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采用乙烯雌酚 (DES)诱发垂体催乳素瘤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在垂体催乳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为探明催乳素瘤的产生机制提供佐证。方法 采用Wistar系雌性大鼠 ,切除双侧卵巢后皮下埋植DES诱发垂体增生 ,检测DES诱发不同时期大鼠垂体前叶重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 ,放免法检测原代培养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的催乳素。结果 DES诱发的大鼠垂体前叶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催乳素含量明显增加 ,表皮生长因子使体外培养正常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催乳素的分泌增加 ,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垂体瘤催乳素的分泌没有显著作用。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垂体瘤催乳素的分泌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催乳素瘤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反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观察大鼠垂体前叶细胞中各类激素细胞的增殖水平,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无同位素污染的检测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方法。方法:应用原代培养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增殖,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垂体前叶细胞中各类激素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可见Br-dU阳性标记内分泌细胞,其细胞核内可见棕褐色阳性颗粒,核浆比例增大,呈颗粒状,提示处于细胞增殖期。免疫细胞双重染色表明,体外培养垂体前叶的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结论:BrdU标记是一种有效的标记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方法,为探究大鼠垂体前叶细胞中各类激素细胞增殖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双标记技术研究了脑损伤时大鼠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分泌颗粒素 的定位。垂体前叶细胞呈现分泌颗粒素 染色强阳性 ,阳性物质位于胞浆中。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用于鉴定分泌颗粒素 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共存的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分泌颗粒素 共存于同一细胞。结果表明 :分泌颗粒素 可在大鼠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阳性细胞表达 ,其生理作用可能是调节分泌泡的 p H值以利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其前体裂解。  相似文献   

4.
给SD大鼠皮下埋植17-β-雌二醇,60天后,其垂体重量显著增加;垂体前叶细胞明显增生,分化受抑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催乳素含量显著增加;斑点杂交显示垂体细胞原癌基因c-myc的转录水平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DNaseI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发的垂体催乳素催乳素基因DNaseI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PRL瘤细胞PRL基因的DNaseI敏感位点较正常大鼠增多,提示在E2诱发PRL瘤形成过程中PRL基因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DH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致的垂体催乳素瘤催乳素基因DNaseⅠ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PRL瘤细胞PRL基因的DNaseⅠ敏感位点较正常大鼠增多,提示在E2诱发PRL瘤形成过程中,PRL基因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染腺病毒载体对雌二醇促垂体催乳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BrdU标记法检测转染腺病毒载体后雌二醇促垂体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腺病毒载体转染组雌激素反应基因ABCG2的mRNAs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腺病毒载体对垂体前叶细胞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腺病毒载体显著下调了雌二醇的促催乳素细胞增殖作用(P0.01),腺病毒转染组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ABCG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腺病毒载体转染下调雌二醇促垂体催乳素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病毒载体改变p38MAPK和ABCG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宋天保  葛玲 《解剖学报》1997,28(3):294-296
为了探讨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中GnRH相关肽(GAP)的来源,本实验选用两种特异性抗GAP抗体和抗FSH-β抗体,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技术,研究了GAP在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发现一些培养细胞可表达GAP,而且GAP免疫反应产物和FSH免疫反应产物共存于同一种细胞。这表明GAP存在于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内,本文讨论了GAP的来源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中GnRH相关肽(GAP)的来源,本实验选用两种特异性抗GAP抗体和抗FSH-β抗体,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技术,研究了GAP在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发现一些培养细胞可表达GAP,而且GAP免疫反应产物和FSH免疫反应产物共存于同一种细胞。这表明GAP存在于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内。本文讨论了GAP的来源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大鼠每在皮下注射皮质酮(1~50mg/kg,连续14天)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的形态与机能改变,结果表明:实验大鼠垂体,肾上腺,胸腺重量减轻,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升高,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分泌细胞及正中隆起CRF神经纤维和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等数量减少,染色变淡,血浆皮质酮(CORT)和ACTH浓度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胶叶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红  陈亚琼等 《解剖学报》2001,32(4):352-353,T014
目的 观察ERα和β两个亚型天大鼠垂体前叶的表达及两者是否共存。方法 用种属特异性抗体(兔抗大鼠ERα和羊抗大鼠ERβ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ERα免疫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核内,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垂体产叶和后叶,中间叶极少,ERβ免疫反应物质位于胞浆和胞膜,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垂体前叶和中间叶,后叶不表达。ERα和ERβ可共存于同一细胞。结论 ERα和ERβ在大鼠垂体前叶分布不同,但部分细胞有共存,提示两者在介导雌激素的作用中有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月龄大鼠垂体前叶滤泡星形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垂体重量、垂体前叶3类细胞比例及滤泡星形细胞(FS细胞)S100蛋白表达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取2~3月(青年组)、10~12月(中年组)、18~20月(老年组)3组大鼠垂体经分析天平称重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垂体前叶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中年组垂体重量最大;垂体前叶嫌色细胞(其中多为滤泡星形细胞)所占比例以中年组最高(39.26%±0.10%);3年龄组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细胞阳性率以中年组最高(27.13%±0.16%),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年组大鼠垂体重量、垂体前叶FS细胞的数量、分布与其它两组比较变化最大。在大鼠垂体前叶增龄过程中,FS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研究了29例不同胎龄人胎儿垂体前叶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关系。人胎儿垂体前叶存在少量粗细不等的P物质反应神经纤维,多成丛分布于前叶的中央区及其与外侧部的交界区。随着发育,P物质反应纤维增多、增长,分布趋于集中。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在早期多有短粗突起,中期增长、增多,晚期又减少;细胞主要位于背腹缘及中央区,晚期较密集。在P物质反应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的分布重叠区域内可有较密切接触,随发育其接触数量及其密切程度均有增加。结果提示人胎儿垂体前叶内P物质反应神经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可能存在功能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前叶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ERα和 β两个亚型在大鼠垂体前叶的表达及两者是否共存。  方法 用种属特异性抗体 (兔抗大鼠ERα和羊抗大鼠ERβ抗体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ERα免疫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垂体前叶和后叶 ,中间叶极少。ERβ免疫反应物质位于胞浆和胞膜 ,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垂体前叶和中间叶 ,后叶不表达。ERα和ERβ可共存于同一细胞。 结论 ERα和ERβ在大鼠垂体前叶分布不同 ,但部分细胞有共存 ,提示两者在介导雌激素的作用中有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研究了29例不同胎龄人胎儿垂体痈叶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关系。人胎儿垂体前叶存在少量粗细不等的P物质反应神经纤维,多成丛分布于前叶的中央区及其与外侧部的交界区。随着发育,P物质反应纤维增多、增长,分布趋于集中。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在早期多有短粗突起,中期增长、增多,晚期又减少;细胞主要位于背腹缘及中央区,晚期较密集。在P物质反应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胃泌素对垂体前叶催乳素和β—内啡肽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清醒自由活动的大鼠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不同剂量的胃泌素(G-17).观察到1μg和5μg的G-17都抑制催乳素(PRL)的静息分泌,5μg G-17还可显著地抑制限制性应激时PRL的释放。1μg的G-17对β-内啡肽(β-EP)的静息分泌和应激释放都无明显-影响.但5μg的G-17既兴奋β-EP的静息分泌,也进一步兴奋限制性应激时β-EP的释放。离体实验的结果表明:0.05、0.5和1.0μg的G-17均增加体外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PRL的分泌,且呈剂量相关效应;0.05和0.5μg的G-17不影响离体垂体前叶细胞β-EP的分泌,当G-17剂量达1.0μg时才显著增加离体垂体前叶细胞β-EP的分泌。上述结果提示,胃泌素抑制PRL的释放可能是通过下丘脑机制,因为胃泌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前叶细胞兴奋PRL的分泌:一定浓度的胃泌素无论中枢或外周的作用都兴奋β-内啡肽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庞志平  李鑫 《解剖学报》1995,26(2):123-126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大鼠垂体前叶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甘丙肽免疫反应细胞。用相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发现甘丙肽免疫阳性细胞同时与所有ACTH、GH、PRL、FSH、TSH等5种垂体前叶经典激素在腺细胞内共存,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垂体前叶神经活性物质和激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大鼠每天皮下注射皮质酮(1~50mg/kg,连续14天)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的形态与机能改变。结果表明:实验大鼠垂体,肾上腺,胸腺重量减轻,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升高,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分泌细胞及正中隆起CRY神经纤维和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等数量减少,染色变淡,血浆皮质酮(CORT)和ACTh浓度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弱,T淋巴细胞产生IL-2、IFN-γ能力下降。提示:(1)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剂量依赖性反馈抑制HPAT轴;(2)与此同时激活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进一步支持糖皮质激素与儿茶酚胺共同构成HPAT重要调节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给大鼠第三脑室微量注射δ-阿片受体相对选择性激动剂DADLE,增加血浆中β-内啡肽和催乳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激活脑内δ-阿片受体,可同时兴奋上述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在清醒自由活动的SD雄性大鼠中,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胃泌素释放肽(GRP)0.7和2.0μg后,兴奋前叶垂体β-内啡肽(β-EP)的静启分泌;2.0μg GRP可进一步兴奋限制性应激引起的β-EP释放。上述两个剂量的GRP都抑制催乳素(PRL)的静息分泌和应激时PRL的释放。 在离体培养的前叶垂体细胞中,0.5和1.0μg的GRP都兴奋B-EP和PRL的分泌。结果提示,GRP抑制PRL释放的作用地点在下丘脑,而GRP兴奋β-EP释放的作用地点可能在下丘脑或直接作用于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