(P =0.007、0.008、0.014、0.024,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提示P-LVD、MVD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癌P-LVD、MVD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定量分析,P-LVD、MVD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口腔上皮单纯增生、15例口腔粘膜白斑及7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口腔粘膜白斑、口腔上皮单纯增生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2%(52/72)、933%(14/15)、100%(10/10)和100%(10/10),口腔鳞癌组与其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参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TEN基因表达的下调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TEN可能通过某些途径抑制口腔鳞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SCC)局部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癌组织局部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细胞增殖指数PI(MIB-1标记)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VEGFR-3标记)。结果 CD34标记的MVD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6.3±2.9)、(18.0±4.7)及(58.2±19.6)条。从NCE到CIN再到SCC,MVD显著升高(P<0.01)。在CIN中,MVD表达与PI显著正相关(r=0.373,P=0.025),而与LMVD无显著相关性(r=0.138,P=0.421)。在SCC中,MVD表达分别与PI及LMVD均无显著相关性(PI:r=-0.033,P=0.790;LMVD:r=0.114,P=0.354)。MVD在SCC组表达与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无关(P>0.05)。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MVD显著高于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1)。结论 MVD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宫颈异型上皮细胞增殖及宫颈鳞癌细胞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情况,探讨MVD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7例子宫内膜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高倍镜下计数为MVD。与加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进行对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的MVD值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且绝经后内膜癌患者的MVD高于绝经前患者(P〈0.05)。②MVD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兀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P〈0.05)。③FI—GO分期越晚,MVD越呈高密度表达趋势,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1),微血管高密度表达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MVD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是临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放疗失败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1例放疗失败的宫颈鳞癌患者病检标本MVD,并与71例同期放疗治愈的宫颈鳞癌患者病检标本MVD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失败组在放疗前的微血管平均值为24.6±11.7,治愈组为23.7±11.2,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肿瘤直径≥4 cm组MVD为27.12±13.55,该值大于肿瘤直径<4 cm组的19.77±9.85,P<0.05;Ⅱ期患者的MVD为19.64±8.24,小于Ⅲ期的32.12±15.57,P<0.05。结论MVD可能通过影响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而影响宫颈鳞癌放疗的预后。当肿瘤大小和分期一致时,MVD不会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其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及MVD值。结果Ki-67表达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MVD与胃腺癌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Ki-67与MVD呈正性相关(P〈0.01)。生存期分析显示,高Ki-67阳性表达与高MVD的胃腺癌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P〈0.01)。结论胃腺癌中Ki-67表达及MVD值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一种胃癌侵袭、转移及分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宫颈微偏离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宫颈微偏离性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表现为阴道排液、白带增多,可伴阴道出血。专科检查宫颈常呈桶状肥大,可糜烂或呈粗糙颗粒状,易误诊为炎性病变。病理形态改变微小,腺体外形不规则、异型性小,腺体周围有炎细胞反应,浸润深度超过宫颈2/3,并可浸润血管、神经。免疫组化表达CEA、P16,K167指数较高。该病预后较差。结论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罕见,易误诊、漏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 ,检测 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为 75 .7% ,MVD计数平均为 5 3.2 5± 12 .82。VEGF表达和MVD计数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检测肿瘤中VEGF和MVD有助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特性 ,为患者提供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血管生成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EGFR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和ABC方法分别检测63例人脑胶质瘤中EGFR和Ⅷ因子盯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高恶性度(Ⅲ-Ⅳ级)胶质瘤EGFR阳性率为83%,低恶性度(I-Ⅱ级)胶质瘤为58%,二者差异显著(P<0.05)。EGFR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0.01)。高恶性度胶质瘤MVD高于低恶性度胶质瘤(P<0.05)。胶质瘤MVD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γ=0.899,P<0.05)。结论:EGFR表达与血管生成是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EGFR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活性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乳腺癌病例,腋淋巴结转移即阳性组17例,腋淋巴结无转移即阴性组26例。分别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肿瘤特性。于术后以CD34单克隆抗体作其病理组织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徽镜下进行徽血管计数即徽血管密度(MV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1)阳性组乳腺癌组织的MVD值(49.2士25.5)(个/100倍)高于阴性组乳腺癌组织的MVD值(32.1士14.4)(个/100倍),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增加,乳腺癌组织的MVD值显著增大(P〈0.05)。(2)CDE显示肿块血流信号阳性组较阴性组丰富,且与其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有增加的趋势;随着肿块血流信号的增多,其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增大的趋势,至N型时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活跃者,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的运用.有可能为临床预测乳腺癌预后提供简便、直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的病理学认识。方法:对5例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0.4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水样白带或下腹痛。肿瘤主要由呈浸润性生长的分化较好的粘液性腺体组成。腺体分布大多密集、紊乱,呈多种形状。瘤细胞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结论: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分化粘液腺癌,分化程度高,容易漏诊。在病理学诊断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肖琳  唐良萏 《重庆医学》2005,34(12):1835-1836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腺癌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GF、MVD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在HGF阴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组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GF的过度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GF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