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肿瘤患者因骨髓抑制入院后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药学监护过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自身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患者入院后的用药记录,对疑似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重整,并采用药品不良反应判断表进行评分,推断出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是导致该患者本次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对该类患者使用药物提出有效建议,在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可行的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常见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复杂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信息支持。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肺癌合并肺曲霉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以血药浓度监测作为技术支持,文献复习作为信息支持,分析导致血药浓度波动的原因。结果临床药师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患者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麝香保心丸可引起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降低。结论多种中药可能会影响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其饮食和药物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查房及用药干预对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两组,5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临床药师查房(观察组).对比两组住院患者的中药制剂涉及种类、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总发生率.结果 100例住院患者使用的中药制剂包括理血剂、补益剂、祛湿剂、解表剂、祛痰剂、清热剂、开窍剂,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包括注射剂输液速度、配伍禁忌、温度影响、药物选择不当以及存储不当,观察组住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临床药师查房及用药干预有助于合理、规范使用中药制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药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却并不少见,其中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肌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兴奋性功能发生异常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病症,严重的患者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对于中药导致的心律失常不能轻视,应严格分析其致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案,对于此类疾病重在预防,其中药师防治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强化中药对症、配伍、煎煮、炮制和辨证等环节的管理力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关注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中药注射液的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举例说明引起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如何预防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中药注射剂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热原量的影响、输液速度的影响、输液温度的影响均会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另外,中药的选材、炮制、制备工艺、运输储存不当均可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改善,确保安全用药,更好发挥传统医药作用。  相似文献   

7.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多是误诊、漏诊或治疗不当。药师如能对哮喘患者适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等药学服务干预,可纠正用药不当、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及临床药师参与抗癫痫治疗的实践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中药粉末致治疗失败的儿童癫痫患者的治疗过程,采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测定中药粉末中含有的化学药成分、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对患儿长期用药进行指导。结果:TDM示中药粉末中含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三种化学药成分,且三种成分均未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是癫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儿童用药特点,制定了以拉莫三嗪逐渐替换中药粉末的治疗方案,对出院后长期用药进行宣教,随访效果良好。结论:TDM为儿童癫痫临床治疗及个体化给药提供了有效的证据,是临床药师参与抗癫痫治疗及药学监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因其具有广谱、高效性,故受到临床医生的喜欢,但其本身本身固有的毒副作用,若应用不当,就会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其,主要表现在缓慢型心律失常,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现将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胺碘酮过量致心脏毒性共1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乌头类中药临床中毒事件,分析乌头类中药中毒的主要反应并进行原因分析,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治疗的50例乌头类中药临床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和中毒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乌头类中药中毒的反应症状以及原因进行整合分析。结果:50例患者乌头类中药临床中毒的主要反应是心悸、胸闷、心律失常、头晕、全身麻木、恶心呕吐以及神志不清等。患者出现乌头类中药临床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剂量的不适合、药物配伍不科学、药物制剂方法不正确、药物炮制煎煮方法不合理以及患者体质的不适应。50例患者药物中毒后经过科学治疗得到了明显缓解。结论:乌头类中药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中毒反应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与治疗质量,药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乌头类中药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当加强用药的监督管理,选用优质的乌头类中药原材料,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注重药物的科学合理配伍、炮制与煎煮,全面考察患者的不适应症,防止临床中毒事故,提高乌头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收治的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经过精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控制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目前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法和经验,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有效防治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提供选方依据和思路。通过检索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对中医药防治骨髓抑制的方药和治法及其临床疗效进行综述。结果显示,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法主要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包括经方验方治疗、自拟方辩证施治及中成药治疗,灸法是最常用的外治法,内治法和外治法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初步阐释。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其有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等尚不明确,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对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对照组70例,根据辨证分型随证加减;西药对照组70例,采用氟哌啶醇、硫必利治疗;针药治疗组70例,除中药口服外配合针刺治疗,基本取穴:太冲、行间。结果1个疗程后,3组YGT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针药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针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说明针药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能显著减少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改善Ts患儿的病情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87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军  文书奎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2,21(13):64-6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高悦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77-178,184
目的分析及讨论中成药退药原因。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2月中成药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因不良反应、禁忌证、大处方、重复用药等多种原因退药,占门诊总处方量的0.22%.针对各项退药原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论医院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减少退药发生,保证用药安全,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0+22-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痨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二氢吡啶类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服用二氢吡啶类后出现心律失常病例17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服硝本地平缓释片11例,苯磺酸存旋氨氯地平6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1例,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4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例,年龄分布52岁~67岁。结论二氢吡啶类长期服用后有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社区医师及基层医师在诊治过程中要详细询问病史,思维要全面,除了考虑基础疾病的本身病变过程外,还要考虑所用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传统中医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