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参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小板数 (platelet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eanplateletvolume ,MPV)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分析测定血小板表面激活标记物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 R)和P 选择素(CD62 P)的表达 ;用CD170 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和MPV。结果 测定组的FIB R和CD62 P表达水平与PLT和MPV的值同对照组比较P >0 0 5 ,没有显著性差异。激活组的FIB R和CD62 P表达水平与PLT和MPV的值同对照组比较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有保护血小板FIB R和CD62 P被活化 ,阻止血小板聚集 ,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CD62P(α-颗粒糖蛋白)、CD63(溶酶体膜糖蛋白)表达。结果(1)ITP患者的CD62P、CD63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患者CD62P的表达与CD63、PAIgG、PAIgM呈正的直线相关,与Plt呈负的直线相关,与PAIgA为零相关;(3)患者CD63的表达与PAIgG、PAIgA、PA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CD6 2P(α -颗粒糖蛋白 )、CD6 3(溶酶体膜糖蛋白 )表达。结果 (1)ITP患者的CD6 2P、CD6 3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患者CD6 2P的表达与CD6 3、PAIgG、PAIgM呈正的直线相关 ,与Plt呈负的直线相关 ,与PAIgA为零相关 ;(3)患者CD6 3的表达与PAIgG、PAIgA、PAIgM呈正的直线相关 ,与Plt为零相关。结论 (1)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能激活血小板 ;(2 )CD6 2P的表达促进血小板的清除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FIB-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CAP)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 receptor,FIB-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名正常人、20例有血栓形成倾向和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的表达量。结果: 有血栓形成倾向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FIB-R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FIB-R能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治疗、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CD62P和CD63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糖尿病联合会的新分类法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笔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尿中微量球蛋白(β2M)的表达,探讨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溶酶体α-颗粒膜蛋白(CD63)对早期诊断T2DM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与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为10名健康志愿者,B组为20例自身动静脉内瘘长期存活的血透患者,C组为20例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血透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结果C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高于B组和A组[CD62P:A组(1.31±0.88)%,B组(2.57±1.24)%,C组(4.67±2.64)%;CD63:A组(0.77±0.67)%,B组(1.04±0.62)%,C组(1.96±1.40)%;PAC-1:A组(0.81±0.64)%,B组(0.96±0.51)%,C组(2.04±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与其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较高有关,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升高可能是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的变化 ,以探讨血透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以 2 0 0 0年 4— 5月我院维持血透患者 16例为研究对象 ,男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9.75± 14.90 )岁 ,透析时间 3个月~ 6年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每周透析 2~ 3次 ,每次 4~ 5h ,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醋酸纤维透析器 ,常规肝素抗凝。 对照组 2 0例 ,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史。1.2方法 患者于透析前后分别取静脉血 1ml,EDTA -… 相似文献
8.
取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小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血小板分成6组。通过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膜表面CD62P及PAC-1阳性表达率,探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Tau)对苯并芘(BAP)体外诱导血小板聚集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二磷酸腺苷( ADP)和胶原诱导下各浓度BAP-Tau组与溶剂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膜表面CD62P、PAC-1表达率BAP-Tau高浓度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的Tau均可拮抗BAP致血小板功能损伤的作用,且呈浓度梯度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CAD)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凝血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82名C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抗凝、祛聚、降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再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d,连续应用2周,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PT、APTT、TT延长(P<0.05),Fbg无显著差异(P>0.05),PF4、CD62P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CAD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其可能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粒(platelets microparticles, PMPs)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健康人外周血对照之间的差异,探讨PMPs水平与RA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活动期〔疾病活动指数(DAS)28≥3.2〕RA患者外周血和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MPs含量、PMPs的CD62P 、CD154阳性比率,检测RA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指标,分析PMPs含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其中16例有膝关节积液RA患者同时检测配对外周血和关节液PMPs含量及CD62P+PMPs和CD154+PMPs比率。结果①RA患者外周血PMPs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外周血PMPs含量高于配对关节液(P<0.01); ②RA患者外周血CD62P+PMPs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配对关节液(P<0.05);③RA患者外周血CD154+PMPs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配对关节液(P<0.05);④RA患者外周血PMPs含量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 ( r=0.462, P=0.018)呈正相关,与ESR、CRP、RF、ACPA不存在相关性;而关节液PMPs含量与CRP、ESR、RF、ACPA、DAS28均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外周血PMPs表达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PMPs在RA疾病活动和关节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先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3):21-22
目的建立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薄层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净丹参、酒炙丹参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所用方法可鉴别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特征斑点。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净丹参与酒炙丹参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受体(FIB-R)的生物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43例)及腔隙性脑梗死组(47例)于发病1~3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01)。脑梗死组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01),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显著高于病程1~3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患者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脑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血栓形成组(43例)及腔隙性梗死组(47例)于发病后1~3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增高.脑血栓形成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增高仍有显著性差异.两患者组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未见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脑血栓形成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归、丹参及川芎嗪对大鼠肺血管的扩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大鼠分别吸入低O_2、高CO_2低O_2与高CO_2的混合气体3min,均引起肺动脉压不同程度升高。静脉注入当归或川芎嗪注射液后再吸入低O_2或低O_2与高CO_2混合气体,肺动脉压升高幅度降低;丹参注射液对低O_2性肺高压无影响,但可缓解吸入高CO_2气体所致的肺动脉压升高。提示当归或川芎嗪可能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肺动脉高压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住院的156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和研究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4.15±0.21)m Pa·s比(5.45±0.46)m Pa·s,(4.02±0.24)m Pa·s比(5.23±0.43)m Pa·s,(1.35±0.12)比(1.93±0.16),(46.66±12.94)%比(55.67±12.95)%,P<0.05],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54只,以改良Allen氏法制备脊髓打击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测定不同药物处理后8和24小时脊髓组织SOD活性和MDA浓度以及血注 变学改变;术后2,4周联合行为学评分(CBS)观察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复方丹参处理后,脊髓组织MDA浓度明显低于各时相点对照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所改善,CBS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 复方丹参治疗可以缓解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微循环,从而发挥脊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改良Boyden技术研究人参总皂甙,丹参注射注入对健康成人外周血产趋化移动的作用。结果表明,100μg/ml人参总皂甙能显著增加单核细胞的趋化移动;0.75mg/ml丹参能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距离,7.5mg/ml丹参还可减少趋化单核细胞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衰竭药物。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由于病情重,并发症多,导致病死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明确。中、西医方法具有各自特色,其中丹参作为常见药物之一,因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广泛地用于治疗AP,其中以水溶性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为主,临床应用中西医治疗方案联合丹参制剂较单纯使用西医方法治疗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西洋参、丹参配伍对三氯化铁(FeCl3)诱导的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阿司匹林组(ASA组),西洋参、丹参配伍水煎剂低剂量组(PSDL组)、高剂量组(PSDH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14 d后,应用含20μl 30%Fe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