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94-59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间收治的4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取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肘内翻畸形情况。结果治疗后对4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访9~24个月发现,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为优41例,恢复为良4例,恢复为差2例,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7%。3例患者发生肘内翻畸形,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6.4%。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骨折患儿行早期矫正手术,手术过程中仔细操作,术后指导患儿进行科学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能够进一步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促进肘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优21例,良5例,可2例。伴发神经损伤的3例患者3个月内全部恢复功能。结论手术治疗对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及屈伸障碍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入路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1年1~8月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7例,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5个月.结果 按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评分:14例优,3例良.结论 肘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骨折对位好,较好的预防肘内翻,术后功能恢复快,骨折临床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前外侧切口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2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采用肘前外侧切口及克氏针固定治疗效果满意,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前外侧切口及克氏针内固定有利于解剖复位,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对于组织损伤小、有效加速骨折愈合,有效预防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且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恐怖三联证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均采用了手术治疗。10例采用肘外侧切口,3例采用肘外侧及附加肘内侧手术入路,以微型螺钉结合EC医用胶固定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螺钉固定冠状突骨折,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4周后开始行肘关节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3例手术治疗患者经4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均为1150(30~1500),Mayo评分,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原则为重建肘关节同心圆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肘内翻畸形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 46例肘内翻畸形行外翻截骨术 ,术后给予屈肘位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本组 46例全部得到随访 ,根据朱盛修的标准评定 :优 33例 ,良 7例 ,差 6例 ,优良率是 86 96 % ,肘内翻再发生率是 13 0 4%。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良好复位可明显降低肘内翻发生率。肘内翻角大于 2 0° ,且骨折牢固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是手术适应证。术前仔细测量内翻角、肱骨远端前倾角 ,术中截骨下水平线在鹰嘴窝上缘 1 5~2 0cm处 ,选择可靠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等可明显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1例。结果随访时间15—61周,平均48周,随访末肘关节功能参照Flynn评价标准,其中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32%。骨折骨性愈合时间4~7周,平均4.8周。手术组1例患儿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严格掌握肱骨髁上骨折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良好的复位,正确的外固定装置,尽早功能锻炼,可减少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截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成年后的患者采用髁上截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32例,良5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4周.结论 外侧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坚固,外侧解剖钢板的弧形与肱骨下段解剖相近,钢板的弧形与肱骨远端相贴,骨折固定良好,有利于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全身麻醉下闭合手法复位、3枚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随访8~12个月,均未出现缺血性挛缩、尺神经麻痹、骨化性肌炎、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3例,良1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0.0%。结论闭合复位3枚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能够避免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樊洁  刘斌  王燕伟 《医药世界》2009,(12):810-811
目的:探讨肘内翻畸形术后角度丢失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肘内翻畸形106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6例,钢针内固定18例,钢针加钢丝内固定34例,螺丝钉加钢丝内固定28例。术后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106例患者均获随访8-24(平均13.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平均7.2)周,术后2-3个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评定,优良率90.57%。结论:肘内翻畸形选择正确治疗方法及合理的固定,加上正确的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术后角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伸肘外翻位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5年漳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年龄14岁以下,经临床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者,按就诊顺序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组(简称治疗组)、屈肘位小夹板固定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各组病例肘内翻发生率、关节功能、B角及C角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评价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51个月随访,治疗组肘内翻发生率13.3%,对照组36.7%,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随访时B角、C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对骨折愈合后远期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有效地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降低肘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儿童肘内翻畸形采用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三维矫形交叉钢针张力带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并分析临床41例肘内翻儿童行肱骨髁上截骨后三维矫形交叉钢针张力带固定的资料,观察术后骨愈合、肘部提携角改善、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随诊6个月~2年6个月,一般术后3个月,完全骨性愈合,未出现截骨处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其中优37例,良4例,无结果可或差病例,优良率100%。结论肱骨髁上截骨后三维矫形交叉钢针张力带固定内固定稳定,矫形效果满意,肘关节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畸形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优化入路。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1例,均为GarlandⅢ型骨折。按不同入路分组: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1岁,平均5.6岁。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6.8岁。术后9周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种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的疗效。结果: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61min,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52min;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8.3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6.1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39例中优21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39例术后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1例,尺神经损伤2例。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组42例中优30例,良11例,差1例,肘内翻畸形1例,所有患儿术后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术中动态监测提携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5例,术中切开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后.根据术前已测最的对侧正常肘关节屈曲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时提携角角度变化为依据,动态监测患肢肘关节屈曲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时提携角角度变化,并证实患侧与健侧提携角无明显差异时同定肱骨髁上骨折.平均随访34个月,参照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结果:35例中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最后随访时健侧提携角平均(11.16±4.99)度,患侧提携角平均(10.62±4.50)度,经t检验;P=0.409>0.05,差异无显著性.3例患者提携角减少5度~10度,无一例减少大于10度.术后采用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25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2%.结论:动态监测提携角对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减少肱骨髁上骨折后肢体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0例(SchazkerIV24例,SchazkerV型20例,SchazkerVI6例),外侧联合内侧做双切口,辅以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52.3±3.5)rain,患者最早的负重平均时间为(6.1±2.1)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2—25周,1个月膝关节屈曲85~135,平均100.3;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8.0。,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95。~135。,平均125.0,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120。~135。,平均124.0。,术后即刻、3个月及术后1年TPA及PA度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口一期愈合率是95.0%,术后Rasmussen关节的功能评分优良率是83.7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付奇伟 《中国药业》2014,(18):114-116
目的 评价新力正骨喷雾剂在闭合性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3例闭合性肘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观察治疗后总体疗效、肘关节旋转和屈伸活动度改善情况及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59%和92.31,40.07%和61.54%,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旋转度为(121.6±10.8)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8.7)度(P〈0.05);观察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0.4±10.5)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7±11.2)度(P〈0.05);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闭合性肘关节脱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消除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出现的人一机对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需要机械通气的出现人一机对抗新生儿病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咪达唑仑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安定、苯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镇静处理;观察组40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总结对比两组患儿:(1)呼吸机参数;(2)脱管率;(3)应用机械通气时间;(4)镇静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用咪达唑仑后吸气峰压由(25.2±0.6)cmH,0下调至(19.2±0.7)cmH20,与对照组(24.7±0.5)emH20下调至(21.3±0.9)cmH20对比,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浓度由(65.5±0.5)%下调至(40.6±0.7)%,与对照组由(66.4±0.4)%下调至(62.4±0.6)%对比,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因患儿烦躁导致脱管,对照组有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79.3±15.5)h明显少于对照组(101.3±1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P〈0.01)。用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后0.5、1、2、24h无操作时与对照组应用安定、苯巴比妥及/和水合氯醛等维持镇静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能有效减轻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减少生理应激反应,达到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协调同步,改善通气,稳定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双侧钢板内固定组(30例)和单侧钢板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伸屈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伸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同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62例创伤骨伤患者,其中,48例采取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14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观察组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良率为21.4%,观察组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ayo评分和肘关节屈伸度分别为(95.0±3.5)分和(94.1±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同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治疗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