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讨了中医思维和中医护理的特点,分析了中医护理专科发展的现状,认为强化护理人员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护理专科发展的关键。中医思维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掌握中医知识,强化中医思维,二是加强临床实践,注重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2.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明 《山西中医》1989,5(1):6-8
中医的现代化,必须保持中医的基本特点,否则就失掉了中医的特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明确中医的基本特点究竟是什么,它和现代科学的关系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找出中医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和途径。一、中医的基本特点 (一)中医是以系统运动功能态来描述生理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动态病理和系统药理作用。系统功能态的生理是系统工程论在中医生理学中的体现。尽管中医学中并没有这些现代方法论的名词,但无处不体现了这种观点。不仅如此,由于中医是把人作为宇宙间相互联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文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223-2226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1]。中医临床辨证研究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内容,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对证候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后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以期扩展中医临床工作者对中医临床辨证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斌  马忠诚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04-2305
中医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更好的发展推广中医是中医人的梦想,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其原理可以帮助解释包括文化在内的许多传播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医的视角。文章从模因论角度探讨了中医强势模因,宿主,本土化和国际化等问题,加深了对中医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科学。中医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诸多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理论,也引进了诸多国外药用植物,这些文化的交流是中医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医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体现,身为现代中医人,面对西方医学对中医的冲击,只有始终坚持中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尝试中西医结合,才能使中医的理论更加完善,使中医获得更快更高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西化"是个值得关注的老话题.中医与西医,在理论依据、诊断手段、治疗法则及药物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中医西化会产生五大危害性一是扼制了对中医玄妙的探究,二是妨碍了中药优势的发挥,三是阻滞了中医技巧的进步,四是影响了中药的治疗效果,五是影响了中医人才的培养.因此应扼制"中医西化"趋势,发挥中医独特的功能,不能将两者生搬硬套地揉和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中医工程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后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舌、脉诊仪等为代表的中医诊疗仪器的研发是中医工程学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四诊的数据化与客观化研究,使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阶段,从宏观走向微观,并与宏观相结合的阶段;同时应用于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与预测研究,为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医工程学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诊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诊断智能系统和中医客观化诊察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医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医思想学说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系统科学及复杂性科学特征,因此称为中医现代系统论思想。这一思想的科研成就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了中医思想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内涵;二是由于系统科学方法和复杂性科学方法的运用,中医技术科学和中医应用技术的研究有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