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明确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合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8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1:1配对后,感染组78例、非感染组78例,共156例患者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旺虎  王贵荣 《天津医药》2004,32(5):264-26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30%~50%,有效降低门静脉压从而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应用消心痛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内镜治疗的345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2组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评分显示,研究组、对照组2组间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69,P=0.062)。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2组间血清N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3.418,P=0.047)、(t=2.059,P=0.025)、(t=0.309,P=0.793)。2组间腹腔积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94,P=0.000)。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血清Na+浓度、ALB、腹腔积液程度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Na+、血浆白蛋白ALB、中-大量腹腔积液、重度静脉曲张是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一般出血量大,多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甚至诱发肝性脑病,是目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的发病率高,一般可达20%~60%,并且医疗费用支出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旧J。为了对该病患者的死亡有效预防并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本研究对过去3年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诱发或者影响EVB致死因素,并对近期患者进行死亡预测,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5,(8):586-589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再出血情况分成再出血组(A组,n=57)和对照组(B组,n=69)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比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因素上的差异,并针对差异显著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VB患者再出血的发生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性,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凝血酶原时间等呈正相关性。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过长、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加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均为导致EGVB患者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以红色征最为突出,医师需对此类患者重点留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VB患者85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3)采取常规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n=4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EVL,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再出血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再出血总发生率为4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两组HVPG、RBC、Hb、ALT及AST水平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VL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EVB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其特点为出血量较大、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其根本原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因此,寻找诱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重要的护理问题。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5例,现对其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0年5月~2001年3月 ,应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对1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 ,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11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男8例 ,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53岁 ,其中2例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而紧急手术。5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经胃镜检查时证实。1例为胃底静脉曲张反复出血 ,经治疗后出血停止再作套扎。女性3例 ,年龄47~68岁 ,平均年龄58岁 ,均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行紧急套扎术。11例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如下 :重度曲张2例 ,中度曲张9…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破裂出血,降低再出血的复发率,减少病死率。方法通过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发因素,针对不同诱因采取预防性护理。结果根据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培养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了其医从性,降低了再出血的复发率。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对于降低再出血的复发率、减少病死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2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52例患者经临床和护理,临床治愈32例,好转1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4例,总有效率88.5%。结论对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取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再次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与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以评价FibroScan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231例行胃镜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LSM)得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别为119、31、81例,分别作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LSM平均值分别是(17.04±11.73)kPa、(22.63±18.70)kPa、(29.20±19.14)kPa。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 P<0.01);组间两两比较,轻、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ibroScan检测可以用来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分别含145例和205例。入院治疗后收集数据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SBP史与糖尿病史、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总蛋白、腹水时间、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红素、重要生化及凝血指标等因素。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腹水总蛋白、既往SBP史(38vs.12)、血清总胆红素[(45.2±16.1)μmol/LVS.(33.6±11.5)μmol/L]、消化道出血(56vs.31)、糖尿病史、腹水时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水总蛋白等因素与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有很高的相关性,临床上应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胃镜下表现,以及他们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转氨酶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流速、瘀血指数和脾静脉流速、瘀血指数以及曲张静脉的直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均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著相关,但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只有曲张静脉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结论曲张静脉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LEV)出血的预后因素。方法 将 41例LEV出血病人分为好转组 (15例 )和死亡组 (2 6例 ) ,分别比较child pugh分级 ,实验参数 [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因子、血小板计数 (BPC) ],B超脾大小 (厚度及斜径 ) ,年龄及病程 ,呕血次数及出血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PT、BPC、child pugh分级、年龄、出血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5、<0 0 5、<0 0 2、<0 0 2、<0 0 1。结论 PT、child pugh分级、年龄与食管静脉曲张 (EV)出血的预后呈正相关 ,BPC、出血间隔时间、年龄与EV出血的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45-144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晚期肝病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组病例包括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病人,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分为已出血组(n=58)和未出血组(n=70),于0个月时测定相关指标.计算MELD值,同时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的再出血情况。结果:出血组的INR、血清肌酐、总胆红素以及得出的MEID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1)。在随访的3个月和6个月,出血组发生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分别为27.6%vs14.3%,39.7%vs20%。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随着MELD评分等级的升高,新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人数比例增加,尤以高MELD评分组(≥25分)出血率最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与评估。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我院的肝硬化31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20例(64.5%),无静脉曲张者11例(35.5%),入院时行胃镜直视和腹部超声检查,并除外已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或皮圈结扎治疗者。记录外周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长径及门静脉宽度、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并按Child-Pugh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和脾脏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042和0.024),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问、Child-Pugh值及超声下门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141、0.952、0.095、0.088和0.124);与无静脉曲张患者相比较,血小板计数〈60000个/mm^3判断食管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为80%,脾脏长径〉150mm判断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92.9%。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脾脏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7.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8-2439
目的:探讨B超预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肝门静脉管径≥1.6 cm、脾静脉管径≥1.1 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7 d。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的止血时间与输血量分别为(21.56±3.12)h和(243.59±45.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24±5.33)h和(529.45±92.45)mL(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ALT与AST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2015年5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47.44±6.44)个月与97.0%,而对照组分别为(34.98±5.29)个月与89.0%,治疗组比对照组要更优(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能发挥更好的止血效果,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肌少症病人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病人共215例,采集人口学信息、血清学指标、病因、肝硬化相关并发症、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等临床资料;同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包括优势手握力、步速、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上臂肌围(AMC)、小腿围]。应用依莱达临床影像分析系统(RADinfo systems)分析采集第3腰椎(L3)平面CT影像信息,并计算L3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以L3-SMI<50 cm2/m2(男性)或<39 cm2/m2(女性)为诊断标准评估肌少症,将病人分为肌少症组和无肌少症组,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肝硬化合并肌少症病人的发生率为68.3%;两组病人在年龄、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MELD低危(≤14分)、MELD高危(>18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营养评分、...  相似文献   

20.
加倍与常规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加倍与常规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 4 3例次 (男性 2 8例次 ,女性 15例次 ) ,年龄 5 6a±s 14a。分常规剂量 (10 0μg ,iv ,继以 2 5 μg·h- 1静脉滴注维持 )组 33例次 ,加倍剂量 (10 0 μg ,iv ,继以 5 0 μg·h- 1静脉滴注维持 )组 10例次。结果 :加倍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止血率分别为 90 % (9/ 10 ) ,76 % (2 5 / 33) ,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其中 5例次应用常规剂量无效者改用加倍剂量后出血得到控制。肝功能分级与奥曲肽的止血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奥曲肽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常规剂量无效者改用加倍剂量仍可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