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排空与血浆和胆汁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浓度及其胆囊壁VIP受体 (VIP R)表达的关系以及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B超测定胆囊排空功能 ,同时抽空腹静脉血及胆囊结石手术病人胆汁放免测定VIP浓度 ,免疫组化测定VIP R的表达。结果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排空障碍 ;血浆VIP浓度正常人为 ( 8.2 8± 0 .98)ng/L ,胆囊结石病人为 ( 15 .64± 2 .5 1)ng/L ,显著升高 ( P <0 .0 1) ;胆汁VIP高于血浆VIP ;空腹容积越大 ,血浆VIP(P <0 .0 5 )和胆汁VIP(P <0 .0 1)浓度越高 ,VIP R表达越强。结论 胆囊排空功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排空障碍与VIP明显相关 ,空腹容积与VIP及其受体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豚鼠体内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体内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分别测定豚鼠体内门静脉血产乐、胆囊壁组织、胆汁中的SS、VIP和胆囊壁上VIP受体(VIP-R)。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在诱发豚鼠胆囊结石实验的第2、6、8周后胆空腹体积(FV)、胆囊空腹胆汁量(FB)、胆汁成分及上述胃肠肽的变化。结果 实验2周后FV增大,56周和8周后FB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胆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1R)及受体2(VIP2R)mRNA表达的改变,并与正常胆囊组织对照.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5例胆囊结石、8例胆囊息肉及7例肝移植供体胆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1R)及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2R)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囊结石组及胆囊息肉组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2R)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其中胆囊息肉组t=2.242,P<0.05;胆囊结石组t=2.263,P<0.05),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1R)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2R)mRNA的异常表达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胆囊结石病人53例,收集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和胆囊组织,采集64例病人的唾液、尿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MTL含量。结果 胆囊结石病人术前、术后血浆、胆囊组织、唾液、尿激MTL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 MTL可能在胆囊排空紊乱形成结石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豚鼠胆汁中胃肠激素含量及其在成石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鼠胆汁中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的来源,释放调节及其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组,致石组及恢复组豚鼠胆汁,胆囊壁组织及门静脉血中MTL、VIP和SS的含量以及胆汁理化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动力学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意选择胆囊结石患者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5例,正常对照30例.B超测空腹胆囊容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胆囊黏膜中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表达数目.结果①胆囊结石组胆囊空腹体积明显大于其它两组(F=3.45,P=0.039);②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 (F=5.747,P=0.005);③三组之间餐后VIP升高量无明显差异 (F=0.768,P=0.47);④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表达明显低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t′=4.390,P=0.022),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胆囊结石组空腹胆囊体积增大与其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②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功能下降导致结石形成;③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表达低,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④血管活性肠肽(VIP)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与胆囊黏膜中纳米细菌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纳米细菌在正常人群血清及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和胆囊黏膜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  ( 1)采用ELASA方法测定 338例正常人群和 76例胆囊结石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 ;( 2 )对 5 7例胆囊结石和 18例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胆汁进行纳米细菌培养 ,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扫描进行鉴定 ;( 3)随机选取其中 4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相应胆汁和胆囊黏膜中纳米细菌分布的差异。 结果  ( 1)正常人群和胆囊结石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率分别为 8 0 %和 31 6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 χ2 =2 9 90 ,P <0 0 5 ) ;( 2 ) 75例胆汁中有46例感染纳米细菌 ,阳性率为 6 1 3 % ,其中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纳米细菌的感染率为 6 1 4 % ,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纳米细菌的感染率为 6 1 1% ,两者间并无统计学差异 ( χ2 =0 89,P >0 0 5 )。 ( 3) 14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感染纳米细菌 ,阳性率为 35 0 % ,其主要分布在黏膜或黏膜下层及钙化灶。 结论 正常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为 8 0 %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和胆囊黏膜中存在着纳米细菌感染 ;胆囊壁的钙化或纤维化可能与纳米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北京丰台铁路中心医院外科(100071)何永清1958年Verner-Morrison[1]首次报告2例因腹泻、低血钾酸中毒而死亡,经尸解及病理证实为胰岛非β恶性细胞瘤的病例,此后称之V-M综合征。此征又称WDHA或WDHH综...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2例胰血管活性肠肽瘤,均具有典型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且合并远处转移。2例均行手术及术后化疗,其中1例术前用生长抑素控制症状,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改善明显。观察表明生长抑素对控制症状有明显效果,而早期诊断是决定预后的关键。作者结合文献对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的一般临床特点和诊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实验窜和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断办法和治疗手段方法报道1例胰腺VIPoma,同时检索国内文献得到49例胰腺VIPoma患者临床资料,许对此5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分泌性腹泻、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是胰腺VIPoma的主要临床表现,InL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手术治疗,腹泻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对于远处转移患者,生长抑素、化疗、干扰素等治疗均有效。结论VIPoma早期诊断闲难,确诊依赖下典捌临床症状、血浆VIP水平、影像学检仓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可改善颅后,生长抑素等治疗可缓解症状,发生转移者也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1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NDPK/nm23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nm2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NDPK/nm23表达与胆囊及胆管癌组织的分化、局部浸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提示nm23检测对正确估计肿瘤的侵袭性、淋巴转移潜能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528例胆囊结石和63例胆囊癌病人的ABO血型分布情况,并与600名健康献血员的血型分布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病人A血型占32.0%,B血型占24.5%,O血型占35.7%,AB血型占8.5%,与对照组引相比无显著尤其则胆囊多发性结石较多发生于A血型病人;胆囊癌病人A血型占41.3%,B血占27.0%,O血型占23.8%,AB血型占7.9%,与对照组相比A型血患胆囊癌的机会明显增加。提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0例胆固醇结石和15例正常人的胆囊上皮细胞分泌颗粒和溶酶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测定其胆囊胆汁中的糖蛋白含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结石组胆囊上皮细胞分泌颗粒数、体密度和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溶酶体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石组胆汁中糖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高,且胆汁中糖蛋白含量与细胞分泌颗粒数呈正相关,与溶酶体含量呈负相关。作者认为胆囊上皮细胞分泌颗粒影响胆汁糖蛋白量的变化,而溶酶体则可能与细胞内分泌颗粒或蛋白的降解有关,提示胆囊粘膜细胞内结构改变对结石形成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type,ACST)患者胆汁和外周血中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与肝胆系统和全身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5例ACST患者术中、术后7天、14天胆法和外周血中E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 术后7天、14天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和P〈0,01),外周血和胆汁中ET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及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 0例胆管结石及 5 5例 ACST患者术中、术后 7d、14 d外周血中 ET及CGRP的浓度。结果 胆管结石得从术中至术后 14 d外周血中 ET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CST患者术中外周血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病例术中外周血 ET的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 ;术后外周血中 ET的浓度逐渐下降。胆管结石患者从术中至术后 14 d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ACST患者术中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术后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逐渐下降。结论  ACST患者外周血中 ET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肝胆系统及全身的病理损害程度 ,外周血中 ET的浓度与 ACST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外周血中 CGRP浓度增高 ,对拮抗 ET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促进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