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成功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4-01~2001-12,应用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影响游离组织瓣成活因素很多,本文结合我科26例游离皮瓣移植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最大者68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46岁。舌癌8例,颊癌5例,口底癌4例,牙龈癌4例,腭癌2例,其他3例;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为鳞状细胞癌(19/23,82.6%)。供区有胸大肌皮瓣,腹直肌皮瓣,前臂皮瓣,腓骨肌瓣。受区吻合的血管:颌外动脉19例,甲状腺上动脉7例;颈外静脉15例,面总静脉4例,面前静脉4例,颈内静脉3例。 2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成功60例,治疗成功率为93.75%,且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外形、面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其中使用前臂皮瓣的患者18例、腓骨复合组织瓣患者12例、股前外侧皮瓣患者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治疗成功率。结果不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功率均较高,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疗效较高,其中前臂皮瓣属于首选方式,股前外侧皮瓣的成功率较高,但是通常只应用于大范围的缺损。  相似文献   

4.
前臂皮瓣游离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至2005年间,应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共5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颌面手术因肿瘤切除或因外伤等原因常会造成软硬组织的缺损,如不能予以及时修复,将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影响,严重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所以,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关注的难点和重点。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成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常用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33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运用常用的13类组织瓣进行修复。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13例中1例前臂皮瓣坏死,带蒂皮瓣283例中部分坏死7例,肋骨、髂骨移植共34例,髂骨部分坏死1例;其余各类组织瓣(共321例)全部成活。结论区别应用不同组织瓣进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可较好恢复患者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形态,能够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日趋成熟,多种游离皮瓣及带蒂皮瓣修复口腔及颌面部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我科自1996-06~2003-10应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86例,现将相关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颏下岛状瓣是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优点较多。自1993年Niarrin等^[1]报道以来,国内外学在颏下岛状瓣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科1994年7月至2002年11月,共用颏下岛状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8例,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对8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8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8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均抢救成功,不存在死亡病例。手术结束后,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经多次换药以及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且面部外形及生理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程度对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应尽早缝合患者的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浩溟  李建国  魏巍 《中国医药》2012,7(9):1162-1163
目的 观察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施行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117例患者(135眼),随访6~12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 所有117例(135眼)术后观察6~12个月,其中术后Ⅰ级93眼,占68.9%;Ⅱ级34眼,占25.2%;Ⅲ级5眼,占3.7%;Ⅳ级3眼,占2.2%.复发率为2.2% (3/13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角巩膜溃疡、睑球粘连、复视等并发症.结论 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好,复发率低、美观、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56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B组患者采用前臂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清晰度、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与治疗后供区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清晰度评分[(3.16±0.79)vs.(3.12±0.83)]与吞咽功能评分[(2.65±0.56) vs.(2.59±0.6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外貌、娱乐、活力、吞咽、咀嚼、语言、肩功能、味觉、唾液、情绪、焦虑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疤痕组织增生(0)与永久性功能缺陷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25.00%,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瘙痒(10.71%)、色素沉着(53.57%)与暂时性功能缺陷发生率(7.14%)显著性低于B组(50.00%,96.43%,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显著,供区状态良好,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取本院52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处理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同时期骨折复位与软组织清创相对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处骨折患者需进行颅内压检测,依患者情况进行治疗,采用同时期骨折复位与软组织清创相对进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口腔颌面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口腔颌面血管畸形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组30例,Ⅱ组30例,Ⅲ组30例,Ⅰ组以CDU引导行PYM注射微创治疗,Ⅱ组以DSA介导行SAE微创治疗,Ⅲ组为SAE与PYM行联合微创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Ⅲ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分别高于Ⅰ、Ⅱ组的70.0%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SAE与PYM行联合微创技术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畸形,安全有效,治疗程度简单,能有效降低组织创伤,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主要是总结了对我院收治的159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方法 颌面部外伤主要是由事故和意外伤害所致,不当的护理操作不仅会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颜面部的永久性残疾,而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是从紧急情况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等方面来总结.结果 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痊愈145例,好转14例.结论 通过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有助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损伤相关因素,探讨其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2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与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特点、骨折部位等的关系,总结其救治方法。结果:口腔颌面损伤中男性多于女性,20~45岁为主要发病人群,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交通事故是主要的致伤原因;通过及时的纠正,202例患者中,治愈19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死亡1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治愈率为96.53%。结论:口腔颌面损伤可由多种损伤造成,其中以车祸为主,而且男性多于女性,损伤可导致多处骨折,其中以下颌骨骨折为主;尽早进行相应的救治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颌面解剖结构,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面部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2 6 0例 ,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用地塞米松 5 mg/ ml,配平阳霉素 8m g,加 2 %利多卡因 4 ml,按体表瘤体面积每 1cm× 1cm注射 1ml混合液计算计量 ,进行瘤体内注射。每隔 10天注射 1次 ,3~ 5次为一疗程 ,未愈者可重复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经半年至两年的随访 ,治愈 2 0 3例 (78.1% ) ,基本治愈 4 1例 (15 .8% ) ,好转 16例 (6 .1% ) ,有效率10 0 %。结论 :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口腔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具有疗程短 ,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提高安全性。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局部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31例,7~14d注射1次,3~5次为1疗程。行疗效观察。结果 31例患者治愈14例(45.16%),基本治愈11例(35.49%),有效6例(19.35%),治愈和基本治愈25例占80.65%。随访观察均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及安全性满意,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保留了患者的容貌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皮瓣修复,统计术后皮瓣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应用软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缺损100例,成功95例,成功率为95%。结论采用不同软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物在游离皮瓣移植术预防血管危象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共有105例患者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观察组给予红花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移植区皮肤颜色、温度、肿胀出血情况、毛细血管回充盈情况及吻合区血管通畅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凝血四项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时间点凝血四项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血液流变学参数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液流变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9/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4/6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8%(31/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移植术成功率,对于预防血管危象和不良反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