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6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降脂治疗,治疗组强化降脂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百分比(34.04±0.5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百分比(18.87±0.5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轻度缩小或延缓斑块发展.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后能显著稳定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对参加我院健康体检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病例68例,每晚服用辛伐他汀,连续4月,观察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动态改变。结果68例观察者共发现斑块112个,服药4月后发现低回声斑块面积消退幅度达32%,混合性斑块达25%,高回声斑块只有9%,平均消退幅度22%,除高回声斑块外,其他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T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G、LDL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D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察服用辛伐他汀4月后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改变结果表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mg口服,1次/d,治疗期为6个月。两组均随访1年,通过对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斑块个数、斑块体积、斑块积分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少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的方法,监测及评价辛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从高脂血症病人中检测出127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胶囊0.3/d、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9粒/d、辛伐他汀20mg/d口服,疗程均为16周。治疗期间观察增厚的内膜-中层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变化、心脑血管重要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及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与斑块均有消退,血脂LDL-C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在HDL-C升高、TG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次数的降低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辛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可消退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且该方法安全性高,方法简捷易行,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辛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内皮功能,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抑制巨噬细胞分泌酶的活性来延缓颈动脉硬化。笔者运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老年高血脂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4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course积分、血脂情况、CRP及颈动脉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TC、TG、LDL、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crouse积分、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上述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马彩虹 《现代保健》2011,(21):113-1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殿虎  杨恺 《现代医院》2010,10(6):92-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中,粥样斑块形成124例(77.5%),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9例(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梗死侧与粥样斑块具有同侧相关性(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基本相似,但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2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颈动脉进行形态分析;随机抽取1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为97.0%,对照组阳性率为2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02-103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共7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9例,详细记录患者在入院初诊时和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并且通过颈动脉超声的检查,评估和对比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的厚度(IMT)。结果在第6个月与第12个月进行复诊,干预组患者通过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IMT明显缩小,对照组中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却出现增大。两组和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颈动脉斑块对比,均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干预组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减小,对照组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更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在治疗患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实验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斑块面积、斑块厚度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实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明显,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化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斑块的面积和厚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320例经彩超检测出颈动脉软斑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睡前口服,同时联用肠溶阿司匹林300mg,服用1周后改为100mg,每日1次口服,静点丹参16甜,每日1次,疗程14d。治疗前后彩超检测颈动脉软斑块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后颈动脉软斑块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塞通、银杏达莫静脉点滴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通用电气公司(GE)生产的LOGIQ3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全国脑卒中筛查中筛选出86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1-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银杏达莫静滴2个疗程(每疗程10天),同时口服辛伐他汀,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随访,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斑块数量减少,对照组斑块数量增加,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总数及每位患者平均斑块数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银杏达莫静脉点滴治疗2个疗程,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联合治疗[1],可减小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向东  杨鹏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54-5155,515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6周分别测定hsCRP、TC、TG及LDL-C等指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6周后TC、TG、LDL-C、hs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程度,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血脂异常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肌醇酯片0.2g每日3次,疗程为6周;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通过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观察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观察TC、TG、HDL-C、LDL-C,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6.7%。结论辛伐他汀对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斑块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彭幼英 《现代养生》2013,(18):42-4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疗程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IMT、TG、TC、LDL-C、HDL-C的变化情况,评价用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血脂降低程度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IMT也比治疗前有所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却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而言,辛伐他汀能起到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稳定甚至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89-790
目的研究辛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颈动脉IMT,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8例脑梗死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内-中膜厚度、血管斑块发生率、斑块类型及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5.6%(59/78),对照组为17.1%(11/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及复合斑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超声观察舒降之治疗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评价舒降之对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11例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服药前、服药18个月后均利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斑块类型的变化.结果 治疗18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增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18个月后,治疗组的硬斑构成比比对照组的高,而软斑正好相反(P<0.01).结论 舒降之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但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无明显变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舒降之控制斑块的厚度,稳定斑块的疗效是否会更加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