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种术式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子宫全切术和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48岁子宫肌瘤患者125例,76例行子宫全切术(全切组),4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组),于术前、术后1、3、6、12、24个月测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采用非等距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方法,评价性激素变化趋势。随访1—24个月,记录更年期症状发生的时间,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E2、FSH和LH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术后1个月E2下降,FSH和LH升高,手术3个月有向术前水平恢复的趋势,但均未达到术前水平。两组性激素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组间效应差异显著(P〈0.01),时间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1)。剔除组24个月内更年期累计发生率曲线低于全切组,LogRank检验χ^2=9.646,P=0.002。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程度小于子宫全切术,且可延缓更年期症状发生的时间,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子宫肌瘤剔除组(59例)、子宫全切组(21例)和子宫次全切组(20例),分别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术。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卵巢功能。结果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后1个月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分别与子宫全切组及子宫次全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术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症状缓解及肌瘤复发率,以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8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定期随访、随访资料完整的190例围绝经期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的症状缓解率、复发肌瘤大小、复发时间、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术后复发情况、复发后相关治疗措施。结果围绝经期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率为90.00%,部分缓解率为4.21%,未缓解率为5.79%。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为22.63%,复发以小肌瘤(〈2cm)为主,再次手术率为2.33%。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围绝经期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高,复发以小肌瘤为主,复发患者以随访观察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再次手术率低,其手术方式可首选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4.
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肌瘤的绝经过渡期女性128例,根据术式分为A组(子宫全切术)51例,B组(子宫次全切术)42例,C组(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取血,用放免法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观察内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A、B、C三组均表现为FSH和LH升高,E2下降,不同测试点上异显著(P〈0.01),但以A、B两组变化幅度更大(P〈0.01)。测量前后和手术方式存在交互作用,各组FSH、LH和E2的变化趋势不平行(P〈0.01)。结论术式对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程度依次是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尽可能选择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小限度保留内分泌功能的术式,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月经周期规则、卵巢正常、手术方式不同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性激素(FSH、E2)水平,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结果:术后2周子宫全切组及次全切组患者E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E2,FS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全切组与次全切组相比,E2、FSH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切除会引起卵巢功能暂时性下降,可于术后逐渐恢复,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术中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美秀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97-1898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妊娠晚期合并子宫肌瘤68例,并按肌瘤大小、肌瘤类型进行分组,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7例,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与单纯剖宫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宫体肌瘤组手术时间较妊娠合并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浆膜下肌瘤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需尽早明确诊断,并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情况以决定分娩方式和术中处理方法。对肌瘤直径〉8cm、子宫下段肌瘤、宫颈部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的处理应谨慎。  相似文献   

7.
阴式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医药》2009,4(3):227-228
目的评价阴式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探讨各术式的临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0例为阴式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2例为开腹组。对2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大小、术后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肌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康复早于开腹组。结论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效果相同、并发症少、恢复快、创伤轻的优点;而多发肌瘤、巨大或剔除后又复发的肌瘤首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和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术后7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组E2、FSH手术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手术前后E2、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肌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来决定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经阴道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79例具有子宫肌瘤剔除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37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 阴式组比腹式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肛门排气早(P〈0.05),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手术副作用轻、患者损伤小、康复快。该手术无需昂贵的设备,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107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1(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2例、观察组2(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保留双附件)67例,观察组3(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18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1术前、术后8周及术后24周性激素FSH、LH、E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术后8周FSH、LH、E2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FSH、LH、E2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FSH、LH出现升高,E2出现下降;观察组3术后8周FSH、LH、E2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FSH、LH、E2与术前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FSH、LH出现升高,E2出现下降;三组术后一年内出现围绝经症状比例分别为9.1%、23.9%、83.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观察组3最高。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全宫切除、次全宫切除、肌瘤剔除术后卵巢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312例因子宫肌瘤行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性激素FSH、LH、E2值。结果与术前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全宫切除、次全宫切除组年龄在40~45岁的患者术后3个月E2明显下降,FSH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全宫切除、次全宫切除组年龄在46~50岁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中各种激素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E2明显下降,FSH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于46~50岁的绝经过渡期患者,近期卵巢的功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慎重选择术式,尽可能保留卵巢血供,维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法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86-18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子宫切除保留附件术,观察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雌二醇(E2)和促卵泡激素(FSH)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和子宫对妇女的内分泌影响较大,术中应尽量保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6%)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P、FSH、LH以及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血清P、FSH、LH以及E2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用米非司酮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泡期、黄体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卵泡期(A组)和黄体期(B组)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术前卵巢囊肿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前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高于A组,阻力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A患者手术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后FSH、LH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期卵巢血流丰富,手术出血较多,止血难度较大,对术后卵巢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卵巢囊肿剥除最好选择卵泡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张美芳 《黑龙江医药》2013,(6):1117-1119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妇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4.514,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7.264, 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6.754,P〈0.01;x2=15.274, 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相似文献   

17.
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2月于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妇科病区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43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年龄35~42岁,平均3±72.18岁。次全子宫切除患者23例,年龄33~42岁,平均年龄3±72.84岁。在患者术后3年即2006年1~2月测定性激素FSH、LH、E2值,并选择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阴道炎症患者测定其性激素FSH、LH、E2值15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手术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结果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之间相比,术后3年FSH、LH、E2值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3年和对照组FSH、LH、E2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对照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0%、21.7%、6.67%,三组两两比较,全子宫切除患者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3年患者卵巢功能较正常有所减退,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两组间并无差异,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年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余丹 《中国药业》2014,(5):73-75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9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疗效、贫血状况、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贫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等激素水平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