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逆转这一病变过程,相反若不能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转为不可逆过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由于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但有研究表明,此时肝脏已经有血液动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增生结节的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增生结节的造影模式,并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增生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onoVue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观察78例肝硬化合并占位病变及小结节195灶。最终确诊41例48灶肝细胞癌合并增生结节83灶,37例为单纯性肝硬化增生结节64灶;以147灶增生结节为研究对象。47例92灶在超声造影后30~60min内行穿刺活检确诊,余31例55灶增生结节经临床以及影像诊断随访6个月以上,并行多次血清甲胎蛋白检查确诊。比较增生结节造影前后诊断率。结果 超声造影增生结节呈四种灌注模式:模式一,61灶(41.5%),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与肝呈同步灌注;模式二,31灶(21.1%),为延迟增强,其后与肝同步;模式三,46灶(31.3%),主要显示为实质期轻度退出;模式四,9灶(6.1%),为各期均无灌注。超声造影前43.5%(64/147)难以定性或考虑为恶性,造影后根据动脉期无明显增强,实质期无明显退出的诊断标准,96.6%(142/147)可明确排除恶性。造影前后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肝内增生结节的定性诊断率,超声造影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合并小结节病变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肝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向散射积分 (IBS)是较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超声组织定征技术。本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IBS参数的变化特点 ,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肝硬化组 6 0例 ,男 41例 ,女 19例 ,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43岁 ,选择经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正常对照组 90例为健康成人 ,男 5 4例 ,女 36例 ,年龄 2 0~6 0岁 ,平均 38岁 ,经临床、生化、超声检查排除脂肪肝、酒精肝及其他慢性肝病。二、仪器与方法1.仪器 :HPSonos 5 5 0 0型彩超仪 ,融合频率探头 2~ 6MHz ,配有声学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超声附加方法观察肝表面被膜形态的异常程度及半定量化分级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硬化患者127例为病变组,以因其他肿瘤行手术治疗而临床无阳性发现并经手术肉眼观察判断非肝硬化患者56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探头、二次谐波成像、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和适当降低增益等5种超声附加方法观察肝被膜形态及厚度等。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肝被膜细而平整为0级;肝被膜轻度增厚、回声增强为I级;肝被膜增厚、呈细水纹状欠平整为Ⅱ级;肝被膜明显增厚、呈小结节状或节段状不连续为Ⅲ级;肝被膜明显增厚,呈波浪状凹凸不平为Ⅳ级。对本组病例肝圆韧带结构形态的观察:细而平整、厚度≤2mm为正常;增厚、不平整、回声增强等为异常表现。结果 病变组127例中,肝被膜显示0级11例,Ⅰ级21例,Ⅱ级27例,Ⅲ级32例,Ⅳ级36例。对照组56例中显示O级48例,Ⅰ~Ⅱ级8例。依据此分级评价标准检测肝被膜形态异常程度,敏感性91.3%,特异性85.7%,正确率89.6%。病变组肝内韧带异常者,肝纤维化占75.0%(9/12例),肝硬化占95.5%(64/67例);而正常组仅4例(8.9%)异常。结论对肝被膜结构细微变化的分级,可较灵敏反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异常改变,对提高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为肝弥漫性病变进展程度的判断提供半定量化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超声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观察33例肝硬化背景下吖疑肝局灶性病变40个病灶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结果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相呈高增强,门脉相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呈低增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为门脉相和延迟相出现持续增强,动脉相无增强。本组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7.5%,假阴性5.26%。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段下腔静脉的超声检测在酒精性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超声检查分别测量2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21例正常人平静呼吸状态下、深吸气后肝段下腔静脉最大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最大横截面积。结果征常人组的肝段下腔静脉在深吸气后与平静呼吸状态下最大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最大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性肝硬化组的肝段下腔静脉在深吸气后与平静呼吸状态下最大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精性肝硬化组平静呼吸状态下肝段下腔静脉的最大横截面的长轴、短轴及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检测肝段下腔静脉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横截面积,以及深吸气后与平静呼吸状态下的变化是评价酒精性肝硬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肝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增生性病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和肝结节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NRH)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所有12例病例包括10例FNH,2例NRH,均行CEUS,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线,得到病灶内和肝实质的增强模式曲线图。 结果10例FNH有11个病灶,CEUS表现:动脉相11个(11/11)病灶表现为高增强,其中3个(3/11)病灶表现为典型的离心型轮辐状强化;门脉相11个(11/1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相有6个(6/1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5个(5/11)病灶表现为高增强。2例NRH有2个病灶,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其中1例为离心型轮辐状强化;在门脉相、延迟相均为等增强。 结论CEUS可明显提高肝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及非肝硬化后肝移植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异。方法 42例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前肝功能分为,肝硬化组30例,和非肝硬化组12例。于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分别行肝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测得肝动脉血流最大流速,最小流速肝硬化组均低于非肝硬化组(P0.05),阻力指数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肝移植术后7天内肝动脉血流流速低于非肝硬化肝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观察不同类型肝硬化合并粗结节的情况.方法 将237 例肝硬化患者分为3 组:乙型肝炎肝硬化(A 组,85 例);丙型肝炎肝硬化(B 组,80 例);酒精性肝硬化(C 组,72 例).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各组肝硬化合并粗结节的情况,比较各组间粗结节的发生率.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粗结节发生率组明显高于乙型和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粗结节发生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合并粗结节的比率高于乙型肝炎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超声技术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显示粗结节,为粗结节与肝癌关系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胸腔积液B超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肝硬化并胸水的临床、化验、B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男性23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3.29:1。年龄19岁~70岁。平均年龄40.5岁。胸水程度:大量胸水7例,中等请14例,少髓9例。胸水部位:左侧5,右侧20例,双侧7例。胸水外观形态淡黄色24例,浑浊3例,血性3例。胸水化验,漏出液26例,渗出液4例。血清蛋白检查2l例,总蛋白低于60g/L;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26例。乙肝系列检查,HbsAg生24例。B超探及肝硬化并胸水的液性暗区较清晰,一般无分隔。胸水量本组中等积液量15例。探及胸膜的壁层、脏层均光滑、光整。结论:B超诊断肝性胸水很有价值,为简单易行、廉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实验兔早期肝硬化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应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制备早期肝硬化模型,采用编码相位反转谐波造影成像技术(CPI),应用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软件,记录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及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得到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观察造模前后所得HAVTT的差异.结果 造模前后HAVTT分别为(6.65±1.00)s,(4.06±0.75)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AVTT在实验兔早期肝硬化时明显缩短,可以作为定性诊断兔早期肝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螺旋CT(CECT)对肝硬化背景下≤3 cm结节样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74例84个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结节样病灶患者行CEUS及CECT检查,评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CEUS对小结节样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6%、87.5%、88.1%,CECT对应值分别为79.5%、95.0%、86.9%(P>0.05).2种检查方法均正确诊断68个结节(33个HCC,35个良性结节),CEUS误诊10个(5个HCC,5个良性结节),CECT误诊10个(8个HCC,2个良性结节),漏诊1个,两者均误诊的有5个结节(3个HCC,2个良性结节).结论 CEUS对肝硬化背景下小结节样病灶的定性诊断价值与CECT相似,对于误诊病例,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与35例肝细胞性肝癌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结果肝细胞性肝癌组造影剂的AT明显慢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TTP明显快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而PI明显高于高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肝细胞性肝癌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明显大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硬化肝脏对肝段下腔静脉内径的影响。 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人接受超声检查,平静呼吸状态下及深吸气后测量肝段下腔静脉最大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最大横截面积。 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肝段下腔静脉在深吸气后与平静呼吸状态下比较最大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最大横截面积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肝硬化组的肝段下腔静脉在深吸气后与平静呼吸状态下比较最大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横截面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肝段下腔静脉横断面的长轴、短轴及其横截面积在深吸气后与平静呼吸状态下的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6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单个或多个小结节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析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68例(161枚)肝硬化结节大小为0.6~1.8cm,28例(31枚)小肝癌大小为0.8~2.0cm。肝硬化结节造影后表现为:①133枚(82.6%)动脉相无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呈等增强;②19枚(11.8%)动脉相无增强,门脉相低增强,延迟相等增强;③3枚(1.9%)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均呈无增强;④4枚(2.5%)动脉相晚期部分增强,门脉相低增强,延迟相低或等增强;⑤2枚(1.2%)动脉相、门脉相高增强,延迟相等增强。28例小肝癌造影后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呈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作为肝硬化结节重要随访手段,能早期诊断小肝癌,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肝硬化背景下肝实质内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肝硬化患者92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其中恶性结节52例(恶性组),良性结节40例(良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EUS、SWE检查;比较两组CEUS特征及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分析CEUS、S...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腺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肝腺瘤(HC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由2名有经验医师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7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8个肝腺瘤病灶超声造影图像的增强特点.结果 FNH动脉期71%(12/17)表现为"轮辐状"离心性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消退缓慢,呈等或更为常见的稍高增强(76%),59%(10/17)可以观察到特征性低增强的中央瘢痕.HCA动脉期50%(4/8)表现为快速向心性增强,门静脉期消退较FNH快,延迟期表现为等或更为常见的低增强(63%),37%(3/8)可以全程观察到不增强的出血坏死区.结论 FNH与HCA在CEUS检查中有各自特征性的图像特征,可为其鉴别诊断提供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笔者收集我院资料完整的 1995年 5月~ 2 0 0 1年5月代偿期肝硬化 15例 ,采用声像与病理学检查对比的方法 ,其中 12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现就超声与病理所见进行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中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35~ 70岁 ,平均 5 2 5岁。均有早期肝病史 3~ 8年 ,而无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采用东芝SSH 14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议和 3 5~ 5 0mHz凸阵电子扫描仪。扫查方法 :二维超声模式下观察肝脏、脾脏以及胆囊形态、大小、包膜、内部回声并测量各血管管径 ,必要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肝脾内血…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灰阶超声造影(CEUS)观察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3cm)的显像特征,探讨不同性质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PS)研究68例肝硬化患者合并的75个肝脏实性局灶性小结节的CEUS显像特征。所有病灶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15个大再生结节(LRN)、27个增生不良结节(DN)和33个小肝癌(SHCC),将各组结节的CEUS增强特征与常规超声和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结果CEUS可持续观察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内造影剂进入直至消退的整个动态过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灶的微血管灌注及增强特点,CEUS准确判断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性质的能力优于常规超声(P〈0.01),CEUS和增强CT对本组病灶不同时相增强显像结果一致(P〉0.05)。结论CEUS对于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具有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价值,对病灶内血流灌注的评估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实质灌注峰值强度反映肝硬化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35例肝硬化患者(病例组),21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QLAB分析软件,将肝实质作为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肝实质灌注峰值强度(Ipeak)。比较两组间Ipeak有无差异,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Ipeak小于正常组(P0.05)。当Ipeak诊断肝硬化的界值为30.20 dB时,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74.8%。结论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之间超声造影Ipeak存在显著差异。Ipeak可以反映肝硬化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对判断有无肝硬化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