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型肥胖与痰瘀密切相关,从肝与痰湿、瘀血的关系角度,论述肝脏在腹型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阐述从肝论治腹型肥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必须经历的一段时期,此期女性卵巢功能会逐渐减退,体内性激素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发生紊乱,易致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而腹型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围绝经期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总结近些年中西医对围绝经期肥胖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型肥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期为腹型肥胖的研究提供依据,使大家重视腹型肥胖。方法:对腹型肥胖研究的相关综述进行筛选、整理、总结。结果: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但其病理机制尚未阐明。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逐渐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健康"公害",腹型肥胖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调整偏颇体质、防治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江西、安徽两家医院983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体质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未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1和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发生腹型肥胖(OR1=2.92,95%CI=1.76~4.86,P0.01;OR2=2.74,95%CI=1.63~4.60,P0.01)和全身型肥胖(OR1=2.22,95%CI=1.36~3.61,P0.01;OR2=1.89,95%CI=1.14~3.14,P0.05)的危险度显著增高,而阳虚质发生全身型肥胖(OR1=0.36,95%CI=0.20~0.67,P0.01;OR2=0.38,95%CI=0.21~0.70,P0.01)的危险度显著降低。[结论]痰湿质是发生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的主要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5.
当肥胖超过一定限度并出现相关症状时就演变为肥胖症.肥胖症患者中,腹型肥胖患者发生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本研究不仅对腹型肥胖的概念和治疗现状进行了回顾,还从中医角度对腹型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并记述了针灸治疗这一祖国医学瑰宝在腹型肥胖治疗领域的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腰围的肥胖患者的虚实证候特点。方法:将874例肥胖患者依据腰围的不同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北京市社区居民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中女性皆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腹型肥胖组比例明显加大。腹型肥胖患者合并高血压224例(25.6%)、糖尿病前期160例(20.3%)、糖尿病179例(27.4%),非腹型肥胖患合并高血压20例(23.0%)、糖尿病前期12例(13.8%)、糖尿病14例(16.1%);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在虚实证候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证中腹型肥胖的比例低于非腹型肥胖,虚证、虚实夹杂证中腹型肥胖的比例高于非腹型肥胖。结论:不同腰围的肥胖患者的虚实证候特点不同,需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肥胖是发生代谢性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腹型肥胖更是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血管疾病得病风险概率则明显提高,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躯体健康,降低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21世纪全地球人需要面对的最为刻不容缓的健康问题之一。腹型肥胖发生于腹部,中医认为在腹部循行的经脉有5条,自内而外分别是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文章从脾、胃、肝、肾脏腑及任脉,来讨论腹型肥胖形成的病因病机。为临床中医药及针灸治疗腹型肥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但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脂肪堆积于腹部的腹型肥胖。分别从中西医角度论述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小肠的功能特点、西医学小肠与MetS腹型肥胖的关系、中西医分别从小肠论治MetS腹型肥胖的临床思路,从而指出治疗MetS腹型肥胖可从调整小肠功能方面来考虑,使气机开阖有序,气血通畅,脏腑经络调和及改变肠道菌群,以减少其对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为干预MetS腹型肥胖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与分析肥胖与痰瘀互结病机的相关研究,提出痰和瘀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病机以痰湿为主,腹型肥胖病机痰多兼瘀,肥胖并发症病机多痰瘀互结。由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发展到肥胖并发症,病机经历了由痰致瘀而成痰瘀互结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型肥胖患者的脂肪分布类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7年1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46例腹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和脂肪分布研究;同时对同期102例正常体征人的血脂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46例腹型肥胖患者中腹腔内型肥胖患者有86例,占58.9%,其UVI得分平均值为1.79±0.42;皮下型肥胖患者有60例,占41.1%,其UVI得分平均值为4.67±0.72,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两型间的血脂参数,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TG等参数,腹腔内型肥胖患者组其血脂测量值明显高于皮下型肥胖患者。结论:应用超声进行腹型肥胖的临床诊断,有经济实用、低损伤、便于随时诊断及复查、可对肥胖的脂肪分布类型作出较科学诊断等显著优点。采用超声诊断可以深入研究肥胖疾患对人体的危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肥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研究表明腹型肥胖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均呈正相关,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呈正相关,腹臀比例、腰身比例显著正相关,提示腹型肥胖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缩小腰围已成为促腹型肥胖中风患者功能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穴位埋线是目前治疗肥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以长期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不孕、肥胖、多毛、痤疮等.有研究显示,我国有34.1%~43.3%的PCOS患者合并肥胖[1].肥胖包括以体质量指数(BMI)为判定的全身性肥胖(BMI≥25 kg/m2)和以腰臀比(WHR)为判定的腹型肥胖(WHR>0.85).临床研究已证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IR)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肥胖型PCOS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不良妊娠发生风险增高[2],进一步发展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3-4],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现将肥胖型PCOS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中医虚实证型与代谢综合征组分血脂、血糖、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将腹型肥胖分为虚、实证型组,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腹型肥胖虚证组腰臀比、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较实证组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腹型肥胖虚证组血糖、血压、甘油三酯较实证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虚证组比例明显高于实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汪型腹型肥胖的血脂、血糖、血压水平有明显差异,为腹型肥胖临床防治及判断预后转归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古籍中讲到的消渴病,正是《素问》饮一溲一之疾,本虚标实是其本质特点,分为脾瘅(肥胖型)和消瘅(消瘦型)两大类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独立又相关,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所以肥胖程度越严重,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中医病理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9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中医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证素在阴虚、湿、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相关分析中,男性腹型肥胖腰围与痰极其显著正相关,而女性腹型肥胖腰围与阴虚显著负相关,与痰极其显著正相关,与湿极其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代谢综合征(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涉及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等的疾病,是多种代谢异常、复杂疾病的集合体。腹型肥胖患者脂肪过度沉积于内脏,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增高,促进肝糖异生,使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释放增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又进一步导致以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杨传华教授是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笔者初步整理杨老师清热祛湿化痰为主治疗腹型肥胖高血压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则杨老师指出,目前腹型肥胖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BMI≥28同时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腹型肥胖。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归纳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方法、手法、穴位并分析临床治疗的规律性和仍存在的不足,为临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16年至今关键词为针灸、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针灸在治疗腹型肥胖时,方法具有多样性但以电针居多;手法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为主,进针深度、留针时间会影响最终疗效;选穴时以脾胃经为主,天枢穴为核心。结论:在治疗腹型肥胖方面,中医针灸疗法相比于西医运动、节食、手术等疗法有独特优势,针灸方法的多样性为医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途径,治疗的针刺手法和取穴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寻,为临床治疗腹型肥胖构建了框架。但目前还存在腹型肥胖疾病的病因、作用机制不明确,临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处方,辨证分型体系研究不够透彻,临床实验未规范要求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中医虚实证型脂联素表达差异及与肥胖特征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设立肥胖虚实证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对其相关代谢指标、脂联素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以上指标与肥胖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腹型肥胖实证组和虚证组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腹内/腹壁脂肪比、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脂联素与甘油三酯、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不同证型腹型肥胖的代谢特征有明显差异,这种代谢差异不仅来源于腰围的增加,更可能与腹腔内部脂肪堆积有关;脂肪因子脂联素的表达差异,提示虚证腹型肥胖有更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亦为妇科难治性疾病之一。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近年来学者们对于该病研究发现,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脂肪多分布于腹部,主要以腹型肥胖为主。本文通过对带脉理论的深入阐释,探讨带脉与腹型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生理与病理关系,梳理本病的发病本源,认为带脉气血不畅、痰瘀阻滞是腹型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关键,通调带脉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期望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