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服药半年后BNP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BNP(227.6±21.5)ng/L,治疗后(198.8±18.9)ng/L;研究组治疗前(230.6±19.1)ng/L,治疗后(170.3±15.1)ng/L。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治疗上的特点,多以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时间来改善舒张功能,临床上多用β受体阻滞剂及恬尔心。方法 我院将1997年12月至1999年1月间的36例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组(美托洛尔、阿替洛尔)17例和恬尔心组19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E/A值及EF值的变化。结果 对临床症状及E/A值无显著差异,对EF值β受体组优于恬尔心组,对V1导联的负性P,β受体组优于恬尔心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和恬尔心都有减慢心率及负性肌力作用,由于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的病人多是由高血压病、冠心病引起,收缩功能存在潜在的异常现象,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交感神经、降低儿茶酚胺的损伤及β受体密度上调改善收缩功能,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治疗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较恬尔心有阳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项多国研究的结果显示,β—1选择性阻滞剂Nebivolol(奈比洛尔,NL)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CHF)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并减少因心血管病需要住院的病例数;与其他研究不同,该试验证实β-选择性阻滞剂有益于年龄明显较大的患者,且不排除射血分数〉40%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血压治疗,随访1年,于第1、3、6、1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影响血管舒张和收缩的炎性因子包括ET-1、TXA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l(6-k—PGF1a)变化,并检测两药对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两药在降低收缩压的功效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美托洛尔降低舒张压的作用较快(P〈0.01);(2)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均可引起CGRP和6-k—PGF1a不同程度的升高,ET-1和TXA2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这种升高或者下降的趋势卡维地洛组均较美托洛尔组明显(P〈0.05或P〈0.01);(3)与美托洛尔组相比,服用卡维地洛的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卡维地洛降压作用安全有效,且可以促进受损内皮的恢复,长期服用效果更明显。此药的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有待继续跟踪。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比索洛尔治疗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O、ET、ox-LDL和hs-CRP的变化,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ACS患者内皮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 死组(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8例,每组根据是否服用比索...  相似文献   

6.
β受体阻滞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水平来评价奈比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激活的影响,并与服用美托洛尔的患者进行了比较。方法:共有80例新近诊断为高血压1级的患者被纳入此项随机化、盲法、前瞻性研究。72例患者完成了研究。经过基线评估后,随机分配患者接受5mg/d奈比洛尔(n=37,男性20例)或100mg/d美托洛尔(n=35,男性18例),共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压、心率、血脂、血糖、SP-sel水平、血小板计数和MP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QTd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QTd。结果 试验组美托洛尔可延长QTmin,不改变其QTmax,显著缩小QTd,QTcd。对照组患者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后各项QTd相关指标无变化。结果 β受体阻滞剂不仅抗心肌缺血,而且可有利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电活动的一致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蛋白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未患疾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疏络通脉方对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内皮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86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疏络通脉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胸闷、胸痛、气短等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血管扩张功能(FM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胸闷、胸痛、气短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FMD、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降低,且观察组FMD、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疏络通脉方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电图指标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和补体激活产物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脂联素(APN)与补体激活产物浓度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CHD病人血清APN和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sC5b-9)的变化,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并以36例健康人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CHD病人血清AP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sC5b-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5.624、6.448,P<0.01);不同类型CHD病人APN和sC5b-9浓度差异有显著性(F=56.258、69.724,q=5.665~11.259,P<0.01)。有并发症的CHD病人血清APN浓度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病人,sC5b-9浓度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6.934、6.455,P<0.01)。CHD病人血清APN与sC5b-9浓度呈负相关(r=-0.548,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APN与sC5b-9浓度呈负相关(r=-0.513~-0.625,P<0.05、0.01)。结论 APN和sC5b-9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免疫介质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平均荧光强度(MFI)19.12±4.96明显较SA组9.99±2.55和对照组11.50±2.21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7,P<0.05).ACS组CD40L MFI 0.21±0.27与SA组0.10±0.18、对照组0.19±0.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7,均P>0.05).ACS组血清CRP水平(12.07±15.83)mg/ml与SA组(1.58±1.19)mg/ml、对照组(1.43±1.10)m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5).CD40与CRP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40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活动性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病情监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评价斑块不稳定性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病人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选择素、IL-6,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了解P-选择素、IL-6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P-选择素在ACS组比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IL-6水平在AMI组、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检测Ps和IL-6的水平可能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分类,Ps、IL-6作为两种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并共同促使CHD发生。  相似文献   

14.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川崎病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血管损伤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6例KD患儿[KD组,其中冠状动脉病变(CAL)组18例,非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48例]、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35例肺炎、扁桃腺炎、肠炎等其他疾病患儿(其他疾病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于急性期(发病10d内)和恢复期(病程5~7周)进行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径,剑下四腔心探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末端内径。冠状动脉损害诊断标准为小于3岁者大于2.5mm,4~9岁者大于3mm,10~14岁者大于3.5mm。结果KD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组CRP、plt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疾病对照组无明显差异;KD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in-1,MCP-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及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ES和MCP-1. 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SES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均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SES和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SES和MCP-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其编码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36例冠心病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TAFI编码基因Thr325Ile和Thr147Ala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浆TAFI的抗原及活性水平进行检测,探讨TAFI及其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和CHD组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72.50±33.95)%、(21.75±13.79)μg/ml和(185.21±89.82)%、(91.29±43.48)μ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对照组和CHD组TAFI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中,Thr325Ile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和Thr147Ala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两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r325Ile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Thr325Thr基因型血浆TAFI的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Thr325Ile和Ile325I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而后两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e325Ile基因型血浆TAFI的活性水平较其他两种基因型(Thr325Thr和Thr325Ile)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r147Ala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Ala147Ala、Ala147Thr和Thr147Thr)之间,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FI可能是CHD的危险因子;TAFI编码基因Thr325Ile的基因多态性对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TAFI的两种编码基因Thr325Ile与Ala147Thr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生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李郁金  尹作民  李鹏  孙平 《河北医学》2009,15(10):1141-1144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程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MS组(17例)、MS+CHD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19例)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和空腹血浆真胰岛素水平,并收集MS的其他有关数据: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5.97±5.18)μg/L, MS组为(24.68±12.00) μg/L,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11.48,P<0.05).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ISI呈负相关(r=-0.472,P<0.05),与体重指数、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无明显相关性.以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胰岛素敏感指数(r2=0.224)与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具有相关性,体重指数、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患者的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增加,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而且可能在MS发展为CHD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GDF15水平表达上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非冠心病人群中的表达差异,评估血清GDF15浓度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4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6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41例,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外周血血清GDF15水平.结果 AMI组GDF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两组间GDF1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患者的斑块不稳定性和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和早期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血清内皮素(ET)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53例,稳定劳力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66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人类巨细胞病毒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ET和TNF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HCMV—IgM阳性26例(49.1%),HCMV—IgG阳性37例(69.8%);稳定劳力性心绞痛组CMV—IgM阳性29例(43.9%),HCMV—IgG阳性41例(62.1%),正常对照组HCMV—IgM阳性4例(6.7%),HCMV—IgG阳性H例(26.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劳力性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TNF和ET显著增高(P〈0.01)。结论 CHD患者的HCMV感染、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家族史阳性儿童血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有冠心病家族史少年儿童血脂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65例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的少年儿童及62例正常对照儿童的血脂进行了检测。结果 :血清总胆固醇 (TC)、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ch)及载脂蛋白B(Apo -B)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Apo-A及Lp(a)两组差异亦显著 (P <0 0 5 ) ,有统计学意义。而HDL -ch及LDL -ch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儿童应早期检测血清脂类代谢 ,以早期实施干预措施 ,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