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芮  韩振蕴  范吉平  张允岭 《中医杂志》2011,52(16):1370-1371
对于老年性痴呆(AD)的中医病机,历代医家认为心、脾、肾与脑髓的关系密切,肾精亏虚,痰浊瘀血闭阻,脑髓空虚是痴呆的基本病机。随着中医对AD发病更深入的认识,发现"毒损脑络"也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中医病机。具有神经元毒性的病理产物可以造成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属于"内生毒邪"范畴。而神经元细胞膜的广泛损伤则属于"气络"受损的范畴。"毒损脑络"理论是当代中医在抗衰老以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2.
尹龙  田金洲  时晶 《吉林中医药》2011,31(6):495-497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在脑髓,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脑府气血逆乱,脑髓失养,致毒邪内生,脑髓受损,神机失用.早期病机与心、肝、脾三者失用有关,后期病机与肺、肾失于滋养有关.除瘀血和痰浊外,毒邪内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及中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对老年性痴呆(AD)病因病机的认识包括脑髓消减、五脏损伤以及痰浊瘀血等方面,治疗以益肾填精,化痰通络为主。随着医学发展以及人类寿命的增长,现代中医对痴呆的病因病机具有新的认识,认为具有神经元毒性作用的Aβ属于"内生毒邪"范畴,细胞膜属于"气络"范畴,"毒损脑络"也是AD的重要病机,清热解毒药物也更多的应用于AD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范围糖尿病发病率的迅猛增长,作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脑病的发病率亦出现迅猛增长态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其发病机制对准确治疗糖尿病脑病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阴阳两虚,久病入络,气机逆乱,肾精亏虚,故而浊毒内生,损伤脑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脑病发病主要的机制与途径包括体内高血糖、氧化应激、炎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自噬等。现探讨糖尿病脑病主要中西医学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病机存在差异。发病前阶段,病机涉及内伤积损和发病诱因,前者是发病基础而后者是促发因素;急性期阶段,病机涉及脑脉闭阻后发生的三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它们共同参与了脑髓的损伤;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阶段,病机包括脑髓空虚和内邪伏藏,脑髓损伤则肢痿言蹇,新旧内邪伏藏构成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病基础。分段认识中风病机对预防、急救、康复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髓减、脑浊内生、毒损脑络,证属本虚标实。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基础研究,拟初步探讨血浊-脑浊-脑毒理论体系对AD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血浊是AD发病前的病理状态,脑浊-脑毒的具体表现之一是Aβ过量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细胞和脑功能的损害即是毒损脑络的体现之一。脑络与西医中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功能相似,脑络受损,亦能增加脑浊-脑毒的生产,临床治疗当以益肾祛毒为主。  相似文献   

7.
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和负担不断增加,是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本文提出"清浊相干"即脾胃升降失常,内生浊邪,导致清气不升、脑失所养,浊邪不降、上犯清窍,为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引发认知障碍的关键病机;病久由浊转毒,而败坏脑髓、损害脑神,是导致认知障碍不断加重的重要因素和病理转归。从"清浊相干"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角度防治认知障碍,可能是中医药研究的新方向。"调整脾胃肠,升清降浊毒"为中医药防治认知障碍的重要方法,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是中医药防治认知障碍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属中医善忘、痴呆等病证范畴。精气是大脑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结合临证体会,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诸脏亏损,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标实为痰阻血瘀。其中肾精亏虚,脑髓不足,脑失所养是发病基础;痰浊困阻,蒙蔽脑窍为发病的关键因素。补肾化痰是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大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疾病,病因较多,病机复杂多样.课题组基于中医学经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和多年临床诊治经验,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疗效确切,认为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或由于痰浊上蒙、瘀血阻络等,痰、瘀日久蕴结壅滞,酿生浊毒,损伤脑髓,渐使脑髓空虚,元神失养,神机失用而为病.本文就具体的立论依据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0.
督脉是联络肾、髓、脑的重要通路,并且统领周身之阳气,对精神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D)系中医理论的“呆病”,病位在脑,属肾精亏虚,脑髓消减,神机失用之本虚标实证。本文从督脉经络理论的角度论治AD,并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AD提供有益思路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满意手段,临床上常用脑血管扩张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益智药以及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将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王永炎[1]院士经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浊毒损伤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刘兴山[2]等亦认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VD的病机关键。赵南刚[3]等认为,肝阳亢盛致VD,精、气、血的亏虚及髓海失养是发病的根本,肝阳亢盛是发病的重要环节,风、火、痰、瘀等邪内阻,扰动清窍,清窍受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2临床治疗2.1...  相似文献   

12.
阳气不足、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早期病机关键,该文从"胆"腑的生理功能和胆经经脉循行对AD发病影响着手,探讨调节"胆气"在AD治疗中的作用,同时将现代医学该病在中枢的病变区域和胆经经脉在头部循行区域相结合,据此配方组穴,临床实践证实疗效确切,为该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脑髓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本文通过对脑肾相济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二者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故“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是脑髓病的重要病机,“填肾精,益脑髓”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方法。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者同属于脑髓病范畴,脑肾相济理论是临床论治脑髓病的常用理论基础,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与联系出发,认为脑肾相济是精神充沛、情感智能、行为活动的基础。从病理角度出发,认为补肾祛瘀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治法。本文基于脑肾相济理论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二者间紧密的联系出发,探析脑髓病的病理基础,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具有相同的病机角度,异病同治不同脑髓病,为临床治疗脑髓病提供具有基础、统一、一致的方法,并将典型医案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4.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及帕金森综合征。本课题组提出了从脑髓—脑神—脑气的角度辨治路易体痴呆,认为脑为髓海,根于肾,是脑的物质基础;脑神是大脑内各种精神活动的集合,包括认知、情感、思维等,是脑功能的体现;脑气则是连接脑髓和脑神的枢纽,可充脑髓,养脑神。肾虚髓空是本病发生的基础,随疾病进展,正虚邪盛,痰瘀内生,日久酝酿成毒留滞于脑,造成髓损神伤,脑气紊乱,病人出现一系列肢体运动、官窍及认知问题;病至晚期正虚积损,元神不复,造成形神衰惫。在治疗方面,以补肾益髓,养神复意,调补脑气为主,同时应在辨证过程中注意痰浊瘀毒的有无,把握好标本虚实,兼以祛毒化浊、固本培元。  相似文献   

15.
于苗  丁薇  王悦  张丽娜  张根明 《中医药导报》2023,(9):134-136+164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从中医病机角度,提出“络损髓伤”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关键。其中,年老正虚为本病的促发因素,瘀、痰、浊毒有形实邪滞络所致的脑络病变为发病基础;脑髓失养、髓海失充的脑髓损伤为病变后果;发病过程中“络”“髓”相互影响、渐进损伤,最终形成“络髓同病”的病理结局。据此提出脑小血管病的总治法为通络养髓,但不同病变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络损”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髓伤”以补肾养髓扶正为主,从而实现“络髓同治”。  相似文献   

16.
突触可塑性损伤是阿尔茨海默病(AD)重要的病理表现,是导致认知障碍重要的因素,是AD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具体体现。因此以突触可塑性为靶向的治疗给AD带来希望,但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中医的视角,肾精亏虚导致的髓减脑消是AD的基本病机,突触可塑性损伤是髓减脑消的表现,"从肾论治"AD能修复突触可塑性损伤,改善认知功能,推测"从肾论治"可能通过靶向修复突触可塑性损伤,但介导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性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基本病机是脑脉闭阻导致脑髓受损.作为一个独立病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其自身特有的病情演化规律,临证应根据病机和证候的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 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特点 脑脉闭阻后会相继发生3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三者因果互济,共同构成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髓损伤的病理基础[1].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其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脑内微环境异常有关,是其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脑内物质淋巴引流是改善脑内微环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传统中医“毒损脑络”病机及西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脑内微环境、淋巴引流等组织形态学以及功能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系统阐明中医药调整脑内微环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引发认知损伤作用效果及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可能,并且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糖尿病脑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均属于年龄和代谢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疾病。二者发病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毒邪郁积"可发为消渴,"毒损脑络"可致痴呆。王永炎院士"毒损脑络"学说为清热解毒法或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依据。近年来研究提示糖尿病、糖尿病脑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均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黄连解毒汤可以调整肠道微生物,并通过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神经肽来调节"脑肠轴",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从黄连解毒汤、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共同特点、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糖尿病脑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干预机制研究,结合黄连解毒汤调整肠道微生物在改善认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髓”、“肾”、“络”理论探析脑病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筠  鞠大宏  陈彦静 《中医杂志》2012,53(3):205-206,237
从“髓”、“肾”、“络”的理论内涵出发,分别阐释了“髓与脑”、“肾与脑”、“络与脑”的解剖基础和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脑的生理状态下当是肾精生脑,以髓为充,以络为荣.肾精亏虚,则无以化血以充养脑络,脑络失荣无以滋养脑髓,髓空则痰浊、瘀血上扰.因此肾精虚损既影响脑之形质的髓,又影响脑之荣养的络,形质及功能俱损则易形成髓空以致浊毒上犯脑络的脑病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