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会阴切开阴道分娩中不同缝线及缝合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缝线及缝合方法 对会阴切口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分别对564例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粘膜层间断缝合肌层,皮内缘连续缝合的产妇(观察组)和用羊肠线间断缝合粘膜层及肌层,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的产妇(对照组)进行抽样研究.比较两组切口感染情况、产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563例,占99.82%,感染1例,感染率为0.18%,产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5天.对照组甲级愈合552例,占97.87%,1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13%,产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5天.结论 观察组方法 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非污染手术切口,观察组98例,进行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对照组82例,进行传统丝线单纯间断缝合。结果:观察组98例,甲级愈合率98.98%,乙级愈合率1.02%,无丙级愈合;对照组82例,甲级愈合率86.58%,乙级愈合率10.98%,丙级愈合率2.44%。结论: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具有损伤小,愈合快,术后切口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相同的人分别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间断缝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组有3例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丝线间断缝合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可吸收缝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对于愈合后切口的美观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下腹部开腹手术共200例,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实验组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采用普通1号丝线间断缝合腹部皮肤切口。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尸〈0.01)。结论华利康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口愈合好,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肥胖患者腹壁纵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以腹壁皮下脂肪厚度〉2.0cm作为肥胖的标准,将20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腹壁纵切口皮肤、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切口缝合时间、甲级愈合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切口甲级愈合明显提高(P〈0.01)。术后病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肥胖患者腹壁纵切口皮肤、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明显优于传统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浅谈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剖宫产18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1月,本院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华陀牌可吸收外科缝线行剖宫产腹部切口缝合,现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剖宫产(无论是纵切口或横切口)腹部切口全层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180例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在妇科手术中进行皮内缝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50例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观察组),另50例采用普通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层(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拆线时间及术后6个月瘢痕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无感染伤口,无缝线反应;对照组:甲级愈合45例,乙级愈合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切口拆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切口瘢痕,观察组50例切口呈直线状,瘢痕细微,瘢痕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用于妇科手术皮内缝合,组织相容性好,无缝线反应,切口愈合快,可提早拆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以其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损伤小、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且瘢痕小,深受广大产科工作者和孕产妇的喜爱。切口缝线异物反应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将腹壁丝线3针间断褥式缝合和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作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存在会阴侧切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缘连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法。观察并比较2组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感染率为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愈合良好,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处理腹部手术切口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152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对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丝线缝合术对腹部行切口处理,观察组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对切口处理,观察两组患者腹部切口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换在切口缝合时间、甲级愈合率以及痛觉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处理,有助于减轻对皮肤切口的创伤,缩短愈合时间,保证皮肤美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对产妇伤口愈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产妇行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会阴侧切内皮缝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及会阴切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坐起哺乳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间断性分层缝合术相比,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可显著提高产妇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缩短了哺乳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极大的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56例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的妇产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60例采用普通缝合线缝合的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感染率、切口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瘢痕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切口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呈直线较对照组的"蚯蚓状"或"蜈蚣样状"瘢痕对皮肤完整性的影响小,且美观。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手术、会阴侧切及会阴撕裂伤的缝合中,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利于切口愈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瘢痕较小,对患者的皮肤美观影响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琳 《中国医药》2013,8(7):971-972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缝合方法应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切口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120例,完全随机分为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各60例,双层缝合组采用第一层连续缝合联合第二层连续褥式缝合,单层缝合组采用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法,对2组患者手术失血量、盆腹腔粘连、拆线时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产妇对伤口愈合情况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重度粘连发生率分别为6.7%(4/60)和25.0% (15/60),腹壁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6.7%(10/60)和43.4% (26/60),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拆线时切口愈合方面,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层缝合组满意度83.3% (50/60)明显优于单层缝合组66.7% (40/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缝合方法可降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种会阴切口缝合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一种更合适的缝合方法。方法随机将3123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分别采取分层连续法、传统法和分层间断+皮内连续缝合法3种方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伤口愈合率和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线结反应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成线分层连续缝合会阴切口,疼痛轻,无线结反应,恢复快,线状愈合,美观,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产后性生活满意度高,更适合用于会阴切口的缝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会阴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术在会阴缝合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足月自然分娩,符合研究条件的产妇300例,根据缝合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缝合术,观察组使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记录伤口硬结、红肿、疼痛感觉、伤口愈合和住院天数等情况,评价两种缝合术的优劣。结果观察组局部硬结2例,伤口红肿1例;无痛、轻微痛、中度痛和重度痛分别有3、136、11和0例;伤后愈合甲级147例,乙级3例,丙级0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会阴缝合术,皮内连续缝合术可以减少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分娩产妇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利于产妇的伤口愈合,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笔者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吸收线组和非吸收线组,每组60例。可吸收线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非吸收线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结果可吸收线组中的甲级愈合率为95.00%,非吸收线组的甲级愈合率为86.67%,可吸收线组高于非吸收线组(χ2=5.186,P<0.05)。拆线后7 d,可吸收线组中7个过早吸收的位点出现较为明显的对合处凹陷,余均获得良好恢复;非吸收线组中22例患者的针眼存在较为明显的凹陷未恢复平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查见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结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可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非吸收线,但意义在于可为种植手术缝线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预防性减张缝合技术(PTS)对影响高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总计100例60岁以上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的高龄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腹水。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预防性减张缝合组(PTS组)及对照组(按标准方法缝合腹壁,nonPTS组)。收集的数据包括切开裂口、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皮下积血、局部皮肤坏死。结果PTS组与nonPTS组中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皮下积血的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局部皮肤坏死并发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PTS对预防高龄患者腹部切口裂开、切口疝是非常有效的,且提高了切口愈合质量,但应注重缝合技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共6298例妇科、产科下腹部手术病例,对70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对照组36例(为改良缝合方法),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以清创4~6d,且体温正常3d后予以二次缝合,术后第10天拆线;研究组34例(采用中西医方法处理切口),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清创1d后,在腹部切口内填充碘甘油与白糖,切口外覆盖双柏散中药粉。结果对照组15d后的痊愈率83.3%;研究组7d后腹部伤口获得痊愈率41.1%,14d伤口获得总痊愈率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效果优于改良缝合法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并分析Ethicon两种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髌骨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抗菌薇乔(VICRYL PLUS)组和普迪思(PDSII)组,均进行髌骨骨折环形缝扎术。结果 术后120例得到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3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较术前关节疼痛NRS评分改善值有统计学意义。抗菌薇乔组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普迪思(PDSII)组出现2例切口延迟愈合。两组患者疗效按Bostman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2.42%、90.74%。结论 可吸收线环扎法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两种缝线对于骨折愈合均安全有效。抗菌薇乔(VICRYL PLUS)由于其特性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