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进行分组,感染组(n=60)、非感染组(n=60),收集关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诊疗信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入住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入治疗。在ICU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自主呼吸情况,给予患者呼吸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病例数、吸烟史病例数、治疗的效果。结果 (1)和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明显更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比例、吸烟史比例明显更高,P <0.05。(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ICU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包括入住ICU时间和使用呼吸机时间过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烟史,通过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可以有效地减缓肺部感染症状,效果确切、明显,可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入住ICU治疗的12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内肺部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32例,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81%。老年、住院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切开、吸烟史是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尽可能把ICU重症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出血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时机不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64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早期组(148例)和晚期组(116例)。早期组患者存在气管切开指征,主张有气管切开指征时在开颅术后1~3 d内行气管切开手术;晚期组患者主张延长经口气管插管至10 d,根据10 d后患者情况再次评估是否需要气管切开,仍存在手术指征者在术后14 d内行气管切开手术,无手术指征者14 d内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长、气管切开率、3个月死亡率、因呼吸问题重返ICU率。结果 早期组患者术后7 d的GCS评分(6.57±0.95)分高于晚期组的(6.26±0.75)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80±0.83)分低于晚期组的(7.08±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GCS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长(72.11±24.39)h和ICU入住时长(285.02±38.53)h均短于晚期...  相似文献   

4.
莫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25-126
目的研究ICU重症患者导致其出现感染的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本院ICU治疗部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的13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及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有48例,院内感染率为35.55%,其中住院时间长短、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使用情况以及吸烟史是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重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将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率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例住院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后3d内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3d后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延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间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延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提倡早期气管切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徐慧 《抗感染药学》2022,(12):1689-1692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n=42)与未感染组(n=5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其性别、年龄、致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留置胃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史、激素药物使用史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白蛋白水平、昏迷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7 d、GCS评分<14分密切相关,二者也是导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7 d、GCS评分<14分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准确掌握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加强对昏迷...  相似文献   

7.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7):1004-100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在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相关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14例并发呼吸道感染,占总例数的23.33%,共分离出18株病原菌,其中鲍曼溶血不定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真菌4株,分别占比27.78%、27.78%、22.22%、22.2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有鼻饲、入院时GCS评分≥6分、气管切开时间≥7d、ICU入住时间≥7d是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6分、气管切开时间≥7d、ICU入住时间≥7d是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率较高,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鲍曼溶血不定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6分、气管切开时间≥7d、ICU入住时间≥7d,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 143例行PCT的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术(E组,n=65)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n=78)二组,记录二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APACHEⅡ和昏迷评分,ICU留滞时间,28 d ICU病死率,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记录二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呼吸机支持天数等。结果 E组的ICU留滞时间和呼吸机支持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分别为(13.6±5.2)d比(18.8±6.3)d;(18.6±3.3)d比(26.4±4.3)d,P均<0.05],但两组的28 d ICU病死率及总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同时,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但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35.0%比52.9%,χ2=5.02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可缩短危重患者ICU留滞时间和呼吸机支持时间,并可减少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院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因素和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机帮助呼吸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出现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为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考察呼吸机的接入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和患者的年龄等3个方面考察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呼吸机的使用天数与出现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有相关性(χ2=3.29)。而且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的并发症。气管插管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为87.5%,相对非气管插管的接入方式更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影响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因素有呼吸机的接入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0.
叶克俭  潘娇  吴昭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1-362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72例重症监护病房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149例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昏迷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插管等,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7.25±9.28)岁,高于对照组的(49.42±12.37)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昏迷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0.45±2.34)d与(3.86±1.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气管切开或插管比例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63%与21.48%,43.60%与43.60%,41.86%与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插管等有关,加强患者基础护理,严格器械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5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待"肺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拔除气管导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分别减少到7~9次/min和5~8cmH2O水平时直至脱机。比较两者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1.33±2.62)dvs(13.91±4.52)d,P<0.01],总住院时间[(18.63±3.62)dvs(21.20±6.42)d,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6%vs28%,P<0.01]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陈加宏 《黑龙江医药》2010,23(5):823-826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5例COPD急性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予有创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3例采用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治疗初基础情况和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等。结果: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有创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序贯组较传统组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患者支气管一肺部感染控制好转,痰液性状改善情况下停有创,序贯无创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联合改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治疗中的疗效,并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2例(AECOPD)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且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h;对照组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有创通气总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小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和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PIC窗联合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作为AECOPD患者序贯通气的切换标准可降低再次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纳入25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通气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1。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组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则序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3例均行气管插管)。结果无创组和对照组平均气管插管天数分别为(6.50±1.00)d、(8.00±0.85)d,P〈0.05。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住院天数,对照组(12.4±1.5)d,无创组:(11.6±1.0)d,P〈0.01,存在显著差异。ICU病死人数:对照组和无创组分别为2、3例,P=0.5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RDS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持续3~10d,平均使用7d。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复插率、R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呼吸、心率及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术后肺部感染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患者55例,按机械通气时间〈7d为早期脱机组,≥7d为晚期脱机组。同期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对照。比较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对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结果早期脱机患者、晚期脱机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年龄更大(P〈0.05),特别是晚期脱机患者年龄差异更明显(P〈0.01)。早期脱机患者与对照相比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和最大通气量(MVV)显著下降(P〈0.05)。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FGNB)感染率晚期脱机组较对照和早期脱机组显著增加(均P〈0.0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FEV,降低是早期脱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年龄(P〈0.05)和NFGNB感染(P〈0.01)影响晚期脱机。结论食道癌术后肺部感染者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FEV,降低、年龄以及NFGNB感染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纤支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在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60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纤支镜在直视下进行灌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2及PaCO2的变换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使用纤支镜灌洗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情况,缩短患者恢复自主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吴海荣  关云艳 《中国药房》2010,(48):4554-455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4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醒脑静注射液联合NIPPV)组,各21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NIPPV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40mL·d-1,均共7d。观察并比较神志觉醒时间、NIPPV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2组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神志觉醒时间、NIPPV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NIPPV早期治疗COPD更能够缩短NIPPV时间,改善患者意识,减少气管插管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