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辐射剂量及照射时间。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行DSA与DSA+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213例患者,其中行DSA患者147例,DSA+CAS者66例。术前先对患者行Allen‘s试验,桡动脉搏动良好且试验阳性经患者同意行桡动脉穿刺者为观察组,其余行股动脉穿刺者为对照组。行DSA患者中对照组52例,观察组95例。行DSA+CAS患者中对照组24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股动脉穿刺,观察组行桡动脉穿刺。分别对比不同介入方式的DSA与DSA+CAS患者累积剂量(CD)、总剂量面积乘积(DAP)、电影(DAP)、透视(DAP)、透视时间及采集帧数、射线照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DSA患者射线照射时间及假性动脉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SA+CAS患者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射线照射时间、血肿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SA患者CD、总剂量DAP、电影DAP、透视DAP及采集帧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CAS患者中观察组患者CD、总剂量DAP、电影DAP、透视DAP及采集帧数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相比行全脑血管造影对辐射剂量及照射时间均无显著影响,但经桡动脉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桡动脉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较股动脉路径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缩短照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常规途径是股动脉入路.但有时个别患者双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限制了此项检查的普及.所以人们不得不尝试其他途径的脑血管造影方法,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经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下面将我院从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40例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行DSA住院患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0±8.0)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股动脉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5±6.5)。比较2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7-01~2008-12收治42例脑干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1].DSA对于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预防复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DSA做为一种有创伤性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规范化的操作与护理是保证病人安全,手术成功的前提.将我院神经内科自2007-07~2008-08实施的68例经股动脉插管主动脉弓+全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预后差,介入闭塞开通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介入路径为股动脉穿刺入路,股动脉路径闭塞或迂曲时,桡动脉穿刺路径也可作为补充,但如血管先天变异将增加手术难度。我科收治1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双侧髂动脉闭塞合并迷走型左侧椎动脉患者,经桡动脉行对侧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开通手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头晕2 d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12 h"为主诉急诊入院。入院前2 d出现头晕,表现为站立不稳,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行DSA的安全性、可行性,并探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拟经dTRA行DSA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142例经dTRA顺利完成DSA,成功率为94.7%。患者穿刺时间为55~387 s,平均122.9±77.4 s;手术总时间为20~50 min,平均31.5±7.3 min。142例患者中2例(1.4%)发生局部血肿,7例(4.9%)发生桡动脉痉挛,8例(5.6%)发生拇指麻木,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dTRA行DSA安全、可行、舒适性高,提高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水平和改善包扎技术水平可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8-01-12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08年剖宫产术后自愿接受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2007-01-12未实施干预的232例剖宫产患者设为对照组,2008-01-12实施护理干预的264例剖宫产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年龄18~41岁,平均(29.3±0.14)岁;实验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年龄19~43岁,平均(27.7±0.38)岁.2组患者年龄及剖宫产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10-01-2011-12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2010-01-2011-12我科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60岁;均有高血压史;经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左基底节区出血28例,右基底节区出血22例;出血量30~90 mL;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时间在发病后12~72 h.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2005-01~2008-12共收治25例重度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01~2008-12共收治25例住院天数超过72h的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5~8分.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6~68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穿刺途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穿刺方法不同分为桡动脉组(经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检查,n=46)、股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检查,n=36),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X线辐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穿刺时间、Kolcaba舒适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较股动脉组明显降低(84.78%vs97.22%)(P<0.05); 桡动脉组下床活动时间较股动脉组明显缩短,但穿刺时间较股动脉组明显延长(P<0.05),桡动脉组造影完成后1、6、12 h的GCQ评分均较股动脉组明显升高(P<0.05); 桡动脉组股静脉及股神经损伤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与股动脉穿刺比较,桡动脉穿刺应用于脑血管造影中的造影成功率相当,但后者所引起的股静脉及股神经损伤明显减少、舒适度更高且无需卧床制动观察,适用于择期造影以及老年造影者。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院85例前列腺汽化电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01~2008-12我科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5例,年龄60~86岁.其中单纯前列腺增生11例,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压20例,慢支肺气肿18例,糖尿病8例,尿路感染1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侧支代偿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重度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SS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跌倒等,活动同侧上肢后症状加重;DSA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2例;侧支代偿途径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1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8例,颈外动脉-枕动脉下支-椎动脉肌支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9例。8例患者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因锁骨下动脉闭塞及对侧椎动脉中度狭窄而接受对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症状减轻;随访3个月~2.5年,症状无复发。结论重度SSS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头晕,侧支代偿途径主要为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可纠正血流动脉动力学紊乱,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6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26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26例患者出血型18例,缺血型5例,混合型3例;大脑前动脉15例,大脑中动脉20例,同时累计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者13例,大脑后动脉5例,合并动脉瘤5例。结论成人型烟雾病以出血型为主,烟雾病病变血管可以累及多支血管,可出现于单侧烟雾病,并可合并动脉瘤,DSA是确诊烟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有关术中局部应用罂粟碱导致术后瞳孔变化的报道国外已有数篇[1-3],但国内鲜有报道.现总结2008-2012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7岁,均因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突发剧烈头痛入院.4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未作正规治疗.入院后经CTA及DSA检查,3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脑-硬膜-动脉融合术(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缺血性烟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缺血性烟雾病6例,双侧缺血性烟雾病15例,病人经CTA、MRA或DSA检查证实.行双侧改良EDAS术12例,单侧改良EDAS术9例.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硬脑膜内层病理检查提示:存在炎症反应15例,未见异常6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1例.1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行DSA复查13例,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10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 改良EDAS术安全、微创,治疗缺血性烟雾病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与经股动脉途径(TF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TRA)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5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TRA组1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TFA组15例)行PTAS,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TRA组术中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小于TFA组;随访均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经TRA行PTAS治疗椎动脉狭窄性脑血管病技术成功率100%,能减少卧床时间和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15例ACI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行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 h、48 h、15 d及30 d分别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溶栓后12例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溶栓后各时间点ESS、NIHSS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基本痊愈8例,显效5例,显效率86.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