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关于霉菌性鼻窦炎在使用单径鼻内治疗方案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用药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证实为霉菌性鼻窦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进行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冲洗,而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来进行冲洗鼻窦,并分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均痊愈,并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均没有复发,对两组患者术后鼻窦愈后效果良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径内镜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效果比较满意,而术后患者无需进行抗生素的治疗,且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48例霉菌性鼻窦炎,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与霉菌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鼻窦炎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和B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CT影像学下的病变范围、病变密度以及窦壁骨质受累情况.结果:A组患者双侧多鼻窦累及概率(80.00%)高于B组,B组单侧上颌窦累及概率(60.00%)、钙化灶出现概率(86.67%)、窦壁骨质破坏发生概率(40.00%)均高于A组,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存在较大差别(p<0.05).结论:CT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和霉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29例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2例霉菌性上颌窦炎和1例霉菌性蝶窦炎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11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优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李永奇  徐燕娇  李鹏 《中国校医》2010,24(8):617-618
目的总结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并初步探讨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要点。方法观察和记录143例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比较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单窦病变125例,最多见为上颌窦,其次是蝶窦、筛窦;127例(89%)病变鼻窦内不均匀不透光区,101例(71%)病变膨入临近鼻窦或鼻腔;97例(68%)软组织窗位鼻窦内可见CT值80~160Hu的钙化斑(点)。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多窦病变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有单窦病变;病变鼻窦内不均匀的不透光区,病变常膨入临近鼻窦或鼻腔;软组织窗位鼻窦内可见的钙化斑;可有鼻窦骨质压迫性破坏。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较相似,但其多窦病变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李德鸿 《中国保健》2010,(3):110-110
慢性副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探讨CT检查对慢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笔者对54例该病患者的CT诊断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20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20例,CT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壁吸收破坏15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上颌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9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6例。64例中CT诊断鼻寞炎10例,真菌性鼻窦炎46例,8例为上颌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病变。结论寞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充填软组织影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实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上颌耳线为扫描基线行CT扫描对副鼻窦炎检出率的影响,为副鼻窦炎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诉,CT扫描分2次进行,第1次以眶耳线为扫描基线,第2次扩大扫描范围,以上颌耳线为扫描基线,比较2次扫描CT阳性检出率和副鼻窦炎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以上颌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检出CT阳性54例,检出率为45.00%;以眶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检出CT阳性25例,检出率为20.83%;以上颌耳线为基线的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以眶耳线为基线的C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颌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检出副鼻窦炎48例,检出率为40.00%;以眶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检出副鼻窦炎19例,检出率为15.83%;以上颌耳线为基线的副鼻窦炎检出率明显高于以眶耳线为基线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变头颅CT扫描的基线角度,将基线扩大至上颌耳线,可提高头痛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副鼻窦炎检出率,及早发现患者副鼻窦炎病变,为临床治疗赢得时机.  相似文献   

9.
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病理检查和CT技术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关于霉菌性鼻窦炎(fungalsinusitis,FS)的发病率有逐逝增多的趋势,约占各种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6%~13%[1].现收集2002~2004年收治的12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病人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丽燕 《医疗装备》2006,19(10):39-4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于5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响20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加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领窦内壁吸收破坏15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上领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6例。58例中CT诊断鼻窦炎症48例,其中46例术前临床初诊为真菌性鼻窦炎,12例为上颌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病变。结论:窦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疗效、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老年VAP患者,按是否并发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59例)与对照组(39例),调查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类型及耐药情况,比较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确诊VAP 3 d后的APACHE Ⅱ评分值、肺部阴影消失时间、脱机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真菌感染菌属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0.85%)、热带假丝酵母菌(20.34%)、光滑假丝酵母菌(10.17%)、曲霉菌属(8.47%);耐药结果 ,从低到高分别为两性霉素B(3.39%)、伊曲康唑(18.64%)、5-氟胞嘧啶(23.73%)、氟康唑(30.51%);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激素应用时间、制酸剂使用时间、中心静脉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两组确诊VAP 3 d后的APACHE Ⅱ评分值、肺部阴影消失时间、脱机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感染已成为加重老年VAP患者病情、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积极消除各种易感因素、及时合理地根据药敏结果 抗真菌治疗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临床常见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临床真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15株真菌菌株鉴定,采用 API 20C AUX,Roseo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性.结果 215株真菌标本中假丝酵母菌属占87.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7.2%;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敏感率分别为100.0%、97.9%、93.5%.结论 215株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有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84例老年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1986年以来84例老年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按病情转归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真菌感染菌属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8.33%)、烟曲霉菌(9.52%)、热带假丝酵母菌(8.33%);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43.88%)、口咽部(32.65%)、肠道(9.18%)、血液(5.10%)等;治疗转归:有效35例(41,67%),无效49例(58.33%);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曲霉菌属感染等;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判断此类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结论对于老年肝衰竭患者,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肝脏原发病的治疗,注意心、脑、肺、肾等脏器的监测和维护,早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是改善老年肝衰竭及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目的 对医院两年来住院患者深部分离的真菌进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了解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患者血液、无菌体液培养经ESP-256血培养仪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 AUX进行鉴定;对丝状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5400份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真菌117株,阳性率2.17%;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1.03%、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8.80%、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7.09%、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55%、检出前3位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2.74%、肝胆外科占22.22%、介入科占18.80%;分离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86.95%、两件霉素B 100.0%、伊曲康唑93.04%、5-氟胞嘧啶93.91%.结论 血液和无菌体液中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多见,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逐年增高,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烧伤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大面积烧伤真菌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月10月的5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烧伤真菌感染率达23.72%;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诱发因素有:烧伤严重程度、气管开放、体内置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结论大面积烧伤真菌感染的发生及感染真菌类型有自已的特点,应重视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2009年7例真菌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例中,易感危险肉素以严重基础疾病(100.0%)、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6.0%)、应用糖皮质激素(57.0%)最为突出;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病死率为86.0%.结论 败血症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中,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应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17.
临床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掌握临床真菌感染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抗真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9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各类真菌培养标本1 196份,用沙保罗培养基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真菌,用“天地人“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系统鉴定菌种,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在“天地人“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系统中做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359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2.5%,病房分布以重症监护(ICU)病房(23.1%)、呼吸病房(13.6%)、老年病房(6.4%)为主.耐药性最强的是灰黄霉素,耐药率达86.6%,其次为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是19.2%、10.6%.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为0,制霉菌素、益康唑次之,耐药率分别是0.56%、0.83%.结论 随着侵袭性操作和免疫受损群体的不断增多,增加了真菌感染机会,应重视真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院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内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2.2%,其次为血液和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3.3%;高龄患者、严重基础疾病、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小规范应用、激素、化疗放疗及侵入性操作等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通过加强真菌的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而有效预防与控制院内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病原学种类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12月16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探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易感因素有:侵入性操作(16/16),使用广谱抗生素≥4d(15/16),手术(8/16),应用呼吸机(8/16);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11例,热带念珠菌3例,新型隐球菌1例,毛霉菌1例。15例经抗真菌治疗者2例死亡,1例患儿在未证实真菌感染前死亡。结论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127例患儿腺样体肥大并慢性鼻-鼻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及手术组.随访1~3 a,结果 la后手术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样体肥大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手术切除后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转归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