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沙门氏菌属菌型繁多,目前已报道的有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该菌属不仅能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而且也常引起家禽家畜的沙门氏菌感染,并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了解该菌属的菌型分布及生物学特性,掌握菌型变迁规律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搞好食品卫生管理及预防食物中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感染指除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型以外的沙门氏菌感染,所以又称为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它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细菌之一。近年来,由于该类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强,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日益受到重视。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的表现呈多样性,轻者病程短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重者可呈伤寒样表现而称作伤寒型。沙门氏菌的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带菌动物,如猪、牛、羊及家禽。病人在潜伏期、恢复期均可排菌而成为传染源。消化道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染菌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饮食而传播。生熟食品未严格分开是引起流行最常见的原因,水源污染或集…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个重要菌属,是一群血清学上相关的细菌,此类细菌菌型繁多,分布面广,广泛分布自然界,是感染人和动物的肠道病原菌,因而易污染食品并在人群中引起传播,对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兽医学、以及预防中毒都具有一定意义。为了摸清广州市地区沙门氏菌型分布,给流行病学提供科学依据,并给生物制品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沙门氏中腹泻病人便样本中的携带及感染状况,探讨食源性沙门氏菌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关系,为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及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本辖区两个哨点医院门诊腹泻患者病例标本,用增菌液和培养基进行增菌和分离培养,用生化鉴定试剂盒及血清学实验进行沙门氏菌鉴定。结果在240例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5株沙门氏菌,检出率2.08%。结论腹泻病人标本中能够检出沙门氏菌,为了提高感染人群标本中沙门氏菌检出率,需要进一步优化分离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三株发酵乳糖的阿伯丁沙门氏菌(S.Abezdeen)的分离鉴定。该菌属F群,主要是新生儿感染,临床上见于败血症型、化脓性脑膜炎型和胃肠炎型。早期确诊该菌感染,关键是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6.
<正> 沙门氏菌属从1892年首先发现至今已近一百年,1975年止全世界已发现1825种,现近二千多种血清型,国内发现近百种,与人类疾病有关只有数十种,由于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对肉类,乳品,蛋,海产需要量增加,食品加工机械化,商品化,周转环节多,细菌污染机会也多,菌型变迁,耐药菌株增多,沙门氏菌感染日趋增长,伤寒,付伤寒在沙门氏菌属中发病率下降,非伤寒型增加,其中鼠伤寒也越来越多,国外报导鼠伤寒感染占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年石家庄市食品和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携带情况及菌型分布状况。方法对从业人员粪便进行肠道菌增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共检测标本117 288份,其中检出沙门菌93株,总检出率为0.079%,沙门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分为7个血清群21个血清型,其中B群占37.63%,最常见的血清型依次为阿贡纳、里地乌和山夫登堡。结论本地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仍有较高沙门氏菌的阳性携带率,且分型较广,应密切注意人群沙门氏菌变化,加强健康体检,尽早发现阳性带菌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宋榴艳  陈守义  侯水平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27-628,697,738
目的 对一株从广州市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子中分离的蔗糖发酵型沙门氏菌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培养特性试验、生化分析、血清型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定义,但与普通沙门氏菌在蔗糖利用、硫化氢产生上存在差异.血清型鉴定为山夫登堡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serovar Senftenberg),16S rRNA序列分析为肠道沙门氏菌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结论 该菌为一株蔗糖发酵型、硫化氢阴性的不典型山夫登堡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
当前,弯曲菌为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发达国家中常占首位,发展中国家也仅次子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一般认为通过食品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国外对其在肉类食品中的检出情况及生存条件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内尚无有关报道。本文对市售肉类食品中弯曲菌污染情况初步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的携带状况及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对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标本进行增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8、2009、2010年度的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0.49%、0.46%、0.38%,平均检出率为0.44%,各年度检出率之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菌型分布中以B群的德尔卑、阿贡纳和C群的汤卜逊沙门氏菌为主要菌型。除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头胞西丁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余的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247株沙门氏菌中有180株对2种或以上抗生素耐药,15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均二重以上耐药,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最高达十二重。结论该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近几年未发生大的改变。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应继续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肠道致病菌检测工作,对沙门氏菌的携带者进行规范化服药,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江西省上高县斑嘴野鸭中沙门氏菌的带菌状况,从而了解因野鸭造成人员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的调查.方法 先用缓冲蛋胨水进行前增菌,再转入SC胱氨酸增菌液中增菌,再划SS平板分离,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 本调查共采集400只斑嘴野鸭肛拭子,检出沙门氏菌39株,阳性率为9.8%,主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布洛克利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结论 从调查结果 来看,江西鄱阳湖周围区域野鸭的沙门氏菌的带菌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野鸭的生活水域,宰杀、不当的食用过程中,可然会引起人员的致病及食物中毒.因此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2只广西野生熊猴、恒河猴肠道致病菌进行了调查,发现熊猴感染沙门氏菌。经鉴定为O11(F)群沙门氏菌Ⅱb[1]型,沙门氏菌系人畜共患疾病传染源之一。提示科技工作者在实验中注意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1993年1月~1997年2月期间我院从患儿标本中分离的256株志贺氏菌及96株沙门氏菌作了分析。患儿志贺氏菌感染在每年8~10月份为高峰期,以福氏2a型为主(占64.06%),其余B型在全年均有散在发生。患儿标本中四年分离的沙门氏菌共检出16个血清型,共96株,以伤寒沙门氏菌为主(占30.21%),其次为肠炎沙门氏菌(占25.0%),鼠伤寒沙门氏菌(17.71%)。同时作了四年间药敏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深圳市2003年食品、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51452份标本进行肠道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检验,并进行菌型分布分析。方法:参照国标肠道致病菌中的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检验方法。结果:151452份标本中检出肠道沙门氏菌属与志贺氏菌属带菌者665例,带菌率为0.44%,其中检出沙门氏菌455例,共7个群25个血清型。德比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鸭沙门氏菌和阿贡纳沙门氏菌等,其构成比为25.05%和13.19%,10.77%。志贺氏菌检出210例,带菌率为0.139%,以B群最高,D群次之,构成比为66.19%和28.57%。结论:455株沙门氏菌和210株志贺氏菌菌型分布绝大部分均为深圳市常见菌型,符合以往的检测结果,值得提出的是检出E1群的吉韦沙门氏菌为我市首见。福氏志贺氏菌(B群)仍为深圳市引起菌痢的主要菌群,而宋内氏志贺氏菌(C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院内感染调查分析成可经,陶源勇,苏秀霞(潍坊医学院附院检验科潍坊261031)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严重威胁着婴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从1984年3月开始,对该菌的院内流行情况做了追踪调查,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廊坊市食源性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状况,为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预警、溯源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廊坊市食品中分离出的24株沙门氏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利用BIOFSUN系列微生物药敏检测系统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24株沙门氏菌PFGE分型带型分布广泛,血清型与PFGE条带表现为聚类一致性。24株沙门氏菌耐药现象严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14株菌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耐药率高达70. 83%。其中伦敦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尤为严重。结论廊坊市各区、县食品存在着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某些区县的食品污染高度怀疑源于同一污染源,存在沙门氏菌污染暴发的风险;且沙门氏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现象,某些菌株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水为多种沙门氏菌所污染,特别是医院和屠宰场的污水污染尤为严重,对人、畜再感染有严重威胁。因此检查污水中沙门氏菌,对流行病学调查、流行因素的分析及污水处理效果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近几年来,许多报道指出,从污水中检查沙门氏菌,一般采用提高增菌培养基的培养温度,有助于提高一般沙门氏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EPEC及空肠弯曲菌所致小儿腹泻进行了检测,从1638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93株,检出率为36.2%。其中,农村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市区患儿(P<0.005);夏秋季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患儿(P<0.005)。在四种病原菌中,以志贺氏菌感染率最高(15.1%),其后为空肠弯曲菌(9.5%)、EPEC(7.0%)、沙门氏菌(4.6%)。志贺氏菌属中以福氏菌检出率居首位,沙门氏菌属以肠炎杆菌、鼠伤寒杆菌的感染多见,EPEC所致腹泻则以O127:B8菌型居多。三年检测结果统计显示,空肠弯曲菌肠炎的增长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志贺氏菌和EPEC的耐药菌株感染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食品沙门氏菌在食品加工(冷冻,干燥或加热)过程中,常处于冬眠状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影响其检出率。1982年,我们用前增菌法分离食品从业人员大便中的沙门氏菌,并与常规直接采样法对比观察,认为前增菌法简便,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0.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明显上升,特别是对婴幼儿的危害更加严重。在医院内由此菌引起的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染性腹泻较常见阜。噬菌体分型技术在国内刚开展并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我区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的噬型及其分部,我们于1990~1992年在呼和浩特市、包头、乌海、伊克昭盟收集到的90株鼠伤寒菌进行噬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