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分析,发现临床中药运用有辨症用药、辨病用药、辨证用药、辨体用药、辨痼疾用药、辨期用药、辨时用药、辨地域用药、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9种常用方法。对9种中药运用方法各自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这9种用药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通过对中医用药多元统一性———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思想的论述,揭示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内在联系,并将为临床中药运用方法的创新提供思路,为中药新药研发思路的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读《类证治裁》有关中医风湿病范畴之论治方药,对林珮琴辨治风湿病的特色进行分析阐述:在风湿病治疗上主张虚实异治,用药注重要在合宜,治疗权宜先后缓急,整体辨证又兼局部循经用药,这对中医风湿病临床诊疗工作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和总结中医学辨治早搏的优势,探讨中医对早搏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用药特色。方法从中西医对早搏的认识出发,总结中医学对早搏诊治方法和临床常用方药,附以名医经验加以印证。中医认为早搏的核心病机是心气虚","气滞血瘀"或"痰湿内阻",其常用治法是补气生脉,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法。结果中西医对早搏的治疗各有特色,中医学是根据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从而指导遣方用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临床对早搏的辨治,需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继承中医学的特色,参考最新研究进展,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考证、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的顺序,对近10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辨治规律及用药原则,为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更加充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婕  郑立红  徐佳  周冬梅 《北京中医药》2019,38(10):947-94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赵炳南教授外治方药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选取《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收录的137个病案的148张外治处方,输入系统,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赵炳南教授治疗皮外科疾病外治方药运用特点。结果赵教授应用外治方药治疗皮外科疾患的用药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为主。结论处方整体与湿毒蕴结辨证较为契合,体现了赵教授独特的辨治体系和用药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世佐 《光明中医》2013,(11):2242-2244
中医临床用药肇始于辨病用药,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后辨证论治成为临床用药的主流,但辨病用药仍然存在,在医学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采用辨证用方、辨病用药的新方法切合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和中药发挥作用的本真,方法形似朴拙,但切合科学实质,因而必将是今后中医临床用药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作者就其导师陈列教授运用辨证法指导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讨论。1 重视中医辨证法在骨伤科的指导意义陈列教授认为 ,中医骨伤科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 ,以中医整体观做指导 ,运用中医辨证法 ,配伍用药巧施手法。临床上要根据病情 ,辨气血 ,辨经络 ,辨脏腑 ,立法方药 ,才能取得最佳疗效。2 对骨伤科治疗原则的认识在骨伤科治疗原则方面 ,陈教授主张内治和外治并重 ,局部与全身兼顾 ,静养 (包括固定 )和活动 (主动练功及被动练功 )互补 ,手法与药物并用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以《金匮钩玄》中所载证治方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系统地探讨其理论,并结合其医方医案,寻找用药规律,重点在于对朱丹溪论治内伤杂病的辨治用药规律的探求。  相似文献   

9.
谢昌仁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辨治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彬彬 《光明中医》2007,22(3):17-19
谢昌仁是我国著名的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60多年,诊疗经验丰富,选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1993年获得政府津贴奖励.本文从西医诊断认识、中医辨病辨证、辨识郁病郁证、治疗方药特点等方面总结了谢老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 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总结,阐述近五年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引用2010-2016年的38篇文献进行论述。结果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通过临床脏腑辨证选方用药可减轻患儿多动症状,提高注意力。结论中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安全有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明显,但目前中医尚缺乏对于本病的脏腑辨治及方药的统一共识,有待进一步研究规范化诊疗。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史大卓 《中医杂志》2004,45(11):809-812
尽管传统中医药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作用强度不如化学合成药物,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仍显示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利用中西医两种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辨证与辨病、证的模糊性与证的规范化、整体观念与综合调控治疗、中药复杂成分与多途径干预及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就提高中医药临床防治心血管病疗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符彬  刘贵云 《中医药导报》2006,12(12):90-92
文章综合介绍了目前小儿肺炎的常用中医药治法。包括基本方与自拟方的运用、辨证分型论治、中药制剂的使用、西药配合中药外治、雾化吸入、中药灌肠等,显示治疗途径较多。但目前临床疗效报道多,相关实验研究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法探讨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提取核心组方,初步探寻相关作用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关于HPRL治疗的中医验案及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HPRL中医证候分布、药物性...  相似文献   

14.
王达  陈宝贵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357-2358
通过总结陈宝贵教授使用中药汤剂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对陈宝贵教授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进行梳理,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中体会和领悟中医临证思辨方法,并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医病因病机涉及湿、痰、毒、瘀、虚。辨证论治与扶正祛邪是淋巴瘤中医治疗基本原则,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当代中医发展了益化汤、紫牛散、克瘤胶囊、吴氏消瘤散等淋巴瘤治疗复方,以及淋巴瘤中医药治疗专利37项。中医药治疗淋巴瘤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研究淋巴瘤细胞特异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癌中药配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抗癌中药的使用已成为中医肿瘤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抗癌中药配伍可能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开展抗癌中药配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抗癌中药配伍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配伍研究,中药药理研究为基础的配伍研究,经验方为基础的拆方配伍研究,以及中西药联用的抗癌配伍研究等。积极探索抗癌中药的配伍规律,可为中药抗癌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嘉辉 《环球中医药》2013,(11):875-878
系统回顾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国内文献,其中理论研究包括对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认识的发展;临床研究包括分型论治、古方应用、自拟方化裁的疗效观察和国医大师经验总结;实验研究包括单味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着辨证分型差异性大、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和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胃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8~2011 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胃癌住院病例111 例,运用无尺度网络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胃癌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1 例胃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治疗胃癌多采用扶正为主的方剂,以六君子汤使用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补气药为主,其次清热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消食药、理气药。治疗胃癌的核心处方用药为茯苓、党参、黄芪、陈皮、枳壳、蜂房等,中医治法及辨证用药随治疗阶段和病程阶段而有所变化。结论: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对分析胃癌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