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法与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广饶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列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矫正率分别为95.7%、84.2%;两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AF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的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采用AF撑开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椎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AF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后期容易引起驼背畸形,腰背部顽固性疼痛,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截骨矫正畸形和椎管减压。本科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46例,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两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伤椎两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且为单个椎体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固定治疗组(27例)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组(35例),随访收集其疼痛缓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的相关资料.结果 经伤椎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65~190 (115.3±45.4) min,出血量为250~950 (460.5:105.4)mL;跨伤椎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55~160 (95.5±31.3) min,出血量130~600 (380.6±91.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两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术后3天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的维持经伤椎固定组要优于跨伤椎固定组.结论 经伤椎两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1例,根据固定节段不同,全部病例可分为跨伤椎固定组和经伤椎固定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自身成角。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9、0.08);术后早期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自身成角方面,经伤椎固定组明显优于跨伤椎固定组(P值分别为0.02、0.03);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自身成角方面,经伤椎固定组明显优于跨伤椎固定组(P值分别为0.001、0.02)。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可显著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复位效果,增加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减少复位丢失、后凸畸形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脊柱后凸Cobb's角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73±14.16)min、术中出血量(195.62±31.74)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05.38±16.27)min、术中出血量(259.35±41.37)m L。观察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给予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去实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7例(A组),行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7例(B组),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矢状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48周两组间患者矢状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随访时行腰痛治疗结果评分(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行之有效,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健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76-17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给予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骨折锥前缘高度、Cobb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骨折锥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锥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与传统治疗方法相近,但远期疗效及稳定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伤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单节段经伤椎固定复位术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析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观察本术式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51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76 ml。随访6-27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均无严重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及断裂。结论单节段经伤椎固定复位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 Cobb角近期随访未发现明显矫正度丢失,且有出血少,用时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诊的47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丢失率、复位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为(116.83±17.92)ml,手术时间为(83.83±15.92)min,受伤脊椎椎体复位率为(85.62±11.04)%,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6.83±7.92)%;术后神经恢复情况评估:A级0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2例。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脊柱高度和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意义。方法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38例,了解术后内固定及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6~24个月随访。术后0周至末次随访时R值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2~4级提高。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植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时间);手术前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结果两组术后5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5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5±1.6)、(3.6±1.3)、(1.5±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8)、(4.8±2.4)、(3.2±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本组术前, Cobb角均小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92.15±3.61)%高于对照组的(87.84±5.12)%, Cobb角(7.2±2.1)°小于对照组的(8.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7.5±10.2)ml少于对照组的(234.1±23.8)ml,手术时间(80.3±18.4)min和术中X线暴露时间(153.6±10.8)s长于对照组的(65.3±12.5)min、(53.8±1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量少,疼痛轻,骨折愈合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手术后伤椎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可更稳定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晓明  徐宏光  刘平  王弘 《安徽医药》2016,20(9):1683-1686
目的 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0.05),且良好维持,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B组术后ODI评分优于A组。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A组缩短。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小切口微创后路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技术。结果12例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椎弓根钉棒位置良好,无高度丢失、无松动、失效、断钉。结论胸腰椎骨折可选择后路小切口术式行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内固定,重建生理前突,手术切口小、美观、出血少、创伤反应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该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与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术后矢状面指数、术后凸Cobb’s角度指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术后矢状面指数、后凸Cobb’s角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手术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术后即可下地活动,并且较少并发症,中长期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