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3例,与单纯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8.7%,95.24%,对照组分别为38.3%和81.67%,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冷冻疗法配合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CA)的效果,比较转移因子注射法和口服法的效果.方法 对64例CA病人在冷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并皮下注射转移因子(A组,32例)或口服转移因子胶囊(B组,32例)治疗.结果 A组治愈30例,治愈率为93.8%;B组治愈27例,治愈率为8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4,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CA均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健脾除湿法主方选择除湿胃苓汤配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组(40例)与单纯中药组(20例),前一组用中药除湿胃苓汤加减配合转移因子胶囊内服,后一组单用中药。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00%、65.00%;中西药联合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除湿法主方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配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75~1980年底,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脏为供体提取转移因子(简称TF),配合五味子制剂治疗慢性肝炎,现将治疗达3~6个月的434例进行小结,重点分析和探讨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肝炎的适应类型。一、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和分组:本文病例的选用均符合1978年杭州肝炎会议有关慢性肝炎(甲种分型法)的诊断标准。治疗病例随机分成二组,转移因子配五味子制剂组(简称TF治疗组)和单纯五味子组作为对照(简称对照组)。每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转移因子对19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及临床观察,并随机抽样随访了同期术后未行免疫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转移因子确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可延长晚期胃癌的生存期。若用于早期胃癌或其他肿瘤的早期,配合手术、化疗或放疗估计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门诊部于2003年6~11月应用“疣平净”外洗并配合转移因子注射,治疗扁平疣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术治疗尖锐湿疣(CA)后,应用干扰素注射液安达芬,或转移因子口服液,对CA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经微波凝固术后的CA患分为肌注干扰素组71例,肌注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转移因子口服液组41例,每天1次口服10ml,15天为l疗程。治疗后分别15天、1个月、2个月连续随访。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效,干扰素组一次、二次治愈率分别为64.8%、56.0%,转移因子一次、二次治愈率分别为61.0、56.3%。结论 采用微波治疗CA的同时,配合干扰素或转移因子的应用,均可降低CA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玉屏风散颗粒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玉屏风散颗粒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URI)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入组患儿分成对照组、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0例,其他3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他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颗粒和/或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或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治疗期间各种症状、体征持续的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gA、IgG及IgM水平,计数各组不良反应例数。 结果 转移因子组患儿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玉屏风组短;联合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内啰音持续时间均较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短;转移因子组Ig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玉屏风组和转移因子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最高,转移因子组最低,而联合治疗组较玉屏风组低。 结论 玉屏风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大多不明,往往很难根治.笔者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转移因子加自血疗法配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颗粒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UR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入组患儿分成对照组、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0例,其他3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他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颗粒和/或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或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治疗期间各种症状、体征持续的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g A、Ig G及Ig M水平,计数各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转移因子组患儿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玉屏风组短;联合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内啰音持续时间均较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短;转移因子组Ig 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g A、Ig G及Ig M水平明显高于玉屏风组和转移因子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最高,转移因子组最低,而联合治疗组较玉屏风组低。结论玉屏风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转移因子是存在于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细胞)中的一种小分子活性物质,其化学结构主要出核甙酸及多肽组成,是一种能产生继承免疫作用的物质。据报导,对慢性感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和后天性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病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各地开始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以提高机体对自体肿瘤的细胞免疫力。 1975年底~1976年10月我们观察了用转移因子配合化疗、中草药治疗13例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13例治疗结果作初步小结。  相似文献   

12.
斑秃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病因较复杂,治疗方法颇多,本院皮肤科脱发专科门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现将1989年6月~1991年6月采用乌藤合剂口服,并配合人脾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治疗的60例斑秃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左旋咪唑与转移因子治疗面部扁平疣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采用左旋咪唑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50例。并选择左旋咪唑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50例,转移因子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率为88%,左旋咪唑组痊愈率为62%,转移因子组痊愈率为60%。联合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而在左旋咪唑组与转移因子组间痊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小剂量的左旋咪唑和转移因子有协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任建平 《医学综述》2013,19(7):1337-1338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CHB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2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及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明显好转,且转氨酶和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升高,IL-4、IL-10下降,且IL-2和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胶囊在抗HBV治疗中,可积极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利于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例,单一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40例,并用肌苷片口服24例作为对照,以观察其对血清HBVM的影响。结果抗-HBs,抗-HBe阳转,抗-HBcIgM阴转两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组HBV-DNA阴转率又明显高于单一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组,说明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治疗慢乙肝对清除和抑制乙肝病毒有较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转移因子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阿昔洛韦、转移因子组;阿昔洛韦、转移因子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治疗组),观察用药后止疱、结痂、止痛和痊愈的时间及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治疗前后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止疱及结痂时间短于阿昔洛韦、转移因子组;联合治疗组的止痛及痊愈时间短于阿昔洛韦、转移因子组。结论:阿昔洛韦、转移因子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起效较快;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口服转移因子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6 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4例 ,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转移因子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简称CA)是临床常见的性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位居第二。传统治疗多采用腐蚀或物理方法清除局部疣体,配合干扰素或转移因子等生物反应调节剂全身应用,存在病程长、复发率高、局部反应大等弊端。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微波配合中药复方薏蓝合剂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告采用左旋咪唑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502列,并选择左旋咪唑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50例,转移因子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率为88%,左旋咪唑痊愈率为62%,转移因子组痊愈率为60%。联合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60例婴幼儿腹泻,84例口服转移因子,76例常规治疗。结果:转移因子组治愈率88.1%,好转4.8%,无效7.1%,平均治愈天数3.8d。常规治疗组治愈率24.0%,好转29.0%,无效47.0%,平均治愈天数5.2d。认为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