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主要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挠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检测以及它们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EMG)检测。结果30例患者中,根性损害3例、全臂丛损害4例、臂丛上中干损害5例、臂丛下干损害6例、臂丛侧索损害3例、臂丛后索损害4例、臂丛内索损害3例,正常2例,总异常率93.3%。结论肌电图检测可确定臂丛神经损害的部位和范围,判断其损害的严重性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症(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50例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及拇短展肌针机肌电图(EMG)测定。结果 5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0例,单侧病变20例。50例CTS患者80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54条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6条感觉传导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70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和(或)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0条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时和诱发波幅正常。60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结合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可对CTS作出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72侧CT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和电位测定,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的异常率分别为100%、71%、45%、85%和67%;肌电图(EMG)检查的异常率高达79%,均与正常参考值有显著差异。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TS诊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产瘫患儿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测定臂丛神经主要支配肌的肌电和运动传导。根据电生理结果对损伤部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34例产瘫患儿中,按损伤部位分类,上干型10例,上中干型7例,下干型5例,中下干型5例,全臂丛7例。按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33例,其中,严重损伤2例,轻度损伤31例。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判断产瘫所致臂丛神经损伤位置及神经受损程度的可靠方法。该检查在产瘫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由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开展神经电生理测定,来评估诊断SHS患者中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脑卒中并发SHS急性期患者(SHS组)、20例脑卒中无SHS患者(N-SHS组)分别进行拇短展肌、第1骨间肌、正中神经的针极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SHS组30人(90%)针极肌电图(EMG)检查见插入电位异常,正锐波与纤颤电位,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SHS组患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减低(P<0.05);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查用于诊断SHS的周围神经损害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提高早期SHS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30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对30例C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EMG)进行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腕管的正中神经不同程度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以SCV异常率较高,严重病例于外展拇短肌记录到失神经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丰化微  惠凯  张颖 《哈尔滨医药》2014,34(2):105+108-105,108
目的 分析平山病的神经传导以及肌电图(EMG)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认识.方法 对12例确诊平山病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改变.上肢神经存在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的现象.结论 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提示局限于下位颈髓的前角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56例肘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6例确诊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测定尺、正中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腕屈肌、拇短展肌肌电图。记录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波形的离散度、远端潜伏期、支配肌有无失神经表现。正常值参照本实验室不同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结果5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所测正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拇短展肌均未见神经原性损害。尺神经运动神经肘上-肘下传导速度减慢54例(96.4%),与自身健侧对比传导速度减慢2例(3.6%),尺神经肘上-肘下-腕传导速度均减慢10例(17.9%),尺神经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下降42例(87.5%),诱发电位消失14例。伴随肌电图异常38例(67.9%),其中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异常38例,尺侧腕屈肌异常9例(16.1%)。肘上-肘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诱发电位波幅、波形离散度、肌电图的变化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定位、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敏娟 《首都医药》2015,(3):320-322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 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m 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 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平山病的神经肌电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的神经肌图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每例患者均做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针极肌电图)。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呈神经源性损害,萎缩肌有纤颤、正锐波,运动电位时限宽,波幅高,部分病例在对侧无萎缩肌肉也有异常改变,MCV、SCV正常,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变化。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单肢肌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图仪在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中应用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实施松解手术的患者于术中进行超强电刺激,在肌电图仪的持续监测下分析相应神经在刺激前后的电学变化。结果①电刺激后臂丛神经损伤和尺神经损伤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较刺激前明显缩短,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电刺激后臂丛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刺激前,变化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仪在术中监测到对连续性尚存的损伤神经施行超强电刺激,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对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的肘关节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12例臂丛根性撕脱伤(其中,8例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4例为全臂丛损伤)的患者行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重建臂丛损伤后的屈肘功能,术后进行32~78个月的中期随访,并评价其中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屈曲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膈神经移位术后最早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及肘关节主动屈曲.最终复查肘关节功能肌力4级以上、活动度60°以上的完整恢复及功能状态评价的优良率均为75%.结论 运用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是重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肘关节功能较为优良的神经移位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通过5例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患者,探讨KD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断.方法 收集5例疑似KD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血液生化、肌电图和肌肉病理等资料,用PCR扩增并测序方法测定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1号外显子CAG的重复序列拷贝数.结果 KD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和肢体震颤,舌肌萎缩和构音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症状和肌酸激酶(CK)增高.肌电图可见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肌肉病理为神经性损害.患者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为48 ~ 58次.结论 KD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征,确诊有赖于AR基因的(CAG)n拷贝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Graves病病人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Graves病病人运动及感觉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46例Graves病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正中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及F波潜伏期和出现率。结果 Graves病组神经传导改变43例(93.5%),其中胫后感觉神经波幅降低33例(71.7%,P<0.001);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传导改变分别4例(8.6%)和8例(17.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F波异常分别17例(36.9%)和14例(30.4%),6例病人同时表现F波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较自觉症状和体征敏感,下肢感觉神经损害最常见,运动神经元以近端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肌电图(EMG)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意义和诊断机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3例确诊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进行EMG和NCV检查,通过分析比较运动电位、波幅、运动相的异常诊断病变,对患者分组进行SFEMG检查,通过颤抖值、阻滞和纤维密度的差异来评判病变阶段、部位和预后。结果:EMG结果显示广泛性的神经源性改变,430块肌肉中异常376块,NCV检查12例潜伏期延长,13例传导速度减慢。结论:EMG检查可以有效发现病变,但是神经源性改变广泛,EMG检查不够敏感和精确。而SFEMG能更有效反映病情发展程度,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根回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疗效,研究回植后神经根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SD大鼠18只,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每组6只.先经颈后路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将C6前根回植人脊髓前外侧;术后分1、2、3个月共3个时间组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检测.结果 回植1个月时,其肌肉湿重、肌肉纤维横截面积、肌肉运...  相似文献   

17.
从解剖角度上阐述临床上对臂丛神经根的应用研究的进展:臂丛神经根在麻醉术及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脑性上肢痉挛,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移位和移植治疗。随着臂丛神经根的显微解剖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对麻醉学、上肢的神经源性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贺婕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23-2125
目的探讨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用于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电生理检查。记录肢体两侧、上下肢及远近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F波潜伏期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别为18.3%、6.2%和5.3%,合计29.8%;F波出现率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别为9.3%、9.8%和15.6%,合计66.9%。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7.5%,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双侧胫神经检测显示轻、中、重型患者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78.0%、80.9%和100.0%,三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1.47,P〉0.05)。近端和远端运动神经重度受损率分别为48.3%和7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6,P〈0.05)。上肢近端神经重度受损率为51.4%,显著低于上肢远端的71.6%,下肢近端神经重度受损率为44.2%,显著低于下肢远端的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6、12.43,均P〈0.05)。结论电生理参数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