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龚令 《重庆医学》2011,40(23):2364-2365
目的 分析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6~2010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率上升,而产程异常及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下降,剖宫产指征由原来的胎儿宫内窘迫与骨盆异常排列...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2004年-2007年间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4年为38.21%,2007年为60.88%。(2)剖宫产手术指征2004-2006年以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为主,社会因素列居第3位,2007年社会因素跃居第1位,占29.31%。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以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的"过度诊断"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尽量减少社会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几年来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致使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11年期间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2541例,其中5864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谈话时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我院2008~2011年四年剖宫产率45.95%,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其中社会因素致使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胎位不正、疤痕子宫、头盆不称等因素均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潜在原因.结论近几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是第一位的剖宫产原因,成为其强力推手,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妇及家人对阴道分娩的生理过程缺乏了解,对剖宫产术的利弊无正确认识,相信迷信,性别鉴定,以及产科工作中阴道助产能力及服务沟通能力下降,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过度诊断,医患关系紧张致使对阴道分娩中存在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医务工作者往往为了回避医疗纠纷,保护母婴安全,有时迎合患者及家人心理而放宽手术指征,因此,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前宣教,正确对待分娩过程,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提高产科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阴道分娩助产服务能力及责任感,改善对阴道分娩中医疗风险的认识,改善医疗环境,严格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有效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从而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对5 24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各年剖宫产人数及所占比例,难产剖宫产人数及所占比例,分析各年剖宫产原因及顺位.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及臀位助产率逐年下降;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产钳及臀位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剖宫产手术顺位分别为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2009-2012年社会因素位居第一,且逐年升高;以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7分诊断符合率逐年下降;因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及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升高;以头盆不称为手术指征术前宫口开大<3 cm病例逐年上升,而宫口开大>3 cm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指征已经超出了单纯医学指征,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十年来5696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攀升,1998—2007年从29.61%上升至63.76%。(2)胎吸、产钳、臀助产等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3)剖宫产指征中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剖宫产史、社会因素均逐年上升,其中以社会因素最为突出。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与产科手术指征把握不严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变化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分娩产妇病历资料,分娩方式分为两种:阴道分娩(包括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而阴道分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及头盆不称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社会因素近年来也明显增加。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阴道分娩率的下降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年间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分娩产妇病历资料,分娩方式分为两种:阴道分娩(包括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其中剖宫产869例.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而阴道分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及头盆不称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社会因素近年来也明显增加.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阴道分娩率的下降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湖英 《当代医学》2010,16(16):37-38
目的分析近5年来剖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近5年衡南县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率上升,而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剖宫产率下降;在各年度手术指征的顺位中,社会因素始终居前3位,且逐年上升至第1位,瘢痕子宫的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至第2位。结论近年来,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产妇分娩方式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但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外,助产人员对阴道助产技术不熟练以及医生为避免胎儿意外引起纠纷常不选择阴道分娩,也是引起剖宫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院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 806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由2006年的22.31%上升为2007年的28.81%,主要指征依次由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臀位、巨大儿等转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疤痕子宫、臀位、巨大儿等.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增强分娩自信心,同时医生做好阴道分娩的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高阴道助产技术,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4年间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病例57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4191例,占72.8%,剖宫产1566例,占27.2%.1994年至2000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为14.09%,实现了WHO提出的目标,2001年开始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明显增高,2001年至2007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达35.07%,剖宫产率上升,而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不明显.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 要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需加强孕期健康教育,产前宣教尤其是分娩方式教育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指征中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措施,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6~2008年间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 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诊断过度也是剖宫产术增多的重要因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我院近6 年来三种分娩方式构成比及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统计2006 年1月-2011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5 654 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结果 我院平均剖宫产率为37.27%,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计划性剖宫产、胎儿窘迫及临产后头位难产是我院剖宫产主要指征;基本杜绝了社会因素.结论 加强产前宣教,给予产妇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重视产程观察,提高阴道助产技术,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防治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达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锦阳 《河北医学》2012,18(11):1603-1605
目的:剖析影响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为降低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提供具体措施.方法:对 2009年至2011年本院足月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和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臀牵引和胎吸助产的比例逐年下降.2009年至2011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是:社会因素,头盆异常,胎儿窘迫和高龄初产.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当前应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剖宫产近年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 通过总结年分娩总数、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分析10年间影响因素,由住院孕产妇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情况及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结果 10年中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2年20.36%上升至2011年的53.10%;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及臀位为第3、4位.结论 剖宫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原因分析,了解目前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183剖宫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是逐年上升趋势;②各因素所占的比例社会因素排第1位,依次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子痫前期致剖宫产率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及妊娠合并疾病致剖宫产率上升趋势。结论:剖宫率增高原因有医疗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妇及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改变服务观念,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降低无指征剖宫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10年住院分娩病例5824例进行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51.89%,与1997年的30.74%相比.有显著差异(X^2=58.07,P〈0.05),经阴道胎吸助娩率、新生儿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符合率仅39.45%。手术指征1997年居前5位的是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臀位,2006年社会因素则跃居第一。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在产科领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晓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54-55,57
目的 总结本院剖宫产的临床经验及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1360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逐年下降.其中剖宫产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存在过度诊断,母儿因素中以相对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指征不足;瘢痕子宫、骨盆狭窄、妊娠并发症使剖宫产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社会因素使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 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有效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我院共分娩 870例 ,剖宫产 140例 ,剖宫产率 16.1% ;1998年分娩 910例 ,剖宫产 2 16例 ,剖宫产率 2 3.7%。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前次剖宫产、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 ,如重度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和其他因素等。讨论从我院 2年的剖宫产率结果看 ,胎儿宫内窘迫 ,臀位 ,社会因素所占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有显著升高( P<0 .0 5) ,头盆不称 2年相比无明显差别 ,而妊娠并发症 ,既往剖宫产史以及其他因素作为剖宫产指征的 1998年比 1995年下降。因此 ,以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社会因素为剖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10年住院分娩病例5824例进行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51.89%,与1997年的30.74%相比.有显著差异(X^2=58.07,P〈0.05),经阴道胎吸助娩率、新生儿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符合率仅39.45%。手术指征1997年居前5位的是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臀位,2006年社会因素则跃居第一。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在产科领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