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伤后4d~3周)病情恶化的治疗体会。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共173例,其中在亚急性期发生病情恶化的患者共31例。25例在病情恶化后接受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良好2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大多数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病情相对平稳,但部分患者可发生病情恶化;对双额叶脑挫裂伤应保持高度警惕,细致观察病情,动态监测颅内压和CT,及时手术是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过及时手术抢救治疗后,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不应单靠血肿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手术,应争取在迟发性脑疝发生前依据病情变化,及时施行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3.
额极脑挫裂伤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大部分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但有些病人可由于出血  相似文献   

4.
局限性脑挫裂伤继发脑疝早期手术保留骨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脑叶为主的局限性脑挫裂伤早期脑疝手术治疗中能否保留骨瓣问题.方法 回顾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收住78例单脑叶为主的局限性脑挫裂伤继发早期脑疝病例,行损伤脑组织及脑内血肿清除术,其中观察组40例保留骨瓣治疗,对照组38例行去骨瓣外减压术.术后对颅内压进行临床观察半月,随访半年.结果 7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高颅压期,保留骨瓣与去骨瓣无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脑叶为主的局限性脑挫裂伤早期脑疝,术中保留骨瓣是可行的,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致迁延性脑疝1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106例,其中发生迁延性脑疝18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1~72岁,平均37.6岁。受伤着力点以枕部多见,其中车祸伤9例,坠落伤7例,撞击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6h11例,7~24h4例,>24h3例。2.临床表现:伤后原发持续昏迷3例,嗜睡、朦胧状态9例,清醒6例。入院时GCS<8分2例,9~12分10例,13~15分6例。瞳孔正常18例,烦躁不安8例,精神障碍5例,颈强直3例。全组患者入院后均在密切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于伤后7~9d突然出现意识加深,其中单侧瞳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额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额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64例,均接受相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前2组GO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2组GO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4.64±3.82)d和(16.46±2.34)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9%和3.1%,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度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重度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37例经手术治疗良好17例,轻残14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对重度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患者要及时和/或尽早手术,必要时去骨瓣减压,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与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84例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资料。42例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单侧组),42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双侧组)。结果 术后4 h、12 h、24 h、72 h、7 d,两组颅内压呈逐步降低趋势(P<0.05),而且双侧组均明显低于单侧组(P<0.05)。术后第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双侧组均明显低于单侧组(P<0.05)。双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43%,9/42)明显低于单侧组(35.71%,16/42;P<0.05)。伤后6个月,双侧组预后良好率(61.90%,26/42;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单侧组(42.86%,18/42;P<0.05)。结论 对于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去骨瓣减压术具有一定效果,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较单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颅内血肿脑疝期13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颅内血肿脑疝期136例治疗分析刘林林景文记梁建荣程宇宏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男110例,女26例。年龄3~78岁,平均36.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8例,打击伤15例,摔伤13例,其它伤10例。2.血肿类型:单纯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发生时机与颅内压变化的关系,为脱水药物使用剂量和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2009-01 2010-12,对4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手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有39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48例中恢复至损伤的从事工作者24例,生活自理但有精神症状者12例,中度残废6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并发中央型脑疝儿率大,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可以为手术时机选择及保守治疗中脱水药物的用量提供重要信息,明显降低中央型脑疝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109例,其中18例发生脑中心疝,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及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CT影像学变化,及时的双侧开颅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96例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资料,其中显微手术236例,常规手术16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显微手术组中线复位程度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术后24 h后显微手术组患者颅内压较对照组低.显微手术组术区再出血、再次手术、脑梗死、癫痫发生率优于常规手术组.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显微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显微手术有利于提高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95 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 例采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恢复良好23 例、中残9 例、重残6 例、植物生存3 例、死亡6 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4 例、中残6 例、重残9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双侧额叶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采用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 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采用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额叶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手术效果及预后。 结果6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4~5分)20例;预后不良:2分13例,3分17例;死亡(1分)15例。其中GOS评分2~3分的30例患者术后长期随访(至少3年)显示,其GOS评分改善不明显。 结论双侧额叶挫裂伤病情发展快,易导致中央型脑疝发生,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中央型脑疝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进展性脑挫裂伤颅内压变化,及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控制颅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硬膜下或脑室内探头置入颅内,并持续监测颅内压,运用阶梯式治疗方案降低颅内压。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9例患者随即转开颅手术;12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中8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ICP持续上升转开颅手术。GOS评分5分13例,4分8例。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客观、准确和及时反应颅内压变化。阶梯式治疗方案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脑疝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50例死于脑梗死继发脑疝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表现有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偏瘫或四肢瘫。发病至出现脑疝时间平均(3·36±1·12)d,脑疝至死亡时间20h~7d,平均(1·5±0·98)d。病理解剖见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其中脑栓塞致出血性脑梗死25例,脑血栓形成致缺血性脑梗死25例。梗死部位:大脑半球31例,脑干15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50例继发多种类型脑疝,其中海马回疝36例,小脑扁桃体疝36例,中心疝18例,扣带回疝17例,蝶骨嵴疝27例;35例(70%)患者有多种脑疝并存,其中2种11例,3种10例,4种9例,5种5例。结论脑梗死继发脑疝主要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多发生在疾病早期,且以海马回及小脑扁桃体疝多见,常多种并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B组采用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随访1~2a,B组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施行显微镜下额部大脑镰切开治疗,疗效更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分析其对MCI患者发生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MCI患者95例,根据MCI发病5 d内是否合并脑疝将患者分为非脑疝组(32例)和脑疝组(63例)。随访期间失访8例。根据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69例,mRS评分>2分)。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NLR和MPO预测脑疝发生的临床价值。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LR和MPO水平。结果 脑疝组与非脑疝组相比,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MPO、NE、cFn和uPAR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均呈正相关(分别r=6.524、6.895、7.236,均P<0.05)。NLR和MPO为影响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OR=2.361,P=0.007;OR=2.955,P=0.014)。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5~0.921),高于MPO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0.817(95%CI:0.802~0.856);Z=4.201,P=0.008]。预后良好组的NLR和MPO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结论 MCI患者入院时NLR和MPO的水平为影响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临床价值高于MPO;NLR和MPO水平与MCI患者预后有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23-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