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报告现状,搞好疫情管理。方法对我院实行网络直报前后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行网络直报前共报告传染病11种,127倒,报告时限〈24小时,网络直报后共报告传染病10种,263例,报告时限〈2小时。结论网络直报后责任人的报告意识增强,比网络直报前传染病报告增加136例,增长107.09%,报告时速增快,为早期进行疫情监测分析,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于2004年正式启用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此系统经过近2年运行,直报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街道卫生院共计355个。传染病直报网络的建成,疫情报告时效性全面提高,给传染病防制工作带来了便利。为掌握网络疫情报告质量,评价网络直报及时性,对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海盐县于2005年将全县所有乡镇以上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由报告卡邮寄改为传染病网络直报。为了解实行网络直报后海盐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海盐县2005—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2007年句容市丙类传染病网络直报现状,探讨提高疫情监测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对网络直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丙类传染病报告病种、报告发病例数都较少,疫情数据难以反映其发病情况和危害程度,丙类传染病的依法报告、分析与监测工作亟需加强.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医务人员丙类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和法制教育,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丙类传染病报告、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小仙  李芳  褚国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65-2767
[目的]评价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以下简称网络直报)质量,探讨影响网络直报质量的因素,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南昌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信息,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结果]网络直报率除22所专业防制所(站)为68.18%,其余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为99.46%;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占总报告数的87.12%;与2005年比较,2006年报告及时率上升20.55%(x2=1 251.59,P<0.000 0),审核及时率上升14.95%(x2=1 021.76,P<0.000 0);两年传染病报告填报时同均存在逻辑错误. [结论]南昌市网络直报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有待全面加强.运用ISO9000核心概念-过程方法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将有效地提升网络直报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1日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式启动,使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沈阳市于洪区实施了科学的管理,使传染病网络直报从不同层面得以明显改善,报告质量逐步提升,确保了网络报告系统高效、稳定、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情况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比较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2001~2003年石家庄数据作为网络直报前数据,与2004年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网络直报后,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平均报告时间由12.4d减少到36d,其中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间分别为3.1d和5.1d。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有所增加;各级疾控机构审核报告卡的时间由10d减少到0.52d。结论网络直报极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瞿志钢 《职业与健康》2006,22(7):523-524
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传染病个案报告的网络直报,使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达到实时直报,减少上报的中间环节,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从天宁区2004年疫情网络直报运行的情况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按时实施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审核和督导中发现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对属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0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做出全面评价,分析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找出对策,从而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株洲市实施网络直报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质量状况,分析评价网络直报效果。方法对全市173家乡镇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调查,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173家,完成网络直报54家,占31.21%,而乡镇级直报仅占1.15%,网络报告质量2006年比2005年、2004年明显提高(P<0.01)。结论株洲市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到乡镇一级的医院,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法定传染病的网络直报为疾病控制提供了技术平台,为了解浙江省基层传染病防制人员对网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数据分析利用能力,为进一步完善网报系统功能,2006年10月对全省基层CDC中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对象与方法1对象全省11个地市级CDC及其所辖区县级CDC中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相关人员,包括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管理人员和传染病防制工作人员。2内容统一制作调查问卷表,内容有基本情况、统计分析能力、网报认知及利用、网报数据利用和需求等方面。3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表,对基层CDC中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管理人员和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人员现场调查。4资料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并用SPSS13.0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484人,其中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119名,传染病防制人员354名,医院行政科室(医务处)人员7名,医院感染控制人员4名。被调查者中男性286名,女性198名,性别比1.44:1;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34.4岁。2网报信息利用情况2.1网报数据分析利用曾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数据导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