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扣在国外已应用 2 0多年 ,其主要是针对一些需要长期保留气管造口的患者而设计的一种装置。我院 3年前首次报道 1例[1 ] ,近来又有 9例患者使用气管扣 ,提高了生活质量 ,避免了反复气管切开及长期应用呼吸机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9例为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9月住院患者 ,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43~ 78岁 ;均为严重心肺疾病呼吸衰竭、撤机困难的气管切开患者。气管扣装置 (美国Olympicmedical公司 ) :包括花瓣型开口的气管套管 ,长度 2 .7~ 4 .0cm ;封闭栓 (封闭气管套管 ) ;垫圈 (5种厚度 )和类似刮匙样的…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和抢救手段 ,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1 995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院行气管切开 8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8~76岁 ,平均 52岁。其中急症气管切开 1 6例、择期气管切开 66例。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 74例 ,直接气管切开 8例。气管套管性质为金属套管 2 6例 ,硅胶套管56例 ,气管套管置入方式为气管切开 52例 ,经皮穿刺 30例。气管切开原因为心跳呼吸停止 2 0例、急性中毒 1 2例、脑血管病变 2 4例、呼吸衰竭 1 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3.
朱福明 《山东医药》2008,48(15):16-16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共行小儿气管切开术36例,其中18例在麻醉插管引导下进行,与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4岁.气管切开原因:颈部手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18例,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喉水肿、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2例,颌下、颈部感染致喉梗阻5例,颈、口咽部烫伤6例,小儿喉乳头状瘤4例,气管异物1例.  相似文献   

4.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需行气管切开治疗,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47例,现将其中21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均为多发性肋骨骨折伴有血气胸、创伤性湿肺及呼吸衰竭。均应用抗生素、适量补液、化痰、解痉平喘、雾化吸人及对症支持治疗。气管切开后气管内置管5~11天,其中17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1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余均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郭学彦 《山东医药》2003,43(16):70-70
1999~ 2 0 0 2年 ,我们对 12 7例需鼻饲留置胃管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 4 2~ 76岁 ,平均 6 3.4岁。其中有知觉、吞咽反射、咳嗽反射 5 7例 ,昏迷、吞咽反射消失、咳嗽反射存在 34例 ,脑出血急性期、颈项强直 2 4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行气管切开后吞咽、咳嗽反射均消失 12例。其中 1次插管成功吞咽困难者 89例 ,颈项强直者 2 2例 ,气管切开者 11例 ;1次插管成功率 95 .2 8%。重复插管 5例 ,4例成功。体会 :1我们指导患者身体坐直 ,头部少许向前弯曲 ,这种位置可使部分气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91岁。 1999年 6月诊断为右肺中心型肺癌 ,伴肋骨转移 ,脑转移 ,曾行右肺病灶、纵隔及脑部放疗和免疫治疗 ,效果较好。 2 0 0 3年 3月 2 6日因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 ,给予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行机械通气治疗。术后查二氧化碳分压 (PCO2 ) 5 5~ 75mmHg ,于术后第 2天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 :气管套管下方约 2cm处有白色隆起物将主气管几乎完全堵塞 ,仅在 3点处残留一直径约 0 5cm的小口 ,考虑为肿瘤浸润和纵隔淋巴结压迫所致。于2 0 0 3年 3月 2 8日经气管插管于左右支气管及主气管内分别置入镍钛合金记忆支架 (Wallstent…  相似文献   

7.
老年气管切开置管并发气管食管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并发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9例老年气管切开置管并发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从套管留置到确诊气管食管瘘的时间平均为30.2±17.9天;临床表现主要有发作性成人呼吸窘迫症(3例),吸入性肺炎(3例);经套管中吸出胃内容物确诊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2例,2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后经胃镜确诊;6例胃管鼻饲饮食,1例行胃造瘘术,1例行胃造瘘 空肠造瘘术;随访3个月,6例死亡。结论老年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并发气管食管瘘与老年生理特点及疾病因素有关,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应积极预防,及时诊断,避免误诊,以适宜的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 ,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的消毒仍使用传统煮沸法 ,其不仅操作时间长 ,而且因气管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脱离易引起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 ,阻塞气道 ,影响通气效果 ,加之煮沸条件的限制 ,消毒效果也不确切 ,可增加感染机会。 1997年1月至 1999年 1月 ,我们采用 2 %戊二醛浸泡与煮沸法行气管内套管消毒 ,并用于临床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行气管切开患者 16例 ,男 11例、女 5例 ,年龄 17~ 6 8岁 ,气管切开时间 10~ 32天。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8例。实验组内套管消毒程序为取出内套管 ,先放于 1∶ 2 0 0 84消毒液中浸泡 5分钟 …  相似文献   

9.
心脏直视手术后气管切开原因分析及处理(附7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总结安贞医院 10年来气管切开病人的原因及临床治疗转归经验。方法 :安贞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行体外循环手术 14 16 5例 ,其中术后气管切开 75例 ,占 0 5 3%。将气管切开的原因和临床体会分别进行归纳。结果 :气管切开的原因 :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发育不良、昏迷、喉头水肿等。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需做呼吸治疗 ,而行气管切开 33例 ,占 4 4 % ;术前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手术后肺动脉压不下降或下降不理想 ,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占2 8% ;术前肺内血管发育差的紫绀型心脏病 ,做气管切开占 12 % ;各种原因造成昏迷、呼吸微弱、咳嗽反射差 ,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 8例 ,占 10 6 %。结论 :心脏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为最常见的气管切开指证 ,气管切开能有效支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纵隔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时间之间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9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肺癌患者324例,符合分组标准者46例,(年龄大于70岁,肺功能差,最大通气量小于60%)。46例中,男性38例,女8例,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74.2岁。有吸烟史者35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9例,合并型糖尿病9例;术前心电图异常17例,陈旧性心梗2例。本组均在全身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种类包括肺叶切除34例,全肺切除12例。术后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6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术后因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咳嗽无力、排痰困难,经胸部理疗、超声雾化吸入等均未奏效而行支气管深部吸痰,2例术后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2月~ 1999年 11月 ,我院对 2 3例严重颅脑损伤和危重昏迷患者应用冬眠低温疗法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2~ 6 3岁 ,平均 34.6岁。其中严重颅脑损伤 12例 ,脑出血并昏迷 6例 ,脑梗塞并脑疝 2例 ,脑肿瘤术后 2例 ,脑缺氧昏迷 1例。临床表现 :高热者 2 2例 ( >40℃者 12例 ) ;躁动不安者 14例 ;有高血压史者 6例 ,平均波动在 2 6~ 32 / 14~ 2 2 k Pa之间。GCS6~8分 15例 ,3~ 5分 5例 ,9~ 13分 3例。2 3例中行开颅手术 2 1例 ,气管切开 16例 ,脑室外引流 4例。治愈 2 2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喉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收治喉癌15例,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按1997年UICC的TNN分期,T1NOMO2例,T2NONO8例,T2N1MO2例,T3N1NO1例,T3N2MO2例。全部常规气管切开,其中喉裂开声带切除术2例,喉垂直部分切除8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3例,喉全切除2例。同时行同侧颈廓清术4例,双侧颈廓清术1例。对保留喉功能的13例,术后7—14d开始堵管1d后,上下3楼无气促者,拔除气管套管。Ⅲ期以上者术后补充放疗(60~70Gy)。结果术后随访3年以上,死亡3例,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死于肺转移及肝转移,无瘤存活12例。3年生存率86.66%(12/15),5年生存率80%(2/10)。除2例全喉切除的13例,术后全部拔管,拔管率86.6%;所有保留喉功能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只要合理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喉部分切除术与喉全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不会降低生存率,而且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丧失、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 ,并可继发坠积性肺炎 ,加重脑缺氧。在治疗过程中若能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对患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1 996年 1月~1 998年 6月 ,我们使用自制气管套管 (图 1 ) ,连接智能输液泵持续湿润气道治疗此类患者 5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 1 0 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 :1实验组 :男 36例 ,女 1 4例 ;年龄 2 .5~ 61岁。 GCS评分 3分 1 7例 ,4~ 5分 2 9例 ,…  相似文献   

14.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是开胸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开胸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们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 31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6例、女 5例 ,年龄 45~ 79岁。吸烟超过 2 0年者 2 0例。食管癌及贲门癌 2 0例 (弓上或弓下吻合 13例 ,三切口颈部吻合 7例 ) ,肺癌 11例 (肺叶切除 8例 ,肺楔形切除 3例 ) ;除 1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外 ,其余 30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肺功能检查 2 2例 ,其中肺功能正常 4例 ,轻度损害 11例 ,中度损害 7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手术结束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后 1小时至 2周。…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 ( 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常危及患者生命 ,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其抢救成功率。1 994年 3月至 1 998年 3月 ,我们收治此类患者 39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30例、女 9例 ,年龄 1 1~ 78岁 ;病史 7~ 48年。入 ICU时均伴有肺性脑病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 CO2 ) 1 0 .2 7~ 1 8.5 3k Pa。方法 :对 39例患者依次选择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使用 NEWPORTE2 0 0型、 BIRD840 0型呼吸机 ,采用不同通气方式 ,辅以常规药物治疗。2 结果本组 33例呼吸衰竭得以纠正并顺利脱机 ,带机时间 1~ 30天…  相似文献   

16.
呼吸衰竭时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5年以来 ,我们应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 5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58例 (男 33,女 2 5)年龄 14~ 81岁 ,平均 34 .5±12 .3岁 ,机械通气时间 1~ 12 6d ,平均 14± 8.4d ,原发病见表 1。直接经鼻气管插管 2 4例 ,先经口气管插管后改经鼻气管插管 34例 ,其中 1例后改气管切开。表 1 本组 5 8例原发病及转归原发病例数治愈死亡自动出院治愈率 (% )有机磷中毒 2 82 5 12 89.9COPD 9 5 2 2 5 5 .6ARDS 8710 87.0重症哮喘 5 5 0 0 10 0 .0低钾麻痹 5 5 0 0 …  相似文献   

17.
气管支气管的重度狭窄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病因以肿瘤居多 ,患者呼吸困难 ,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气管支气管腔内金属支架置入可对气管支气管起支撑作用 ,使气道张开 ,通气功能即刻改善 ,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创造条件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我们在近二年先后为 8例气管支气管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了腔内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放术 ,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8~ 84岁 ,其中气管狭窄5例 ,右主支气管狭窄 1例 ,右主支气管并右中间支气管狭窄 2例。气道狭窄的病因中 ,3例为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无创通气在颈椎损伤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张存海  陈飞翔  孙平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25-1326
目的评估无创通气在颈椎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19例颈椎损伤致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比较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变化,及治疗结果。结果病人应用无创通气后1h和24h的血气均明显改善,但19例患者中有12例在第2~5天符合治疗标准而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支持通气,另2例分别在第9、10天行气管切开。只有2例患者成功脱离无创通气,3例因脓毒症、MODF死亡。无创通气并发症包括鼻部压伤和胃胀气。结论无创通气在颈椎损伤并呼吸衰竭救治中并不是最佳选择,及早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可避免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开颅术后≤24h行气管切开患者52例,另急诊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气管切开或切开时间>24h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以三代头孢及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65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6例,有18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4~12d;对照组39例,有24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9.6~26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而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未早期切开者.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本探讨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度急性呼吸衰竭的安全性问题。1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均系住院人,PaO2均<5.3kPa(3.4-5.2kPa),其原发病包括:重症肺炎、大面积烧伤、呼吸道烧伤、肝移植、小肠移植、胸部多发骨折等。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8~66岁,平均51岁,临床均已行气管切开。人工机槭通气,并经抗感染、气管内吸痰等综合治疗,未见好转。我们在经皮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通过维持术中SaO2在75%以上,成功地对12例重度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进行了23次BAL治疗,成功率100%,且PaO1,SaO2改善明显(P<0.05),为BAL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氧监护手段,我们认为;BAL术前机械通气给氧,术中经气管套管给氧、经皮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并以SaO2 75%为安全下限,可咀确保BAL治疗重度急性呼吸衰竭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