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素钙与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绞痛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振 《临床荟萃》1995,10(9):430-430
心绞痛(AP)经积极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称顽固性心绞痛.所谓顽固性是指:①发作频繁、疼痛持续存在.②虽经内科治疗,近期内(2~4周)有发生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可能.我院自1992年5月至今,使用肝素钙、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绞痛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我院循环内科在临床上应用地尔硫茁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06~2006-01入住我院循环内科的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3~78(平均55.2)岁,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6例,自发型心绞痛12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混合性心绞痛2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11例。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继先 《临床荟萃》1999,14(22):1034-1035
不稳定性心绞痛(UA)病情复杂,进展迅速,临床上若不及时有效治疗,近期内约有10%~30%患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甚至猝死。1年内病死率为18%,其中5%发生在1个月内。故近年来UA应用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已引起重视,笔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病情变化突然,发病在48小时以内。②经用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凝剂治疗48小时,仍有静息的心绞痛发生。③心绞痛发作伴有下列ECG异常之一,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缺血性下降>0.1mV、T波倒置,ST抬高或伪改善。④无溶栓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摔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初发心绞痛,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③静息心绞痛仆心电图缺血改变,④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AMI,甚至摔死,故加强对UAP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对UAP的治疗研究较多,综述如下。五药物治疗1.且抗血小板治疗1.1.亚阿斯匹林阿斯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Z(ThAZ)的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在心肌梗死和死亡危险性研究门IS…  相似文献   

6.
郑希涛  梁洪杰 《临床荟萃》1995,10(10):469-470
我们于1991年10月~1993年11月对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巯甲丙脯酸进行治疗,并与同期应用山海丹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院循环内科在临床上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06~2006-01入住我院循环内科的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3~78(平均55.2)岁,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6例,自发型心绞痛12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混合性心绞痛2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11例。上述患者均经绝对卧床休息、硝酸酯类扩冠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及口服足量β受体阻滞剂后心绞痛不能控制,并除外NYHA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8.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兴怀  孟广琴 《临床荟萃》1998,13(20):929-930
降纤酶是一种溶栓为主的新药,1997年5月国家批准生产,并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经临床应用证实具有抗凝溶栓,抑制血栓形成和降低凝血因子1,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等功能.为探讨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我院自1997年7月至12月对31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绞痛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耀勋 《新医学》1994,25(9):458-459
心绞痛药物治疗的进展广州海军四二一医院(510318)苏耀勋心绞痛是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发作性胸痛综合征。发生率约占缺血性心脏病的50%~80%。其病因90%以上是冠脉粥样硬化,少数是冠脉痉挛、畸形、炎症,或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肥厚型...  相似文献   

10.
11.
1997年~ 1999年 ,我们收治反复发作醒后心绞痛 (AP) 2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45岁~ 6 3岁 ,均符合 WHO1979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AMI)和 AP诊断标准。其中 AMI 8例 ,透壁性 (QMI) 7例 ,下壁 3例 ,前间壁 2例 ,局灶性 (V3)非透壁性(NQMI) 1例 ,其他为 AP。其 ECG示 ST- T缺血型改变特征明显 ,且随症状改善及恶化有动态变化。本组均有劳力 AP,全部有夜间、早晨睡眠醒后及 /或午睡醒后 AP发作 ,发作多在醒后 5 min内。在用药干预前 ,发作时间较固定 ,多在夜间 11时~凌晨 3时及午后 1时~ 3时。发…  相似文献   

12.
王诵梅 《临床医学》2002,22(3):19-20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10月至2001年4月住院的顽固性心衰病人26例的治疗及转归情况,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和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共同研制的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一种较新颖的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6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病人均采用上述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并通过观察心电图、心肌耗氧量的变化,评价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4—01~2006—01对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应用鲁米那、安定等控制不满意的26例顽固性惊厥患儿改用利多卡因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儿。男15例,女11例。新生儿3例,~3岁12例,~7岁9例.~14岁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亚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灭鼠药中毒3例,中毒性菌痢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炎4例,肺炎并中毒性脑病2例,脑囊虫病2冽,脑结核瘤2例。全身强直阵季到14例,局限型4例,阵挛型6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均曾给于鲁米那每次10mg/kg或(和)安定每次0.3…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建云  高庆祥 《临床荟萃》1997,12(23):1092-109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指有进行性恶化、不同形式的心绞痛症状群。它是冠心病位于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状态。UAP的预后严重,治疗比较复杂,治疗目的有三:①防止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发作;②防止发生心肌梗塞;③消除危险因素。UAP的药物治疗近年来主要有以下进展。 1 抗缺血疗法 治疗UAP曾广泛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和钙拮抗剂,但疗效不如对SAP,有时难以确定。有报道,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了用脊髓电刺激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一般方法、作用效果、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强化药物治疗,观察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90例,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再次介入治疗、心力衰竭、心绞痛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积分。结果:本组患者SF-36评分出院时,身体健康(627.0±13.0)分,心理健康(555.0±12.0)分,总分为(1182.0±11.0)分;20个月时身体健康评(633.0±18.0)分,心理健康(579.0±11.0)分,总分为(1212.0±17.0)分。20个月时本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25例,约占总数的30.0%。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强化药物治疗作为最初的治疗方案,可被安全的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药物治疗后因要控制症状或因随后发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而需要进行再血管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赵旭兰 《临床荟萃》1995,10(18):840-841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初发性劳力型心绞痛,心梗前状态及心梗后心绞痛.亦有将变异性心绞痛包括在内者,本组专指前四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往往是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前驱信号.因此,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6.6岁.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10例,初发性劳力型3例,心梗前状态2例,心梗后心绞痛5例.其中有3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2例发生了再发心肌梗塞.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常规给于卧床、吸氧、镇静、止痛,祛除诱因.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积极治疗,控制症状预防心肌梗塞发生.1.2.1 极化液加硝酸甘油5~10mg,始于10μg/min静滴,根据患者症状及血压逐渐调整剂量.持续静滴12小时,间歇12小时,可减少耐药性的出现.硝酸酯类药物可使血流沿侧支循环再分布,从心外膜再分布到心内膜区,解除冠脉痉挛,使某些狭窄的血管扩张,同时也可以扩张血管内皮受损的血管,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并且通过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