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在早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早期胃癌患者共50例,上述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期胃癌患者给予常规根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胃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术后14d胃排空时间进行检测。测量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增加情况。记录两组患者5年生存情况,记录两组术后胃癌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实施胃部分切除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起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170-171,173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远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进食紊乱和倾倒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反流发生率和食物淤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重减少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24,P<0.05),两组患者5年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不仅对早期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还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早期胃癌治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运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胃部分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指标情况差异。结果在胃肠通气时间与消化道GI排空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半年内体质量提升指数上,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内生存率与术后复发率上,观察组为82.5%和7.5%,对照组为85%和10%,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运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术后机体状况恢复,同时保证术后生命质量,不会提升复发率,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6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切除术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术保留幽门联合区域淋巴结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通气时间、胃排空时间以及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和体质量的增加情况等方面的所取得的效果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情况(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术保留幽门治疗早期胃癌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概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期胃癌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36例,根据患者手术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取胃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增加量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2年后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40例,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行远端胃切除术,观察组行保留迷走神经与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15、30、60min的胃排空功能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胆囊收缩功能仅在60min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15min与30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的生存率与胃癌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排空与胆囊收缩功能,且术后BMI指数明显提升,是胃癌早期手术中临床价值较高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胃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部分切除术,并与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34例观察组患者经过双镜联合胃部分切除术后均获得成功,无一例转开腹。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肺及脑血管并发症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气腹相关并发症;开腹组有2例老年患者术后轻度肺部感染,均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与胃镜联合行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微创效果明显,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早期胃癌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部分网膜切除进行治疗),均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前血清白蛋白,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白蛋白和住院时间,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在治疗早期胃癌疾病临床上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具有良好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胃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9例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分析。结果出现5例吻合口出血,2例残胃黏膜损伤出血,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残端出血各1例。9例患者均采用局部缝扎止血,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相应处理后痊愈。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且一年内未见再出血现象。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由手术不当所致。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为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河南省封丘县中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48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单纯修补组和胃大部分切除组,每组各24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单纯修补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胃大部分切除组为83.33%,单纯修补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胃大部分切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的复发率为8.33%,胃大部分切除组为4.17%,单纯修补组的复发率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且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性,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胃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全胃切除术组与近端胃切除术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术后1年存活率为91.18%,近端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术后1年存活率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均良好,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早期胃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及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LAG)的72例近端早期胃癌患者,其中行LADG者38例,行LAG者34例.了解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运用Visick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其他并存疾病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早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比较,LAPG组Visick评分明显高于L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RBC、Hb及ALB等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能够安全的应用于近端早期胃癌的治疗,但应同时警惕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严启明 《河北医药》2001,23(7):497-498
目的 研究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近侧癌的安全性,评价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0-2000年行全胃切除进展期胃癌5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9例,姑息性切除9例;联合脏器切除23例,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组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对比,生存率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其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78.6%、45.3%。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确定淋巴结切除范围和联合脏器切除,选用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全胃切除进展期胃近侧癌是安全可靠的,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将3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18例。EN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PN组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早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行肠外营养。观察2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IgG、IgA、IgM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建 《中国当代医药》2013,(27):194-194,19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2009年收治的32例老年胃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27例,姑息性切除5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3.12%,术后共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83.9%,3年生存率为64.5%,5年生存率为48.4%。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全胃切除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并积极做好术中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03月-2013年09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42例,可疑病变包括局部黏膜粗糙不平、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在普通胃镜下观察可疑病灶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然后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果42例患者确诊为腺癌3例(7.14%),高级别内瘤样变4例(9.53%),低级别内瘤样变11例(26.19%),慢性炎症及肠化生24例(57.14%)。结论超声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