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病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常导致多系统功能受损。慢性肾衰竭进入尿毒症期,常需要透析治疗,透析治疗每周常需要12 h,透析时间长、花费高昂、营养需求多、并发症多,不仅病人自身丧失了很多劳动生产能力,而且给家人及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1]。因此,加强对尿毒症透析病人的护理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瘙痒症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晓  李亚洁 《护理研究》2004,18(10):1791-1793
介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瘙瘁症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与护理、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尿毒清颗粒+骨化三醇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4)和参照组(n=34)。参照组采用骨化三醇治疗,研究组采用尿毒清颗粒+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钙、磷,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钙较高,血清磷、血浆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与参照组的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尿毒清颗粒+骨化三醇治疗,能改善肾功能,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瘙痒症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春晓  李亚洁 《护理研究》2004,18(20):1791-1793
介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瘙痒症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与护理、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尿毒症脑病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病案1,张xx,男,68岁,患者自2002年8月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行血液透析(HD),使用GambroAK-95透析机,FreseniusF6透析器,血流量24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HD4h/次,超率3~5kg/次,3次/周。近一年每个月做血流透析滤过(HDF)1次,应用BaterTINA-1000透析机,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UP)又称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CKD-rP),简称尿毒症性瘙痒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率高达50%~90%[1].DOPPS研究显示,至今约42%的透析患者仍遭受着中至重度的瘙痒症困扰[2].UP是一个系统性病变而非单纯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干扰其睡眠和工作,也可带来皮肤感染、皮肤破损等症状,同时影响着透析的转归,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15%~17%[3-4].笔者对有关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90例,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取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红蛋白、血液透析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发现,试验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42.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龄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方法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军 《临床医学》2008,28(9):86-8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的预后效果及对策.方法 选择56例老年患者和38例非老年患者分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长远存活率、死亡原因和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心血管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透析过程中老年组患者的低血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病等并发症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心血管和感染并发症是提高老年血透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可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耿鹏军  王培勇 《临床医学》2012,32(5):108-109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33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33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事件14例(42.4%),脑血管意外10例(30.3%),肺部感染4例(12.1%),放弃治疗3例(9%),消化道出血2例(6%)。结论心血管事件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加用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方法治疗终末期尿毒症(SERD)及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HDF时采用置换液后稀释法,每次置换液量为8000ml,血流量为200ml-250ml/min,治疗病人共4例。 结果 经HDF治疗后自觉食欲增加,体力增强,睡眠状况好转,透析耐受性增高,皮肤搔痒症状减轻,心包积液减少直至消失,β2-微球蛋白的清除增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在充分透析基础上间断加用HDF能起到良好的治疗目的,对预防一些透析并发症发生,提高患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32例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比较血液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透析前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9.58±10.63) μmol/L,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33±10.81)μmol/L,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透析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的参考值为(13.54±4.49) μmol/L,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都要较正常同型半胱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明显清除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不能使其达到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铁蛋白(S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铁代谢情况,促进红细胞代谢,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105例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05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的临床情况和发生的并发症,并提示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方法及老年患者透析需要重视的问题。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1991年5月-2001年12月有462例患者在本院接受透析治疗,其中105例老年患者,男性66例,女性39例,占22.7%。年龄60-89岁,平均(68.49±3.8)岁。尿素氮23-55mmol/L,血肌  相似文献   

14.
姚海文  林竹 《山西临床医药》2009,(26):2008-20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CRP)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MHD患者,依据血透前CRP浓度分为正常CRP组和异常增高CRP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3个月,监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以及血液透析前后CR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MHD患者CRP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血透后较血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CRP浓度与EPO治疗剂量成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MHD患者CRP升高,提示存在炎症状态,炎症状态可致MHD患者EPO使用量增加,提示炎症状态是导致MHD患者对EPO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16.
杜纪红 《临床医学》2013,33(1):47-48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六盘水市水矿集团总医院治疗的尿毒症贫血患者,全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治疗情况和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6例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显效17例,占47.22%;有效15例,占41.67%;无效4例,占11.11%;总有效率达到88.89%.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红细胞压积也明显改善,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有4例患者发生轻微的血压升高,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Dialog)每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首次透析前、透析2个月(透析前、透析后),透析4个月时(透析前、透析后)的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30例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的Hs-CRP、IL-6、TNF-α、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2个月透析前、2个月透析后、4个月透析前及4个月透析后水平,P<0.05;首次血液透析前的Hb、Alb及转铁蛋白均显著低于其它各时间点,P<0.05;血液透析2个月后、4个月后的Hs-CRP、IL-6、TNF-α及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2个月前及血液透析4个月前;血液透析2个月后、4个月后的Hb、Alb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2个月前及4个月前水平,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改善尿毒症症状的有效方式,但血液透析将引发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整体护理。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表、自制依从性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抑郁量表(BDI)和McGill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对两组病人疗效、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91%,高于观察组的43.18%(P0.05);对照组依从良好率为79.55%,低于观察组的95.46%(P0.05);两组病人HAMA及BDI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整体护理较常规护理可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提高依从性、减少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素(rhEPO)联合左卡尼汀在尿毒症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肾性贫血MHD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以rhEPO治疗,研究组43例予以rhEPO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  相似文献   

20.
刘远战 《临床医学》2006,26(12):28-29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30例贫血和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另一组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改善效果。结果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及营养不良有改善作用,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旋卡尼汀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