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院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了解HFMD流行特征,并探讨EV71、CoxA16手足口病发病的实验室指标,为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某院抽样送检91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病毒检测结果,并分析EV71、CoxA16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血糖、白细胞计数( WB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免疫球蛋白的差异。结果 EV阳性率89.01%(81/91),其中EV71阳性率53.85%(49/91)、CoxA16阳性率16.48%(15/91)、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21.98%(20/91)。2组病例发病年龄、血糖、心肌酶谱(除肌酸激酶)、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WBC、hs-CRP及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2013年某院手足口病主要是EV71感染为主,EV71手足口病病情较严重,部分实验室指标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2009—2010年4—10月)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集578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定量分型。结果578例被检测患儿中40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0.24%;EV71阳性208份,检出率为35.99%;CoxA16阳性145份,检出率为25.09%;手足口病2009年以CoxA16流行为主,2010年以EV71流行为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1.55%。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占83.91%。结论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及时、持续地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调查,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制定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信阳市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集临床880份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粪便和肛拭子、疱疹液,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通用型肠道病毒(EV)。结果 880份检测标本中,肠道病毒总体检出率为74.32%,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CA16型和其它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66%、17.27%和20.11%。不同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45,P<0.01)。880份检测标本中,从发病至采样0~3d病毒核酸检测率最高(83.54%),其次是4~7d(76.87%)。咽拭子、粪便、肛拭和疱疹液阳性率分别为8.33%、78.01%、66.15%和75%。粪便与其它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P<0.01)。病例发病集中在4~7月份,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率以<1岁组最高,男女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结论信阳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界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制定处置流程。结果检测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77例,进展至3期患儿39例,进展至4期18例,死亡3例。抽查咽拭子、大便标本56人份,病原学结果柯萨奇A组16型(CoxA16)5例(8.9%)、肠道病毒71型35例(62.5%),肠道病毒未分型16例(28.6%)。结论本院制定的处置流程,能够使手足口病重症得到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在基层医院是有效可行的。为未来本地区的类似传染病防治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院手足口病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1 84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肛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体外扩增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结果 1 848例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60.71%(1 122/1 848),其中EV71阳性占1.43%(16/1 122),Cox A16阳性占1.87%(21/1 122),EV阳性占57.93%(650/1 122)。男女感染比例为1.69∶1,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于3岁的患儿占84.94%(953/1 122),4~6月为高发季节,10~12月出现1个次高峰。结论该院手足口病病原体以除EV71、Cox A16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为主,以小于3岁的患儿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福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便更好地治疗及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通过检索归档病历,用Excel 2007统计整理数据,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病时间、年龄、病情轻重及病原学等.结果 5年内共收治手足口病2 385例,5-7月住院患者合计1 415例(59.33%),其中6月份最多,合计701例(29.39%)为流行高峰,2012年和2014年的9月可以见到次高峰.4岁以下的患儿2 006例,占84.01%.取肛拭子标本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共检测了525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238例,阳性率45.33%,柯萨奇病毒A16 (CoxA16)阳性41例,仅占7.81%.而且在238例EV71阳性患者中,脑炎206例,占86.55%.结论 手足口病在福州地区以夏季高温时为发病高峰期,每年6月形成流行峰值,9月可有次高峰;4岁以下儿童是最主要的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且易形成以脑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采集253份2009—2011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部分结果阳性的样品进行基因序列分型。结果253份样品中,总肠道病毒核酸(PE)检测阳性156份,其中CoxAl6核酸阳性41份,EV71核酸阳性92份;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69.0%);2010年和2011年均以EV71型为主(分别为78.1%和67.5%);30份EV71型病毒的基因测序分型均为EV71-C4a型,2例EV阳性病例标本的病原基因型为ECH03型;肠道病毒阳性率6岁以下儿童占阳性病例的93.5%(146/156),3岁以下幼童占阳性病例的73.0%(114/156)。结论本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2010年和2011年以EV71型为主,3年流行的EV71病原基因型主要为EV71-C4a型,在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中检出基因型为ECH03的病原;3岁以下的幼童为EV71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夏秋季节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EV71型肠道病毒,了解焦作地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并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4月9日至12月16日焦作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肛门拭子407例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检出肠道病毒EV71型341例,Co XA16型26例型,肠道病毒通用型40例。结论 2014年4月至12月焦作地区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实时荧光PCR技术可以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及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聊城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6月聊城地区240例HFMD患者(包括23例重症患者)咽拭子并提取病毒RNA。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以肠道病毒5’UTR区通用引物及探针对病毒RNA进行初步筛查,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CA16及EV71VP1区特异性引物及探针进行型别鉴定。结果普通患者EV71阳性143例、CA16阳性6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1例;重症患者中EV71阳性率达82.6%(19/23),CA16感染未见引起重症。结论聊城地区HFMD患者以1~3岁儿童为主,男性高发于女性,农村高发于城市;HFMD的病原包括EV71、CA16及其他肠道病毒,主要病原为EV71,且EV71感染容易引起重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婴幼儿为易感人群,易于幼托机构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流行在我国地区呈上升趋势,该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任丘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以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统计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3年中任丘市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12293例,重症病例数735例,发病数和重症病例数逐年增高,2012年发病数最高,2009年发病数最低(r=0.47,P<0.05);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7、8月份为高峰;发病以聚集性儿童居多;重症病例发生率5.98%,2012年和2011年均高于2010年(r =0.43,0.39,P <0.05);2010年和2011年疫情以肠道病毒CoxA 16为主要病毒株,2012年以EV 71病毒为主。结论任丘市手足口病发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并呈季节性变化,以聚集性儿童为主,2010年和2011年以CoxA 16病毒株为主,2012年以EV 71病毒株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HFMD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洛阳市手足口病防控要求,每月要求洛阳市辖内9县6区定点医院采集一定量HFMD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其他类型病原类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洛阳市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4 225例,实验室确诊3 248例,阳性率为76.88%;洛阳市引发HFMD病原主要是EV71,但其降低趋势明显,而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HFMD所占比例逐年稳步升高;2010年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其他年度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3年外,HFMD病原的城乡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结论洛阳市2009-2013年HFMD病原构成存在一定变化趋势且城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应及时对HFMD病原进行检测,并分析流行原因,以便更好地对HFMD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手足口病患儿200例,采集咽拭子、粪便、疱疹液标本232份,进行FQ-PCR检测,同时采用ELISA进行平行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以及检测窗口期。结果:应用FQ-PCR方法,咽拭子、粪便、疱疹液中EV71、CoxA16、通用型肠道病毒核酸RNA的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83%、81.82%、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P〉0.05)。FQ-PCR方法咽拭子、粪便、疱疹液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对血液的阳性检出率(χ2=3.17~5.11,P〈0.05)。FQ-PCR、ELIS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7.03%、87.50%(χ2=3.98,P〈0.05),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7.22%、88.68%(χ2=3.85,P〈0.05)。在EV71、CoxA16及通用型肠道病毒方面,FQ-PCR的检测窗口期均早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快速检测方面优于ELISA,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以及更早的检测窗口期,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相关高危因素及在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指导临床及早干预,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1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46例(重症组)和普通型患儿79例(普通组)发病48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热程大于6h,发病48h内神经系统表现,血糖、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心率、血压、出冷汗、肺部啰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胸部X线片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年龄小于3岁,热程大于6h,血糖、CRP、LDH及CK-MB升高,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PICU收治的7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进行RT-PCR定性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及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共收集标本257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164例,EV71阳性118例,CoA16阳性40例,其他6例。其中粪便标本79份,病毒分离阳性61份,阳性率为77.2%;肛拭子79份,病毒分离阳性53份,阳性率为67.1%;咽拭子79份,病毒分离阳性41份,阳性率为51.9%;疱疹液20份,病毒分离阳性9份,阳性率为45%。结论 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的阳性率不同,以粪便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781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12年(87.38/10万);全市28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排在前3位的是石古镇(占11.12%)、潘州街道(占9.71%)、大坡镇(占8.20%);每年发病高峰在4、5月,但在10月份有一个小高峰;发病的高危人群为0~5岁组散居儿童;重病病例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结论 高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性,防控重点应从重点时间、重点人群出发,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感染科收治的47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72例患者中,男271例,女201例,5岁以下者占87%,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7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65例,占56.1%。主要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等。3例出现肺损害,15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7例出现肝功能损害,287例出现心肌损害,12例并发肺炎,其中重症患者24例,占5.1%。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54.2%(65/120),其中EV71阳性率为38.5%(25/120),CoxAl6阳性率为55.4%(36/120),两者均阳性6.2%(4/120)。24例重症患者中,7例是CoxA16感染,17例是EV71感染。448例普通患儿痊愈出院,24例重症患儿中,死亡1例,其余痊愈,但病程较长。结论: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7月份,以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危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