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样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明确诊断冠心病且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并随访的827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与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特征、病变特征、术中操作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27例患者(698例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中共植入支架1 247支,226支(LAD 94支,LCX 64支,RCA 68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 021支(LAD 539支,LCX 218支,RCA 264支)支架内未发生再狭窄。单-病变支架数量(P=0.000,OR=2.534),支架直径(P=0.000,OR=5.456),支架长度(P=0.024,OR=1.594)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病变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再次冠脉内介入治疗是裸金属支架内再狭窄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这样处理后的再次再狭窄率依然很高,研究表明再次冠脉内介入治疗的同时应用血管内放射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血管内放射治疗防护要求高,价格昂贵及可导致迟发性血栓的危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使再狭窄率显著降低,但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新型血管内支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冠状动脉内支架能防止急性血管闭塞,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仍有局部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殖导致再狭窄及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并发症等局限。几种正在研究的新型血管内支架可望减少局部血栓形成和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支架内再狭窄主要由内膜增生、边缘重构和炎症反应等引起。边缘重构对支架内再狭窄与非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区别在于剪切力的不同。而剪切力能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剪切力、内皮细胞和支架内再狭窄三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CYPHERCordis)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在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对 2 1例冠心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TM支架(Cordis)治疗 ,对 16例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16个 ,4例右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4个 ,1例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1个。观察药物涂层支架的手术成功率 ,术中并发症 ,住院期间及 2 14个月随防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 10 0 % ,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率为 5 %± 3 5 % ,支架完全覆盖病变 ,支架近远段无新夹层 ,血流TIMI3级 ,临床随访 2~ 14个月 2 1例心绞痛消失 ,其中 12例 6~9个月 ,复查冠脉造影 ,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结论 :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CYPHER) ,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单纯再次扩张及首次置入普通支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远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始终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文章就近年来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再次血管成形术后,长期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方法血管内再狭窄经再次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成功进行随访的129例病人共有156个病灶的血管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成功行重复PTCA术者达94%,成功完成血管造影随访的达95%。重复血管成形术后的病人再狭窄率为27%,病灶再狭窄率29%。其中局限性病灶的再狭窄率为20%,弥漫性病灶的再狭窄率达44%(P<0.01)。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的重复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其长期再狭窄率不高,是一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而支架内再狭窄(ISK)仍是多年来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顽症之一,尽管加强了抗血小板、抗凝、抗炎等药物治疗,冠脉内支架再狭窄仍居高不下,其发生率高达20%~30%,大大影响了PCI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近年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的上市,国内外多个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我们将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易勇  陈玉成  曾智 《心脏杂志》2003,15(6):560-562
支架植入术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之一。然而 ,支架内再狭窄亦随之成为介入领域一大难题 ,近年来对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药物治疗、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放疗及基因疗法等 ,本文作者就这些相关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或Cypher select)和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近期及10个月疗效。方法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253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采用了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并完成了10个月的临床随访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253例中男性218例,女性35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7.2岁。结果253例(262处病变)中152例使用Cypher支架176个,101例使用TAXUS支架132个。使用的Cypher和TAXUS支架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96±0.27)mm和(3.05±0,35)mm,P=0.04,平均长度分别为(23.31±6.68)mm和(23.56±6.54)mm,P=0.745。支架内再狭窄表现为100%闭塞29处,≥90%狭窄143处,〈90%狭窄90处。病变类型为A、B1、B2和C型各为9处、45处、73处和135处。PCI的成功率两组均为100%,住院期间无死亡,Cypher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63%,TAXUS组为2.97%,P=0.872。10个月临床造影显示在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组中造影再狭窄率分别为14.0%和29.4%,P=0.075,MACE发生率分别为6.7%和16.0%,P=0.031。结论应用Cypher和TAXUS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10个月疗效Cypher支架优于TAXUS支架。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超声评价支架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机制.方法5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接受65个支架置入术,10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再狭窄组(26个支架)和无支架再狭窄组(39个支架),分别对其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测量分析.同时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的方式.结果血管内超声定量测量发现支架再狭窄组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和支架最小截面积[分别为(2.5±1.2)mm2和(4.2±1.8)mm2]明显小于无支架再狭窄组[分别为(5.2±1.4)mm2和(6.8±1.7)mm2](P分别<0.001和<0.01),但两组新生内膜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7±1.0)mm2和(1.5±0.9)mm2,P>O.05].支架内再狭窄以局灶性狭窄为多见(69.2%).结论支架扩张程度是决定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而支架内内膜增生并不明显.支架内再狭窄以局灶性狭窄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并对再狭窄支架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是否与支架部位、直径、长度及类型有关。结果 (1) CCTA对106例患者的174枚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 3%、91. 7%、98. 6%、84. 6%,与CAG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 860)。(2)支架内再狭窄与支架直径、狭窄性病变是否处于血管分叉处有关,与支架长度、支架所在冠脉节段、支架类型无关。结论 C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结果与CAG的诊断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与支架直径及狭窄性病变是否处于血管分叉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尿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0月心内科320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的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196名,女性患者124名),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冠脉支架无再狭窄组218例,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吸烟、高尿酸、C反应蛋白、冠脉分叉病变、冠脉钙化病变及支架重叠置入。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比率在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相间有明显差异:血尿酸水平升高,冠脉内再狭窄比率升高(血尿酸正常组vs 高尿酸血症组:28.1% vs 41.3%,P=0.025)。结论 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冠脉内再狭窄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高尿酸是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药物支架内再狭窄及晚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药物支架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的修复延迟可以促发内膜增厚和再狭窄,同时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促发亚急性、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通过有创、无创的方法评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早期干预,使内皮细胞早期修复,从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推动药物支架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自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出现以来,靶病变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再狭窄过程包括急性血管回缩、慢性重塑及内膜增生等机制。在支架植入成为介入治疗的常规后,内膜增生变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预防再狭窄的策略应该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使支架内再狭窄显著降低。虽然再狭窄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参数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这些支架长期的安全性数据还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214例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比较与无狭窄患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结果214例患者共278处病变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90例(110处病变)。再狭窄占42.1%,与无再狭窄组比较,血脂蛋白a、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纤维蛋白原等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患者血LDL/HDL、总胆汁酸、尿酸、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总胆红素低于无再狭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038)、高LDL/HDL(OR=1.542)、高胆汁酸(OR=1.197)、高尿酸(OR=1.113)、长病变(OR=1.331)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总胆红素(OR=0.891)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酸、LDL/HDL等临床血清学指标与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支架内再狭窄与血管平滑肌分化、迁移,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值所致新生内膜增生密切相关.Rho激酶参与支架置入引起的新生内膜增生的调节.长期抑制Rho激酶的表达可阻止新生内膜的增生,可能成为防止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见表现.方法 1996~2002年之间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431例患者进行了重复冠脉造影,连续236例发生自体血管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Ⅰ组)188例,非支架再狭窄(Ⅱ组)48例,早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除外.与非支架再狭窄对比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表现.结果心肌缺血再发的平均时间Ⅰ组和Ⅱ组差异无显著性(5.3个月比6.1个月, P>0.05),休息心绞痛(Braunwald 2和3级,43%比27%,P<0.05)、休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64%比43%,P<0.05)和血管造影可视血栓发生率(7.4%比0%,P<0.05)Ⅰ组明显多于Ⅱ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再狭窄的常见临床表现,支架内再狭窄病人较非支架再狭窄更常见.  相似文献   

19.
药物支架内再狭窄及晚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药物支架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的修复延迟可以促发内膜增厚和再狭窄,同时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促发亚急性、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通过有创、无创的方法评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早期干预,使内皮细胞早期修复,从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推动药物支架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虽然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明显降低介入治疗(PCI)后晚期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内再狭窄仍然是一个主要临床问题,尤其是晚期血栓形成,据报道包括HMG—CoA转化酶抑制物(他汀类药)在内的一些药,可能会在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有作用,然而大多数为动物实验获得的数据,而本试验就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组织和药物治疗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