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我省疟疾暴发点与高发病村介媒介按蚊种群密度与分布及其生态习性。方法:采用人诱与牛诱半通宵捕蚊法调查。结果:在山林区高发病村庄,捕获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点,分别占捕蚊点的42.9%和57.1%;在平原丘陵区暴发点,均捕获微小按蚊,无捕获大劣按蚊。其中人诱捕大劣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吉甫按蚊数,分别占捕蚊总数的9.9%、6.9%、54.5%和2.0%;牛诱捕获上述4种按蚊却分别占捕蚊总  相似文献   

2.
广西曾经是我国的疟疾四大高发省份之一,2019年经国家考核消除疟疾。目前输入性疟疾成为广西疟疾的主要传染源,这种传染来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的改变,将导致消除疟疾后整个输入性疟疾的发生和流行过程发生巨大的改变。广西的主要传疟按蚊发生了改变,因此,很有必要对目前广西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的孳生环境及习性、各地的季节消长及其变动原因、传播疟疾媒介能量和作用等基础方面重新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本文综述了广西防控疟疾从1950年起对媒介按蚊分类、生态学、抗药性、防治经验等方面大量的成果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防控输入性疟疾中媒介按蚊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空白区域,探讨广西消除疟疾后的巩固阶段,对媒介按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于1996年~1997年对云南省澜沧江流域沿岸的多斑按蚊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该蚊地理分布广,种群数量占捕获按蚊总数的27.43%,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20:00至22:00之间,预期寿命较高,以人房周围栖息为主,兼野栖性,室外捕捉率与室内捕中率人有显著差异(P〉0.05),该蚊的季节消长与当地疟疾发病关系紧密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时疟疾媒介嗜人按蚊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潜力,方法:交配后3-5d龄的的雌性嗜人按蚊通过溴氰菊酯药帐吸豚鼠血,控制蚊虫48h死亡率于50%左右,存活蚊产卵并按常规方法饲养传代,连续选育18代,每两对幼虫及成蚊进行敏感度测定,求出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成蚊半数击倒时间(KT50)、成半数致死时间(LT50),并计算各自的抗性指数。结果:选育过程中按蚊幼虫抗性指数均小于2.0,成蚊抗性指数也小于2.0,结论:模拟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条件下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药性的潜力小,提示局部选择性应用菊酯杀虫可能对媒介按蚊的抗性抗压力较小,可延长菊酯杀虫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间日疟流行区疟疾发病与传疟媒介按蚊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两者的关系,为消除疟疾路径分析和验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襄阳市襄州区1980-1987年疟疾疫情和蚊媒监测的历史资料,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和蚊媒密度,采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襄阳市襄州区1980-1987年疟疾发病高峰日、高峰期和流行期分别为7月31日、6月12日~9月18日和4月26日~11月4日,高峰期和流行期天数分别为98 d和192 d;媒介按蚊活动的高峰日、高峰期和传播期分别为7月21日、6月上旬~8月下旬和5月上旬~10月上旬,高峰期和传播期天数分别为82 d和162 d;各年疟疾发病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3 061,P0.01),各年蚊媒密度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0 707,P0.01)。结论襄阳市襄州区疟疾发病及媒介按蚊活动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1980-1987年蚊媒活动高峰日比疟疾发病高峰日提前10 d,疟疾发病高峰期比蚊媒活动高峰期天数差值为16d,疟疾发病流行期比蚊媒活动传播期天数差值为30 d。  相似文献   

6.
本文于1996年~1997年对云南省澜沧江流域沿岸的多斑按蚊进行了研究,结果揭示:该蚊地理分布广;种群数量占捕获按蚊总数的27.43%;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20:00至22:00之间;预期寿命较高;以人房周围栖息为主,兼野栖性,室外捕捉率与室内捕捉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蚊的季节消长与当地疟疾发病关系紧密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选择隆林各族自治县历史上发现传疟媒介按蚊种类较多、疟疾流行较严重的村屯作为监测点,于每年4—11月份每月上旬两次、下旬两次在人房、畜舍和户外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开展媒介监测工作,并对捕获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2014—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在各监测点共捕获按蚊11种35 952只,其中中华按蚊占按蚊总数的99.33%(35 712/35 952);其他按蚊仅占0.67%(240/35 952),分别为多斑按蚊68只、迷糊按蚊21只、嵌斑按蚊和派登按蚊各10只、斯替芬按蚊5只、印神按蚊4只、环斑按蚊2只、美彩按蚊8只、汉南浦亚种94只、微小按蚊4只、无法鉴定14只。未捕获日月潭按蚊。调查场所捕获按蚊数由高到低为:畜房>室外>人房;不同年度按蚊捕获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按蚊活动季节以5—8月为高峰。结论 隆林各族自治县按蚊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畜房密度最高,活动季节以5—8月为高峰;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到日月潭按蚊,但仍存在少量微小按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浸帐区疟疾按蚊媒介对菊酯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采用成蚊药帐接触法,分别用除敌、奋斗呐、杀飞克及拜虫杀,按20mg a.i/m^2的剂量来浸泡蚊帐纱布,野外吸血按蚊暴露于药帐3min,观察24h死亡率。结果:环江县及那坡县浸帐区及对照区的按蚊触药为24h死亡率均大于90%,并且浸帐区与非浸帐区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广西环江县及那坡县应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浸泡蚊帐后当地按蚊对4种常用拟除菊酯杀虫剂仍敏感;选择性局部应用菊酯杀虫剂可以延缓环江县及那坡县野外按蚊对菊酯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成蚊药帐接触法是一种实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按蚊敏感度/抗药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口市当前的按蚊的种类、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评估疟疾再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光诱捕法(诱蚊灯法)、动物诱捕法(动物帐诱法)、人诱捕法(人诱停落法),从海口市4个区中随机抽取13个乡镇所辖自然村进行按蚊种类及分布调查;并选取1个自然村为固定监测点,研究媒介按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在13个调查点共捕获按蚊9种1 684只。棋斑按蚊占61.82%,中华按蚊占34.80%,迷走按蚊占2.61%,乌头按蚊均占0.24%,须喙按蚊占0.18%,美彩按蚊占0.12%,带足按蚊占0.12%,嗜人按蚊占0.06%,多斑按蚊占0.06%;在固定监测点1~12月共捕获按蚊7种1 421只。其中中华按蚊、棋斑按蚊、迷走按蚊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39.55%、15.20%。按蚊数量从4月份开始增多,9月达到高峰,4—11月捕获数占全年93.31%;中华按蚊全年都有活动。结论 海口市当前主要按蚊种类为棋斑按蚊、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分布广、密度高,全年均有活动;嗜人按蚊仅在局部地区发现,且密度较低,未发现历史上主要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海口市属于高再传播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疟疾媒介按蚊的变化,为控制疟疾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房每间全捕、牛房捕15min/人工小时进行种群调查,清晨50顶帐内全捕,傍晚19:00~24:00时室外人诱捕或傍晚19:00~次晨6:00时室内人诱捕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册亨、望谟二县六乡(镇)的人、牛房共捕获按蚊6种854只,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54.44%与38.88%,两县平均叮人率各为5.67%和3.11%。结论: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仍是当地的主要媒介种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哀牢山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疟疾流行的关系。 方法 收集和分析哀牢山各年疟疾和按蚊监测报表资料和各种农作物种植以及当地气象资料情况并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疟疾发病率与微小按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r=0.89,P<0.05),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分层在1100m海拔以上的村委会种植甘蔗有统计学意义(r=0.78,P<0.05)。 结论 半山区种植农作物变化对控制疟疾有重要作用。高疟区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是降低主要传疟媒介的密度,缩小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四川内江市基本消灭疟疾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学娅  胡青兰  杨健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13-1214,1181
目的总结基本消灭疟疾防治成效,探讨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针对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控制流行,降低发病率。结果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63年的237.98/万下降至2003年的0.01/77,2004年已无本地病例发生,五县(区)分别于1985、1988、2004年经四川省专家组考核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实现了全市基本消灭疟疾。结论采用分类指导、分区防治;坚持综合治理,加强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疟防工作质量等,可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疟疾监测点5年纵向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江苏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根据疟疾发病情况,江苏省从2005年起选择发病率较高的睢宁县官山镇、铜山县棠张镇、泗洪县天岗湖镇、盱眙县仇集镇和宜兴市张渚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人个案调查、媒介密度监测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09年5年监测点疟疾发病数分别为65、46、40、28和24例,发热病人血检率从2005年的2.76%,提高到2009年的5.16%。203例疟疾病人在乡镇医院初诊的152例,占74.88%;在村医初诊的25例,占12.31%。结论提升乡镇医生疟疾病例诊断和规范治疗的能力,对及时发现传染源,减少二代病人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χ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101/106),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鄂西北生态环境对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密度和感染度的影响。方法定期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和中间宿主的密度观察,并解剖检查中间宿主自然感染情况。结果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和第二中间宿主华溪蟹的密度受水温、气温和雨量影响明显,5—10月螺与蟹的密度达高峰,其密度螺为95,蟹为22。11月至次年3月螺与蟹密度最低,皆不易捕捉。结论鄂西北是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区,中间宿主孽生环境的改变对该地区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流行特点,为开展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06-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95例,其中间日疟49例(51.58%),恶性疟30例(31.58%),未分型16例(16.84%);年平均发病率为0.16/10万,死亡2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P<0.001),平均年龄为(44.47±16.59)岁,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32%;2006-2015年除10月份无输入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但无较为集中的趋势;2006-2015年荆州市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荆州区22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3.16%;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非洲,占69.23%.结论 输入性疟疾已成为荆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结论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分布区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筛选以往有效的防治措施,设立监测试点研究甲、乙方案对残存嗜人按蚊地区的防治效果。结果 用甲、乙方案观察的试点,疟疾发病率持续下降,在发病率1/万~1‰的地区发生了1例继发病例,发病率在1/万以下地区,两方案的防治效果无差别。结论 在发病率大于1‰以上地区,可选用原抗疟试点的防治措施;发病率在1/万~1‰的地区除对疟疾病例进行根治外,还需选用溴氰菊酯处理蚊帐;发病率1/万以下地区只需选择对疟疾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