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以及对TACE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7例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YKL-40水平,同时对54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术患者随访,并于术后1月复测YKL-40水平。结果初诊HCC患者YKL-40平均水平为(331.4±126.8)pg/ml,高于健康人群(184.0±83.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YKL-40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有无癌栓、AFP水平无关(P>0.05)。 TACE术后YKL-40平均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术后YKL-40≥331.4 pg/ml组总体生存时间短于术后YKL-40<331.4 pg/ml组(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术后YKL-40≥331.4 pg/ml是影响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YKL-40在HCC患者中高表达,动态监测YKL-40可以用于了解TACE术后患者疾病转归,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同期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肝硬化组,门诊体检健康人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检测TACE治疗前1 d及术后28 d的血清VEGF,分析VEGF水平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甲胎蛋白( AFP)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的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AFP均无明显相关( P >0.05)。肝癌患者TACE术后28 d VEGF水平明显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按TACE治疗疗效分为:疗效较好组26例与疗效较差组14例,疗效较差组术后28 d血清VEGF水平高于疗效较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率与术后肿瘤病灶碘油存积情况呈负相关( r =-0.721, P <0.05)。结论肝癌患者TACE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以反映患者TACE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癌患者资料,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65例,术前未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65例。比较术后1、2、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变化,评价可切除肝癌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作用。结果1、3年复发率两组无差异,2年复发率TACE组为31.2%,对照组为59.2%,TAC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TACE组为54.1%,对照组为32.3%,TAC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严格掌握条件选择性TACE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超选择性TACE。治疗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给予艾迪注射液80 ml加0.9%氯化钠5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仅行常规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治疗组在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Karnofsky评分、血清AFP浓度下降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无差异。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涛  贾克东  张克勤 《安徽医药》2013,17(10):1709-17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大肝癌患者共12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TACE治疗组42例、RFA治疗组40例及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AFP值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联合组的肿瘤灭活率达81.9%,明显较TACE组50%及RFA组52.5%高,差异有统计有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及RFA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联合组的28.5个月,差异有统计有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单纯射频消融治疗更能增加肿瘤灭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翔  刘景丰  曾永毅 《海峡药学》2009,21(4):105-10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用阿拓莫兰等护肝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用阿拓莫兰等护肝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两组均在TACE术前3d~术后5d用药,并在TACE术前及其后第二天,第五天抽血检测肝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TACE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ACE术后第二天两组患者TBIL、ALT、AST等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五天实验组ALT、AST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五天对照组ALT、AST仍高于术前(P〈0.05);两组方案对TACE术后肝细胞合成指标降低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TACE引起的患者肝功能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减轻TACE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徐月娟  邱少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88-178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否降低细胞毒药物化疗期间乙肝病毒复发的危险及对HBV.DNA阳性肝癌的影响。方法40例肝癌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B组(20例):抗病毒+TACE。A组:4~6周应用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行TACE术。此后,肝动脉化疗栓塞,约每月一次,共3—6次。B组:对20例患者同样应用TACE方法,并于第一次化疗前第一天起给予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结果A组:术后1年血清HBV—DNA阴转率为0%,肿瘤复发率为30.4%,累积生存率:78.3%;B组:术后1年血清HBV—DNA阴转率为34.8%,肿瘤复发率为8.7%,累积生存率:95.7%。分析A、B两组间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A组总体肝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TACE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对HBV—DNA阳性肝癌患者,可抑制HBV病毒复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穿刺微波消融(PMCT)治疗肝转移癌的·l盏床效果。方法61例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组(TACE+PMCT组,联合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及单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组(PMCT组)。联合组行序贯TAcE/PMcT-PMCT/TACE-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PMCT治疗2或3次。结果联合组肿瘤缓解率,1年、2年生存率(81.8%、86.4%、63.6%)显著高于两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TACE联合PMCT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实用,较单纯TACE、PMCT治疗有较大的竹哉.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血象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n=20),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吃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对比观察2组术后3d及4周血清生化学指标及血象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3d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分别为(75.6±19.3)U/L和(74.3±16.4)U/L,白细胞下降分别为(4.1±0.4)×10^9/L和(4.1±0.6)×10^9/L。术后4周,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术后3d明显降低,分别为(60.7±14.0)U/L和(62.8±8.8)U/L(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白细胞计数为(5.1±0.6)×10^9/L,明显高于术后3d计数值(P〈0.05)。术后4周,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比注射液能有效降低TACE术后肝癌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并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4例HC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行TACE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行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2躬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冉6.5641,P〈0.05);治疗组贫血、乏力、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心律失常、腹泻、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5%(18/32),略低于对照组的62.50%(2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91,P〉0.05);治疗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96.88%,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3354,P〈0.05),而治疗组2年内生存率(59.38%)虽高于对照组(3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655,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行TACE介入治疗HCC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但是对远期疗效及预后改善并不显著,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瘤灶的CT灌注参数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39例经穿刺病理检查或血清学证实的中晚期HCC患者曾经在我院进行TACE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于介入术前1 d及术后4周行CT灌注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肿瘤染色区变化作为判断术后肿瘤存活的相对标准,疗效分组标准参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别按不同TACE疗效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介入术前和术后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治疗反应完全缓解(CR)1例,由于瘤区术后表现为灌注信号完全缺失而被除外统计。38例患者中,TACE术后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脏灌注分数(HAF)较术前稍有降低(P分别为0.035和0.040),而肝血容量(HBV)、门脉灌注量(PVP)、肝血流量(HBF)、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果划分疗效组:部分缓解(PR)疗效组14例,HCC的TACE术后CT灌注参数(HAP、HAF和HBV)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HBF、MTT、PS、PV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期(SD)疗效组14例,所有的CT灌注参数在TACE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展期(PD)疗效组10例,HCC的TACE术后CT灌注参数(HAP、HAF、PVP、HBF)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的HBV、MTT、PS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扫描能够通过TACE治疗前后瘤组织的灌注改变来评估TACE疗效。CT灌注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观测HCC介入治疗疗效的无创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吴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25-1126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在碘油化疗栓塞多结节型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接受碘油(≤10 ml)化疗栓塞治疗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多结节型肝癌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例定为A组(9例),无明显肝功失代偿为B组(27例).回顾分析36例肝癌患者治疗前PAB水平及临床肝功能分级情况与治疗后PAB水平、肝功能失代偿的关系.结果:A、B两组术前PAB值分别为(81.00±25.89)mg/L和(146.18±49.64)mg/L,术后PAB值分别为(53.33±24.96)mg/L和(119.59±43.13)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B组治疗前后PAB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0.05).结论:PAB是评价肝功能和预测治疗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可靠指标.术前PAB水平显著降低的患者常规法碘油化疗栓塞后容易发生肝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miR-155与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反映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明确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入选78例,其中根据病情分为2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其中稳定期组41例,急性加重期组37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miR-155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55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miR-155血清中相对于U6内参的表达为(8.31±2.67)×10-6;而在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2.41±1.6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5.21±1.8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COPD稳定期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COPD患者的急性期发作、气道阻塞的程度及疾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中单支血管狭窄≥95%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成2组:侧支良好组(Rentropf〉2级)(n=64),侧支不良组(Rentrop≤1级)(n=5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浆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札清中c-kit和内皮源性-氧化氮合酶(eNOS)的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侧支不良组血浆中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水平明显高于侧支良好组(0.25±0.04比0.13±0.03;0.21±0.06比0.12±0.02,P=0.001和P=0.003)。侧支不良组血清c-kit和eNOS水平低于侧支良好组[(3.8±1.3)μg/L比(6.2±2.3)μg/L;(18.7±5.5)μg/L比(24.9±8.0)μg/L,二者均P〈0.05]。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血液中微小tlNA-22l和微小RNA-222与c-kit和eNOS明显负相关[(侧支良好组微小RNA-221与c-kit:r=-0.581,P=0.012;微小RNA-221与eNOS:r=-0.534,P=0.019;侧支不良组微小RNA-221与c-kit:r=-0.653,P=0.021;微小RNA-221与eNOS:r=-0.061,P=0.028)、(侧支良好组微小RNA-222与c-kit:r=-0.495,P=0.004;微小RNA-222与eNOS:r=-0.483,P:0.022;侧支不良组侧支良好组微小RNA-222与c-kit:r=-0.638,P=0.035;微小ItNA-222与eNOS:r=-0.623,P=0.015],而健康对照组中微小RNA-221/微小RNA-222与c-kit和eNOS没有明显相关性(微小IINA-221与c-kjt:r=-0.075,P=0.676;微小RNA-222与c-kit:r=-0.058,P=0.722;微小RNA-221与eNOS:r=-0.084,P=0.342;微小RNA-222与eNOS:r=-0.045,P=0.812).,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OR)=2.246,P=0.012;OR=2.373,P=0.003)]。结论血浆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明显负相关,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miR-92a在结直肠癌(CR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78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为无转移组40例和肝转移组38例,同时募集4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92a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92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用于结直肠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88.3%;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血清miR-92a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鉴别转移性与无转移性CRC患者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6.6%。结论血清miR-92a可能是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物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其水平上调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配对盒基因9(Pax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NSCLC患者血清中Pax9的浓度,以42例肺良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分析Pax9的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Pax9的浓度[(144.6±87.4)ng/ml]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94.8±44.4)ng/ml]和健康者[(103.3±5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9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但与肿瘤病理分型、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另外,Kaplan-Meier分析显示,Pax9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NM分期、淋巴转移和Pax9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ax9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其血清含量对NSCL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在血清中的过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肺癌不良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按比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门诊体检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检测血清hsCRP、U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sCRP、UA心肌梗死组为(34.67±12.18) mg/L、(412.46±68.93)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7.21±8.39) mg/L、(274.19±46.62)μmol/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25±1.40) mg/L、(297.41±37.43)μmol/L,健康组为(4.96±1.24)mg/L、(279.64±34.78)μmol/L,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hsCRP、UA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与UA间存在正相关(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U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UA明显升高,与病情发展相关性,高水平的hsCRP、UA常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与淋巴管形成及临床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及放疗完成后1年的血清VEGF-C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表达并标记淋巴管密度(LVD),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4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VEGF-C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放疗完成后1年VEGF-C的表达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0.423,P<0.05);放疗前VEGF-C的表达与临床分期(r=0.472,P<0.05)、LVD(r=0.458,P<0.05)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VEGF-C的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管的形成、转移及放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判断患者放疗疗效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中ER、PR、MK、VEGF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杨蕴  刘双静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1):1364-136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研究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PR、MK、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MK和VEGF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系,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MK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MK和VEGF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指导该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脓毒血症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3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脓毒血症)和对照组(非脓毒血症)。于患者入院时抗生素治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应用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PC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T(11.03±6.2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1±1.61)ng/mL](t=8.507,P<0.01);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明显上升(F=5.061,P<0.05);无效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升高(F=4.793,P<0.05);好转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降低(F=6.009,P<0.05)。且PCT<10 ng/mL者病死率(14.89%)明显低于PCT≥10 ng/mL患者(72.22%)。结论 PCT对预测脓毒血症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