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卡托普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实验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5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和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总有效率71.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SDD均较治疗前下降, LVEF较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DD、LVSDD、LVEF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9例,总有效率76.3%,观察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94.7%;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塑,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余梅玫  孟令毅 《安徽医药》2014,18(4):744-745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并加用左卡尼汀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10d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4.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1%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予以常规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率、脉搏、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率、脉搏及血压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率、脉搏及血压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予以常规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率、脉搏、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率、脉搏及血压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率、脉搏及血压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廖英坚  周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84-85,88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HR、LVEDD、LVES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田光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113-114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2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6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每分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R、LVEF和CO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CHF患者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洋地黄类、硝酸异山梨酯类、襻利尿剂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米力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为8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为9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没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推广.  相似文献   

10.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次,2次/d,缬沙坦80mg/次,1次/d,口服,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新房颤动复发率为10.71%,对照组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并可降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减慢,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室性早搏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LVEDV、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A、LVED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1),LVESV虽缩小,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LVEDV、LVESV及LVEF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0%和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能从不同角度抑制AngⅡ的生成,起协同作用,明显提高了抗室性早搏效果和心脏功能,且并未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同时给予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VRT、E、A、E/A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B型脑钠肽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辅治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经(LVEDD)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LVEF、LVEDD及LVESD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辅治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治疗后2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LVEDD、LVES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全部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31/40),对照组总有效率47.5%(1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头晕1例,无咳嗽;对照组中头晕2例,咳嗽2例.结论 缬沙坦能减慢心率,还能降血压,有助于缩小左室内径,另外还能增加患者心搏出量,因此,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