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阐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11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81个碱基在内的286bp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并对经检测显示有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此扩增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其中利福平耐药株73株,非利福平耐药株11株,敏感株26株。结果 PCR—SSCP检测显示利福平耐药株中有47株有突变存在,经直接测序分析其中76.6%的菌株存在rpoB基因的单位点突变,主要集中在531位(61.1%)和526位(25.0%);联合突变发生率为23.4%。此外,经PCR—SSCP检测,11株非利福平耐药株中2株有突变存在,26株敏感株中1株有突变存在。经直接测序分析突变涉及位点为511位、526位和535位。结论 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发生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的主要原因,其中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检测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I肝)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ER—SSCP)法对9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35株,耐RFP或含耐RFP耐多药株56株)rpoB基因核心区域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所有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基因均无突变,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56株耐药株中53株发生突变,敏感性为94.6%(53/56),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ER—SSCP检测56株耐RFP分离株中,52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2.9%(52/56)。结论DNA序列分析对判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非常有价值。PER—SSCP可初步筛选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PCR-SSCP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方法:用比例法筛选出70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用PCR-SSCP方法检测菌株ropB基因突变,并与比例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70株耐利福平菌株中,单耐利福平菌株为12株,同时耐福平和异烟肼菌株为58株。扩增菌株rpoB基因,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opB基因突变率为91.43%(64/70),其中,耐多药菌株ropB基因突变率为91.38%(53/58),单耐利福平菌株ropB基因突变率为91.67%(11/12)。结论:用PCR-SSC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所用时间大幅缩短,检测出的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率高,但结核分枝杆菌表型耐药菌株,存在rpoB基因位点无突变的现象,是否存在其他耐药位点或耐药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农村结核病人中利福平(RIF)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为农村结核病防制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 以标准菌株H37Rv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对来自苏北2个县2001年的145株M.TB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17株。耐RIF或含RIF耐多药株28株)的rpoB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 农村RIF耐药或含RIF耐多药M.TB临床分离株中rpoB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平均为71.4%,所有受试117株敏感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与药敏试验结果对比PCR—SSCP试验的灵敏度为71.4%;其特异度为100%。结论 M.TB耐RIF与rpoB基因突变密切相关,PCR—SSCP方法可检出RIF耐药M.TB的rpoB基因突变。有助于M.TB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和耐药性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利福平耐药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15株结核分枝杆菌应用L-J药敏培养法,检测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根据rpoB基因序列设计包含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的扩增引物,PCR法进行扩增,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耐药决定区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对耐药株与非耐药株基因突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5株结核分枝杆菌经比例法药敏试验,RIF耐药株53株,占所有菌株的46.09%;53株RIF耐药株中39株rpoB基因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突变率为73.58%,突变位点包括531、526、522、516、513、511,最主要的突变位点集中在531位,引起氨基酸呈Ser531Gln、Ser531Leu、Ser531Trp 3种形式改变;RIF敏感株62株,其中有2株检测到rpoB基因的突变,敏感株与耐药株突变率经McNemar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岳阳地区rpoB基因变异与利福平耐药呈高度相关,rpoB基因最主要的突变位点位于531位和526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性的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结果50例耐RFP菌株中有45例PCR—SSCP条带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条带有明显差别,与药敏试验结果做对比,PCR—SSCP检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12例敏感菌株与H37Rv条带一致,35份肺结核病人痰标本,21份痰PCR扩增阳性,15份SSCP图谱与H37Rv图谱有差别,而且PCR—SSCP28份图谱与H37Rv有差别,阳性率为80%。结论PCR—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快速、简便、易行,有望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快速测定,并将成为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RFP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02例淮南矿区煤工尘肺并发结核患者中分离出M.tuberculosis菌株32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3.75%(14/32),53.13%(17/32)和31.25%(10/32);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53.13%(17/32),65.63%(21/32)和40.63%(13/32),其中多耐药株19例(59.38%),包括耐3种药物的11例(42.31%),耐2种药的8例(30.77%),单耐药株7例(26.92%),敏感株6例,耐药率81.25%。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的有7株(7/26,26.92%),与AST法的符合率为63.64%(7/11);2个基因突变的6株(6/26,23.08%),符合率为50.00%(4/8);单基因突变的8株(8/26,30.77%),符合率为57.14%(4/7)。结论PCR-SSCP技术适用于淮南矿区煤工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M.tuberculosis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将其与AST法联合应用,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淮南矿区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L型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株42株,其中利福平耐药株31株,敏感株11株,抽提临床分离株DNA和H37Rv标准菌株DNA,PCR法扩增rpoB基因,并应用全自动DNA测序仪对rpoB基因的突变集中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42株结核分枝杆菌L型中,31株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率93.55%(29/31),主要集中在531位点(51.61%,16/31)和526位点(32.26%,10/31)碱基置换突变,新发现516位点突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未见报道.11株敏感株未见rpoB基因单链构象异常.结论 高度保守的rpoB基因突变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L型利福平耐药的分子基础,其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的相关耐药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应用PCR方法对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及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中包含"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385bp)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DNA序列作为参比序列,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特征。结果 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及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均未检测到突变,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有36株检测到突变,突变率92.3%,且突变均位于RRDR区域内;突变位点为8个,共有8个突变类型;最常见的突变热点依次为531位点,该位点突变率为64.1%;526位点,其突变率为12.8%和516位点,其突变率为10.3%。结论 rpoB基因是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最相关基因,其中在RRDR内的531位点基因突变率最高,并可通过对rpoB基因的突变检测,对耐多药结核病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测定15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81个碱基的利福平抗药性决定区(RRDR),分析rpoB基因突变特点,并与绝对浓度法和MIC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66株耐药84株敏感,54株为耐多药菌株,rpoB基因突变涉及6个密码子12种突变基因型,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及突变形式分别为531位TCG突变为TYG,占60.6%,526位CAC突变为TAC、GAC,占22.7%.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焦磷酸检测法与绝对浓度法二者的符合率为92.7%,与MIC法的符合率为97.8%.结论 焦磷酸测序检测技术不仅是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利福平分子药敏检测方法,同时也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