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的注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规律和特点,减少注射剂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2011至2012年度因临床使用注射剂出现ADR的275例患者,对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可疑药品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75例报告中,青壮年、中老年分别为54.18%和36.00%;主要为静滴方式占91.27%;主要为抗生素占47.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21.45%,而抗生素中头孢菌类占52.67%,喹诺酮类占19.85%。结论我院注射剂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较广;给药途径以静滴为首要;药品以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某院5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上报的581例ADR 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81例 ADR 报告中,男性290例,女性291例,基本持平;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 ADR 最多,占总例数的72.81%,抗感染药物引起的 ADR 最多,占总例数的26.6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7.21%;ADR 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8.92%;ADR 报告分类多为一般,占总数的91.57%。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慎用中药制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 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赵喜荣  张文玲  申泰生 《中国医药》2012,7(11):1472-147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ADR报表中,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度我院共收集中药制剂ADR报告99例,涉及35个制剂品种,其中注射剂30个品种,导致ADR 89例次;口服制剂7个品种,导致ADR 10例次.其中7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51例次,占总例数的51.5%.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3例次)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26例次)和神经系统(24例次),严重ADR3例,一般96例,其中新发现的ADR 16例(16.2%),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郭峰 《中国药业》2010,19(5):47-4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正确应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118例中药ADR分别以临床表现、相关药品及药品剂型、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ADR几乎涉及机体各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占87.29%),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66.95%)。结论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报告并加强监测与研究,促进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3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ADR性质、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8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26例,占7.1%;抗菌药和中药制剂ADR报告占前2位;静脉给药引发的ADR300例占81.5%;ADR表现中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中药制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集到的75例中药制剂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方式、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比例(42例,占56%)大于女性患者(33例,占44%),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居多(57例,占7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57例,占7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37例,占49.33%;50.67%(38例)的ADR在给药后30min内发生。结论:中药制剂ADR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对中药制剂ADR的监控,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60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县各医疗单位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0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60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0.0%;静脉给药引发ADR占80.0%;中药制剂所致ADR居多,占45.0%。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0.0%。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静 《黑龙江医药》2009,22(2):197-19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集的42例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42例ADR报告中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6.6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率最大(61.91%)。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3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64%;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分别占14.90%、8.2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9.01%;另外ADR的发生与静脉给药方式、老年患者、儿童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冬青 《河北医药》2016,(13):2066-206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保障用药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12月上报的256例ADR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及分布、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6例病例中,男120例(占46.88%),女136例(占53.12%),男少于女;41~60岁和>6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例为66.01%,中老年人ADR比例最高;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ADR比例最高(208例,占81.25%);药物类别方面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105例,占41.01%),其次为中药制剂(63例,占24.6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4例,占36.72%)。结论加强ADR监测,根据药物特点及临床具体应用情况合理、规范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14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良反应108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英芬 《中国医药》2014,(3):418-420
目的 了解本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10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报告中,51~6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29.6%(32/1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不良反应,占66.7%(76例),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2.2%(2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9.5%;不良反应发生在1 d以内者89例,占82.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艾迪注射液(9.3%)、丹红注射液(5.6%)、生脉注射液(4.6%).中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茴三硫胶囊(6.5%)、先声咳喘宁(5.6%)、舒肝宁(3.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72例,占66.7%)和口服给药(24例,占22.2%)为主.10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治愈40例,好转67例,无死亡病例,1例严重不良反应留有后遗症.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辨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141例ADR报告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8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46.1%,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20.6%;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3.7%;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占75.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占52.5%,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3个注射剂品种详细的1129例不良反应个案,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病案数量最多(486例);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损伤424例(37.56%)和皮肤损害403例(35.70%)数量较多;男性患者601例(53.23%),女性患者528例(46.77%),平均年龄(29.98±19.76)岁;有25例患者(2.21%)因严重ADR死亡。结论:谨慎合理用药,增强预防意识,是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了解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ADR报表,收集2010—2012年我院166例中成药、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的方法,对患者年龄、ADR类型及表现等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66例(占39.75%),51~60岁患者为53例(占31.92%);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常见,有43例,占25.9%。结论:应辩证看待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ADR,加强ADR监测工作,改进处方及护理行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避免ADR发生,使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某三甲医院2005—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上报的10 097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097例ADR报告中,各年度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为抗肿瘤药(占29.81%);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尤其是化学药品(占86.2%),中药口服剂型导致ADR为30.7%,高于化学药品(12.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3.3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E)的特点和规律,确保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ADR/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ADR/E报告中,60岁以上者占60.00%,男女比例持平;以静脉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E最为多见;ADR发生部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导致出现ADR/E的原因主要与中药注射剂本身特点有关,亦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E的监测和相关研究,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再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盛清华 《中国医药》2012,7(10):1330-1331
目的 了解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集的144例中成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相应剂型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4例使用口服制剂发生ADR的患者中,男58例(40.3%),女86例(59.7%).年龄≥60岁患者ADR的比例最多,为51例(35.4%).发生ADR的中成药共涉及50种药物,5种剂型:中药注射剂91例(63.2%);外用制剂18例(12.5%);丸剂15例(10.4%);片剂12例(8.3%);胶囊剂8例(5.6%).ADR引发的临床表现类型较多,过敏反应最多56例(38.9%);消化系统反应23例(16.0%);过敏性休克21例(14.6%);呼吸系统反应14例(9.7%);神经系统反应12例(8.3%);血液系统反应11例(7.6%);泌尿系统反应7例(4.9%).结论 应加强中成药的合理用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以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